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站在女性特有的角度探讨了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长篇小说《喜福会》所关注的问题:即在中美双重文化环境下,女性如何进行困境中的自我觉醒?文章一方面抨击了旧社会对女性自我价值的束缚,另一方面提出在中美双重文化环境下,女性只有意识上自我觉醒才能真正解救自己。

关键词:中美双重文化;女性困境;自我意识;觉醒

1 引言

《喜福会》是美国着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甫一出版即大获成功,当年曾连续八个月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成为1989年美国四大畅销书之一,多次获奖并拍成电影。小说描写解放前夕从中国大陆移居美国的四位女性的坎坷生活,以及她们和于美国出生的女儿们之间的心理隔膜、感情上文化上的冲撞,令人感慨万千,母女之间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冲突和感情矛盾成为小说主要关注的问题。小说中,女儿们对母亲们的教育方式不以为然,她们认为母亲们的劝告都是对自己的私生活的干涉;她们不了解母亲们的经历,母亲们在来到美国之前都是历经磨难,都曾有过难以想象的恐惧经历;在母亲们看来,女儿们都沉迷在美国的文化当中,没能继承她们骨子里那种为了生存而奋斗的精神,同时,她们为女儿们失败的婚姻或事业而感到痛心。双方所处的中美双重文化环境成为阻碍母女之间相互沟通理解的绊脚石,正是由于长期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她们才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在一定程度凸显出女性在不同国度的生存方式,和在困境中进行自我觉醒的艰难过程。

2 《喜福会》中旧社会对女性自我价值的束缚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制度的枷锁束缚着一代又一代妇女的身心,“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使她们恪守着旧的规约,努力使自己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标榜的道德典范。服从男性,以男性为生活核心的思想在女性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压制她们对于自由、平等权利的追求。女性的自我意识在几千年的礼教中渐渐磨灭,她们淡化了自身主体价值的存在,沦为男性的附庸。小说中每一个女性都有不幸的过往,封建大家庭带来的不幸,东西文化夹缝中求生存引来的不幸,关于两性不对等带来的不幸等等。她们中有的人停止了抗争——或者有的人压根就已经不知道“抗争”这个概念了;她们有的人一直在无声的抗争,但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每个人都走在不同的路上。

如此看来,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女性角色存在着各方面的焦虑和担忧,她们必须消除这种创伤和不安全感,才能完成自我意识上的觉醒。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旧时代所赋予给女性的角色是温柔贤惠、安分守己、相夫教子、勤俭持家,以男人和家庭为生命的中心。正是因为中国人几千年都处于男权文化统治下,对女性的自我束缚的太久,而造成《喜福会》中四位母亲在中国所经历的一系列苦难。中国的旧社会时代,女人相对男人来说,处于弱势位置,无论你出身多幺高贵,无论你多幺优秀,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这是由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文化所造成的。小说里的四位母亲都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识想法的人,她们渴望自由、一心想摆脱中国旧社会的压榨,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这与当时的文化主流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她们受到当时社会的压迫。 中国的封建社会对女性是残酷的,它摧残女性的心灵,对女性给予无情的压榨。旧社会的封建专制和以男权文化为中心为主流注定了四位母亲的悲剧。

3 中美文化环境下母女关系的碰撞与融合

《喜福会》中母女之间的冲突,产生于母女两代人出生和生长的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喜福会》中,矛盾冲突是贯穿始终的。母亲们是在东方文化的背景下长大的,念念不忘从小受到的东方传统教育。她们认为尊老爱幼,母慈子孝,子女听从父母的训导是天经地义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庭既代表着家长对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又意味着家长与子女相互依赖的关系。但美国的文化更多的强调个人主义价值观,鼓励个人奋斗,自我实现和独立意识,女儿们宁愿在成功的道路上孤军奋战,独享成功之乐,独吞失败之苦,也不愿完全接受母亲的告诫和建议,所以母亲们的行为并不能让出生和成长在美国的女儿们所理解。

但是,母女之间的对立关系在文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面,虽然女儿们并不能完全接受母亲们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但当她们在美国主流文化中无法确定自我身份,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时,体会到在美国社会的不被接受和排斥感时,只有母亲可以解答她们的困惑,因为母亲最了解她们,最能感受到那种在美国找不到的归属感。在中美文化的冲突中,女儿们跨越了家庭和历史的断层,通过母亲这一桥梁,接触并认识到中国文化,找到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达到弥补内心深处的失落。女儿们对母亲的理解和认同体现了以女儿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和以母亲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之间的冲撞和融合。例如,作为母亲的许安梅,当女儿露丝与丈夫婚姻发生危机时,当看到女儿在美国主流社会夹缝中生活的苦难时,意识到交流的必要性,因而改变了以往一直保持沉默的态度,开始试图与女儿对话,告诉她:“母亲才是最好的,母亲知道你内心的一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母亲历经一生终于明白,尽管与女儿会有或多或少的大小矛盾,但在中美不同文化背景的冲突下,她们的矛盾只是暂时的,可以忽略不计的,最终都会走向融洽。

4 《喜福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何为“意识”?意识在心理学中定义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小说《喜福会》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反映,谭恩美站在自己的角度,审视女性内心世界、审视女性与社会的关系。小说《喜福会》中的母亲映映·圣克莱尔为了成为美国公民而改变的一切最终使自身身心受到伤害,但她自立、自强,的人格影响着新一代女性;琳达敢于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不被封建社会束缚,敢于反抗,敢于挣脱旧时代枷锁,能够意识到自我价值的所在,体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吴素云面对人生磨难乐观,永不言弃,用自己人生价值观教导自己的女儿精美,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她是有思想的女性。《喜福会》虽描写四位母亲的不辛遭遇,和母女之间的不被认同,但自始自终小说强调的都是女性勇于向旧社会反抗,在中美两种文化冲突下,勇于接受挑战,虽经历人生苦楚,仍不放弃希望,抚养女儿,用自己的经验教训教导女儿在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同时,不要迷失自我,始终认清自己的方向,即中美不同文化冲突下,找寻内心的自我,找寻自己的价值。

5 结语

《喜福会》通过剖析中美文化差异,加深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认识和对美国文化的了解,通过碰撞与冲突,不同文化将趋于和解,达到融合,人类心灵的共同联系必将跨越文化的界限,不同文化的人最终将跨越信任与理解的障碍,达到相互沟通与谅解。

参考文献

[1]杨华.论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母女关系书写[D].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2010

[2]陈晓凤.女性主义意识在《喜福会》中的体现[D].武汉: 湖北工业大学,2009.

[3]高洁、赵慧芳。伤痛中的觉醒[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3.

[4]韩朝旭、李云珠。浅析《喜福会》中女性的觉醒[J] ,短篇小说,2013.

作者简介

张俐,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英语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