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摘 要:作为石黑一雄的第三部小说《长日留痕》,为其赢得了布克奖,该作品受到批评界的关注与好评。本文主要着眼于小说两位主人公史蒂文斯和肯顿小姐,虽为英国人,但其身上体现出了殖民地人民的特点。从后殖民理论入手,重点探讨了主人公的他者形象,“自发”赞同,身份迷失。

关键字:《长日留痕》;他者;“自发”赞同;身份石黑一雄1954年生于日本长崎,以“国际主义作家”自称,石黑一雄小说涉及到了诸多不同的题材,在这个多元文化碰撞、交流的现代世界之中,石黑一雄用含蓄、幽微,独有的笔法,在小说中埋藏了一条共同的主旋律,那便是:帝国、阶级、回忆,以及童真的永远失去。

石黑一雄的第三部小说《长日留痕》,为其赢得了一次布克奖,三次布克奖提名,并且被英国皇室授勋为文学骑士,并获授法国艺术文学骑士勋章。对于这篇小说,很多学者着眼于文化研究,象征主义的应用,文本互文性以及从叙事角度的分析研究。史蒂文斯是一个英国人,小说的背景也完全在英国,但仔细读来发现主人公老管家有殖民地人民的一些特征。鉴于这点本文主要从后殖民理论入手,通过他者的形象、“自发”赞同,身份的缺失三方面,从男主人公史蒂文斯以及以女管家肯顿入手分析文本,指出他者试图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新一轮的殖民统治以新的方式逐步进行,最终只能以一个新的他者形象继续生活。

1 “他者”形象

后殖民主义关注的一个重点就是由殖民产生的“他者”。殖民者将自己视为中心,而被殖民者就是相对于中心,处于边缘的“他者”。 埃勒克·博埃默在 《殖民与后殖民文学》 中对他者下了定义:他者或者称为殖民地的他者,是主体权威的对立面,被自视优越的西方人认为没有力量、没有自我意识、没有思考和统治的能力。小说的主人公史蒂文斯具备了他者的种种特性,作为管家,他只是主人的影子,达林顿公爵才是拥有权力的象征,在权力和统治者面前,表现为其压抑自我,沉默顺从,麻木冷酷,自欺欺人的他者形象。

沉默顺从也是其他者的一个表现。正如斯皮瓦克所言,这种“属下”根本就没有可能说话,因为他们即使发出声音,发出的也是“他者”或资本主义文化赋予的声音,而不是自己的声音。史蒂文斯在达林顿公爵面前的沉默主要表现在,当主人和自己的看法不一样时。从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是沉默地应允着各种要求。在探讨其他男管家时,史蒂文斯说到很多显贵的门庭都向众宾客先要自己的男管家掌握的各种轻浮的品质。

如果说史蒂文斯是无声的他者的话,肯顿小姐将被定位为有声的他者。在与史蒂文斯的情感互动中,肯顿处于主动的地位,有勇气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意,尽管没有得到回应,但是起码表现了面对的勇气。事实的真正残酷之处就在于,身为女性他者,她们是在男权社会和殖民统治双重压迫的夹缝中努力地争取话语权,正如当两位工作出色的犹太女孩要被解雇时,肯顿以辞职为要挟想要留住她们,但最终还是以肯顿的妥协告终。

2 “自发”赞同

法农从心理学的角度谈到了一个后殖民理论常常论及的现象:心理主动认同。葛兰西认为,强制的权利固然需要,但是更高层次的统治离不开“自发”赞同,才能产生“领导权”或“霸权”,在平民社会中形成情愿受统治的氛围。达林顿是霸权,那所有的仆人就是被殖民者。并提醒人们“臣服和意识形态是殖民统治过程中的绝对中心问题”。史蒂文斯对于达林顿或者法拉戴主人的盲目绝对服从就是证明。肯顿小姐想重新返回达林顿府工作,是由于她的自发赞同引起的。

正如法农所言,殖民者的统治让本土人深信他们带来的就是光明,一旦他们撤离了,本土人又会落入低级野蛮无助的境地。[5]当史蒂文斯开始旅行,距离达林顿府越来越远时,他突然“感到有点惊恐”,这正是自我赞同殖民统治的强烈表现,盲目的依赖使他们模糊了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的只是惊恐,事实上是对于主人突然消失,影子的措手不及,习惯在阴影下生活,见到光明时还误以为是黑暗。史蒂文斯在追求成为杰出的男管家的过程就是一个自发赞同统治者意志的过程。

3 身份迷失

后殖民主义的另外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身份,自我意识是想象的产物,需要自我和非我不断互动才能产生,法农指出:“被殖民者不得不把他们在殖民者眼中的形象纳入自我形象中,按殖民者的要求把殖民者眼中他们的差异模仿出来”。

当提到知识分子在努力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是,法农把他们比作“充满矛盾的活着的鬼”,[3]而史蒂文斯正是在各种身份之间徘徊挣扎,最终倒向了一个失去自我,形如影子的身份定位。本想打算在这六天的旅行中找到真正的自己,不再自我压抑,不再沉默冷酷,不再盲目顺从,不再自欺欺人,殊不知,这是殖民者新的把戏,变相的统治,正如当时历史上美国用全新的方式开始对殖民地进行文化渗透,因此被统治者还是沿着以前的路继续向前,开始了新一轮的他者之旅。肯顿小姐关于自己身份的追寻与定位,一直在努力的探索着,但最终还是“我的余生在我面前展示的只是一片虚无”。

4 结语

石黑一雄的这篇小说中,叙述者以六天的旅行为主线,贯穿着主人公史蒂文斯的种种回忆。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三个重要概念入手,细致地分析了史蒂文斯和肯顿小姐身份挣扎的过程,并得出结论这是一个从他者到新的他者的重复,即身份探索的失败。该小说的悲剧结尾令人深思,殖民者用看似仁慈的手段获取被殖民者的信任,从而开始新的殖民统治。

参考文献

[1] 艾勒克·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M].盛宁,韩敏中,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2] 石黑一雄:《长日留痕》[M].冒国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3] 巴特.穆尔-吉尔伯特:《后殖民批评》[M].杨乃乔,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 陈艳君:石黑一雄小说《长日留痕》的后殖民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