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在当今课程资源的匮乏、新课程推进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了幼儿园具有中小学所不及的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不仅可以有独特的教育理念和课程目标,还可以利用优先的课程资源自由选择最适合的教育内容,尝试用各种丰富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课程体系。课程不仅是幼儿学习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更是对其学习经验和个性品质的改造;不仅是孩子学习的“跑道”,更是他们“奔跑”的过程。能开发幼儿不同潜能、满足他们不同需要的课程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课程应是开放的、动态的、民主的、科学的,而不应是封闭的、静态的、独裁的、经验的。

我们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集中进行园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确立优化国家课程,推进地方课程,开发幼儿园课程的新的课程观,努力实现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园本课程建设不是简单的编教材,而是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依据幼儿园实际与特点,进行幼儿园教育哲学分析和需求评估,从而制定出园本课程开发计划或者园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园本课程的建设首先在于适合于幼儿园实际、切合于幼儿需求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东关镇地处永春县东南部,是由原北硿华侨茶果场改制及原东平镇5个村组建成立的行政镇。该镇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其中两个少数民族村;海外“三胞”2万多人,大陆人口1.44万人,其中回族556人,畲族326人,归侨438人(占全县归侨总数36.7%),且以印尼归侨为主,是永春县重点侨乡之一。这里有着迷人的印尼歌舞、诱人的印尼风味小吃、独特的印尼风情屋和淳朴的民俗风貌……极其具有民族特色。因此,我园致力研究以“东关镇的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课题的园本课程。竭力开发适合本园实际的园本课程,完善课程结构,增强课程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利用这些资源,让幼儿尽可能地在活动中去感知和领悟,从而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认识、技能品质、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充分发展,并促进本园、本地区的文化教育特色,激活教师课程意识,同时还培养孩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不断丰富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课程资源开发,主要目的是为课程的实施、幼儿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持条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是由幼儿来完成的,即幼儿自主地搜集、整理与分析资料、素材。另一方面是由幼儿园和指导教师来完成的。对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主题来说,指导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方法引导、程序性知识的指导,幼儿园应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参观相应的环境资源,积累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1 看看说说,了解印尼风情

可供幼儿园使用的“地域资源”, 主要是来源于社区中、家庭中、幼儿园及幼儿身边的事物。资料的搜集是幼儿与家庭、社区乃至社会上一切团体,包括教师的共同工作,整个课程是家园全员共同参与的活动,让幼儿在整个资料的搜集过程中发挥着主动性,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地寻求适宜资源并充分支配这些资源,使整个课题更充实,让幼儿的视野更开阔。为了开展《可爱的家乡——东关镇》主题系列活动,我们把应该调查的资料项目向家长公布,唤醒并激活家长“一切为了孩子”的意识,与孩子一同开展上网查寻信息、阅读有关材料、收集资料图片、调查和实践等活动,使孩子对“地方资源”有了初步认识。如带孩子到印尼华侨家中做客,观察他们的服饰,品尝他们做的风味小吃等,再由教师组织幼儿谈话,通过图片展示的启迪,学会描述自己的感知,集思广益、整理筛选,使“印尼风情”在幼儿的认知中得以不断完善。

2 想想做做,再现印尼风情

“地域资源”是课程理念的浓缩体现,它体现了《纲要》的新知识观和儿童发展观。我园根据这一要点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及贴近幼儿生活的印尼歌舞和地方特色小吃作为园本课程。游戏中孩子们身着斑瓓服饰,脚穿夹趾拖鞋一副归侨的模样,有板有眼地再现着他们对印尼风情的认知。提供歌曲磁带和多彩的服饰,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以歌唱、舞蹈的形式体现,激发幼儿对印尼歌舞有浓厚的兴趣。印尼菜馆挺丰盛的,有鸡肉配上沙爹花生酱娇嫩且入味;牛尾配香料好吃又好闻;鱿鱼配拉椒甜酱好看又好吃;香烤牛肋骨又脆又香甜等等。同时还有诱人的印尼小吃叫人看了嘴谗。如:用橡皮泥做沙爹肉串、糯米龟;用牛皮纸包成糯米卷,以及其它材料制作的烤饼、九层糕、咖喱饭等,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在获取地域资源知识的过程中完善认知结构。根据幼儿对东关的初步了解,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关于东关的特色小吃、自然景观、民俗风情,与家长联动,在适当的时候开展特色“地方资源”展示活动,如:在过道走廊上的展示栏上展示东关的舞蹈、服饰、小吃的图片,丰富幼儿对“地方资源”的相关知识,在教室的环境布置上为幼儿营造一个“东关桥”或“印尼风情屋”特色材料的展示区域,在平时的活动中,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渗透教育指向,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 走出家园,了解更多风情

我们不仅让幼儿通过各种活动了解东关,而且还充分利用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优势,根据需要带幼儿走出园门,走进社区,并开展了一些相关活动.而且充分利用社区环境资源进行教育:例如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的花花草草,感受春天的气息,同时也对幼儿园增加喜爱之情;外出观察或实践活动,根据主题需要教师组织幼儿参观商店、邮局、超市和菜市场,让幼儿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如:《我喜欢的水果》的主题活动,带幼儿到水果店去参观水果;角色游戏《菜市场》:通过对菜市场的参观,进一步了解东关的社区;走进敬老院,到东关桥、印尼风情园和冬瓜种植基地参观活动等, 感受东关美丽的另一面。把现实中儿童所能触及的、身边的特色资源融入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地方资源”研究,其目的是深入现场和情境,让幼儿在现实的场景、生活情境中学习,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去感知、发现、学会知识,并乐于学习、感知东关地域知识的丰富。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和体验,感受此课程的趣味性。利用资源渗透坚持带幼儿走向社会、大自然,萌发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交往能力。

4 师幼互动,提升课程质量

在活动中,师幼互动,共同体验感受美丽东关的不同之处,,把“地域资源”中的每一特色,深入、理论地渗透到每一个幼儿心中,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感知和领悟,在情感、态度、认识、技能品质、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地发展,孩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也得到提升。增强课程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并促进本园、本地区的文化教育特色。同时教师在园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不仅激活教师课程意识,完善课程结构,而且不断丰富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在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过去总迷信书本、教参,现在教师的课程意识加强了,不仅仅是拿着教材教,更多的时候是改着教,编着教。在活动中常常利用生成的资源作为教学资源,教学的思路开阔了,教师的研究素养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积累,即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幼儿园教育的主体;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觉真知”。经过一段实践工作,我园已初步形成与国家课程相整合的、对学校育人目标起支撑作用的、适应学校办学条件的、满足学生需求的园本课程结构,虽然略有成果,但是还得继续找寻一套更适合我园特色教育的园本资源,制定“地方资源”的课程实施方案,紧密结合本园的实际,开发并实施独特的园本课程。

作者简介

陈仁瑜(1985-),女,汉族,永春县东关镇中心幼儿园,幼教一级,本科,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