周婉如

摘 要:全国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较上一年度增加近40万,再创历史新高。加之近年我国经济增长缓慢,极大地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思想现状,并结合国家推出的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期解决高校毕业生当前的就业困难。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就业;毕业生;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6-0127-03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确保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为第二个百年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在这场战役中迅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一群肩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重担的高校毕业生,更是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就业主力。处于新时代背景下,国内竞争压力巨大,世界格局也风云变幻,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起大局的风险防范意识,思想上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行为上鼓励其不断提升自己,优化技能,紧跟国家政策。

一、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全球各国都凸显的重大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但当前面对近百年来最大的经济停摆,全球股价暴跌,油价下降,全球经济进入了萧条阶段,就业问题更是被推上风口浪尖。受社会因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注定不会一帆风顺。究其原因,大概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岗位与人口数量供需矛盾突出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全社会有目共睹,其中最大的一个社会因素就是用人单位的岗位稀缺,对应届毕业生不是很友好。一些用人单位考虑到自身成本的因素,想要招聘一些有经验的员工,易于上岗,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培养。加之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巨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造成职工下岗,裁员辞退现象严重,大波失业员工涌入人才市场,对高校应届毕业生也形成了不容小觑的压力,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多样。就我国而言,人口基数庞大,毕业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在经济学中有个恒等式:供求=需求,然而当前市场经济形势走低,岗位越来越少,毕业生越来越多,造成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置于市场,这就造成了“供小于求”的局面,岗位稀缺,毕业生的数量却一直增加,就造成大量毕业生的剩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冷热门专业导致择业关系处理不当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深入,“自主择业”成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这种就业形式给毕业生带来了极大的自主选择权,但同时也给毕业生带来了许多困惑。其一,“专业不对口”问题暴露。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在入学选择专业时对所选专业并不了解,因此容易造成其对自己专业的认知不清楚或者是不喜欢,导致毕业后想要从事的工作跟自己的专业毫不相关。冷门专业的学生没有完善的职业规划且同市场一起不看好自己专业,毕业后放弃自己专业,向热门职业靠拢,增加就业压力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其二,出现了“热门专业”竞争大的现象。由于专业选择的随意性和从众心理,造成许多专业领域涌入大量学生,如经济、英语等近年来的热门专业,因此此类毕业生的竞争压力巨大,上岗率明显低于其他专业。部分企业出现几千人竞争一个岗位的情况,而少部分工作却无人问津,就业分配极不合理,造成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三)自主创业观念不强及平台不完善

进入新时代,我们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高校学生,一方面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创新创业;另一方面,为了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国家给出了很多创业平台和政策。但是由于就业指导力度不到位、学校与社会单位的协调不够等原因,落实到具体的学生创业中很难进行,例如创新的方向不明,以及创业的人员和资金不到位等,导致毕业生自主创业这个方向进展不顺。大学生群体心理素质不佳,意志力不强,害怕担心自己失败做不好,怀疑自身能力。此外,由于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与管理经验,大学生在学校里课堂上接触创业实例大多都是成功,但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了解少成了大学生一个创业难关。在实践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轻言放弃,不敢尝试解决问题,创业过程中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想法的实行。

二、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思想现状

(一)自我逃避和过度焦虑并存

当前高校毕业生内心波动很大,部分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还没有上“战场”,内心就先打起了退堂鼓。究其原因是毕业生们对就业形势的悲观判断,认为全球经济走下坡路,国内中小企业受牵连,自己在校园内对理想工作的憧憬与现实经济的低迷形成强烈的反差,引起大学生们的逃避心理。同时他们又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担忧,渴望获得一份有前景的工作,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并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逐渐形成毕业生们对就业一方面消极逃避,另一方面又过度焦虑的心理现状。

(二)盲目乐观和过度悲观并存

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和多媒体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传递更加便捷,信息数据更加公开透明。毕业生可以在家足不出户了解就业的形势,其中包括岗位招聘人数、竞选人数、优质企业数量以及其上岗要求等等。这种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但另一方面一些不正规网站的统计就对毕业生造成一种“数据信息”的假象。比如,部分毕业生只看到国家为就业采取了诸多措施,积极促进就业,就认为国家会“包办一切”,对自身就业前景盲目乐观;还存在少部分毕业生过度关心疫情的负面新闻,看到企业倒闭,经济衰退,便对就业毫无信心,在家杞人忧天,思想上出现偏离。

(三)价值多元和过度依赖并存

处在新时代的今天,新思想、新潮流对传统的价值观冲击很大,互联网信息呈现多样化,社会也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对于高校毕业生群体而言,他们正处于从学校过度到社会的关键时期,其价值多元,在就业中呈现出多向选择发展,尤其是当前反映出的一种“宅经济”迅速走红,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办公、做自媒体自主创业等等,给社会生活带来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存在部分毕业生过度依赖国家救助政策,等待提供空缺岗位而终日不积极主动寻求就业机会等问题,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突出国家宏观把控的主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有序复工复产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推行“三个重”政策。

1.重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实施重大人才工程是推动人才发展的有力载体,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随着疫情的发展,我们党把2018年底中央在经济会议上提出的“新基建”概念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加速“新基建”的布局,中央财政拨款万亿来加大基建的投资规模,落实到七大新兴领域,最迫在眉睫的依旧是对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新冠疫情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严重冲击下,人才培养成为一项重大工程。国家发展需要战略性人才,目前大力推进该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尤为重要。

2.重点领域。国家为了减缓当前经济停滞带来的就业压力,努力复工复产,刺激消费,提高各行各业的岗位需求,但又由于一些企业的倒闭,剧增的失业人口与当前高校毕业生一同流入人才市场,造成新一轮的就业压力,因此,国家采取了一些的调控手段。如:一是高校扩招,涉及专升本、研究生等扩招,将人才暂时留在学校,用升学手段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二是重点领域扩招,疫情发展至今,为帮助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部将扩大中小学教师等重点领域招聘,同时将落实应届公费师范生全部入编入岗,增加教师人数,实施一系列的重点领域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吃上一颗“定心丸”。

3.重要渠道。中小微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也是重要渠道。当前中小微企业影响最为明显,有数据调查显示,1 500多家的中小企业中,37%的中小企业现金流支撑不过1个月,91%的中小企业无法撑过6个月。中小微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弱,但又是我们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除了自身的转型自救,最重要的还是依靠国家积极调控政策,对其进行扶持。例如推出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政策,鼓励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指导,致力于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重要的是也为高校毕业生赢得最重要的一块就业主场。

(二)增强高校与互联网结合的叠加作用

高等院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毕业生目前的就业压力和思想现状,高校除进行必要的思想指导,也推出了一系列实际的促就业的措施的“三个一”活动。

1.组织一系列网络校园招聘会。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人社部公开表示,计划组织一系列网络招聘活动,会同国内影响较大的人力资源机构设立毕业生就业专区,提供一大批有针对性的就业岗位。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新政策,高校作为国家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应积极响应,强校联手,远程开设校园招聘会,班主任、辅导员建立毕业生微信群,有针对性地解决每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2.推送一批线上就业指导课。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各大高校普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甚至一些高校还将其作为必修课程。但当前形势,高校无法集中开设就业课程,便运用当今时代的互联网技术,推送一批线上就业指导课程,邀请专职就业教师,解答毕业生求职就业关心的问题,提供职业指导和心理辅导。

3.鼓励一群有能力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鼓励全民创业、万众创新,近年来高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也有意识、有针对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今后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缓慢增长,加之互联网大背景下“宅经济”的势头迅猛,高校对此为有能力的大学生经营自媒体行业,给予一定的指导和保护,为我国经济稳定和向多层次发展提供保障。

(三)增强个人主观能动的自觉意识

就业问题,最终还是归结为个人行为,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要进行改变,做到“三个提”。

1.提升学历。国家为促进毕业生就业,拓宽多种渠道,其中国家大力推行学历提升,推进研究生扩招、专转本扩招等相关政策,增加毕业生升学深造的机会。这对今年毕业生无疑是一项利好政策,提升学历很大程度上为未来的发展,递来一块敲门砖。毕业生应该认真考虑自身现状,把握住难得的扩招机会,积极响应国家升学号召,提升自己。

2.提高技能。目前就业形势紧张,就业人数剧增,企业对人才的能力更加看重,因此高校毕业生提升自身的就业技能,对实现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高校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未就业先实习,帮助应届毕业生积累有效的工作经验,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当前新形势背景下更加要求毕业生有过人之处,突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才是打好这场就业仗的重中之重。因此,毕业生应着眼于自身技能的提高,为自己的就业赢得最有力的保障。

3.坚定理想信念。大学时代,是人生思想政治素质成型、树立理想的关键时期。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对事物的判断已经处于主动自觉的状态。因此,要求高校毕业生在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理想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今年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除了国家、高校的思想教育和疏导,自身也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多方齐心协力共同打赢这场特殊的就业战。

参考文献:

[1]  柳晓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J].关系智库时代,2019,(5).

[2]  吴海江.新形势下大学生如何突围就业阴影[J].人民论坛,2020,(24).

[3]  王婉.基于伦理视角的农业企业招聘公平问题研究[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8,(2).

[4]  张嫣.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科教文汇,2019,(10).

[5]  王玮,羿苏测.农林类院校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认知调查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20,(1).

[6]  尚亿军,彭自力.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服务精准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9):74-76.

[7]  王路平.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基于禅茶精神的视角[J].福建茶叶,2017,(12):284-285.

[8]  秦玉.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向反馈内涵与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2):65-68.

[9]  邹宇春,周晓春.大学生社会资本:内涵、测量及其对就业的差异化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94-103.

[10]  黄存良,程利娜.不同群体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认知差异及其比较[J].教育与职业,2016,(21):67-70.

[11]  刘晓明.论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体系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6,(7):24-26.

[12]  张小诗,于浩.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基本内涵[J].现代教育管理,2016,(7):115-119.

[13]  钟云华.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新论:内涵、功能与测量指标[J].现代大学教育,2018,(6):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