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东升

摘 要:本文通过浅析凤山关帝庙庙会的起源、活动特点和重要价值,使人们认识丰宁凤山关帝庙庙会文化的重要价值,提高对凤山关帝庙庙会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关注度,达到更好加以保护传承的目的。

关键词:凤山关帝庙庙会;起源;特点;价值

庙会是指于特定的日子在寺庙内外进行宗教活动和交易的聚会。庙会文化活动就是在庙会期间进行的文化娱乐活动。

1 凤山关帝庙庙会的起源

凤山古镇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东部,南连古北口,北接多伦,东通承德、隆化,西控坝上草原,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塞外着名古镇之一。凤山关帝庙始建于清雍正元年,即公元1723年,有着二百八十多年的历史。

凤山关帝庙庙会始于清代嘉庆年间,将每年旧历五月十三,定为庙会。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皇家曾御赐关帝庙“神威普佑”御笔匾额,当时称为庙会的鼎盛时期。关于庙会的的起源有这样一种说法:传说每年五月十三这一天在民间是“关老爷磨刀日”;民间有句俗语“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百姓因天气干旱,渴望雨水,于是就请戏求雨。每年五月十三庙会,每次历时一个月,全国各地的商户在此汇集,成为塞北盛事。唱戏更是庙会中的重要环节,在演戏的过程中,自然会有百姓前来围观,这也就吸引了商贩来经商,也有一些信奉关老爷的人去庙里上香、许愿等;更有外地游人慕名而来游览,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形成了庙会这种民间文化经济交流形式。

2 凤山庙会文化活动的特点

庙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庙会文化活动伴随着庙会的开始而发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最早的庙会文化活动是庙会的附属品,带有为庙会聚集人气,留住信众以及为之助兴的性质,后来逐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庙会期间,除了有祭祀活动之外,还有花会表演、民间艺术表演和唱大戏(河北梆子)等文化娱乐活动,往往吸引大批的群众参加,各行各业的商贩也汇集于此售卖各种商品,犹如过节一般,热闹非凡。

2.1 凤山庙会活动时间固定

凤山关帝庙庙会的时间是每年的五月十三日,这一天是民间的“关老爷磨刀日”。传说这天是关老爷单刀赴会之日,赴会之前要磨刀。所以说这一天一般都有雷声,乃是关老爷的霍霍磨刀声。磨刀要用水,所以这天往往要下雨。民谣唱道:“大旱不过五月十三。”所以凤山关帝庙庙会活动既有祭祀内容,也寄托了劳动人民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2.2 凤山庙会历史悠久、影响范围大

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承德地区西部、地处张北高原好冀北山地、西靠张家口、东临隆化、北接内蒙、南连北京,自古这里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更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必经之路。这里有通往蒙古的“骠骑通道”,有东道御史“按行之路”和“御道”为塞北古驿道交汇处,数百年来了络绎不绝的商队从她的脚下经过,清脆悦耳的驼铃声随风飘荡。

凤山古镇是塞外四大名镇之一,凤山关帝庙期间,除了承德周边地区的百姓商贩前来参加,还吸引了内蒙多伦、天津、北京等地的客商、戏班前来,数千甚至数万之众集中于一时一地,盛况空前,在塞北地区具有重大影响力。

雍正十年初年,丰宁建有凤山、四岔口、塔黄旗、黄旗等六处关帝庙、乾隆年间建有戏楼十三处,到清末共有戏楼(台)四十八处。史志记载:凡关帝庙“每岁春秋及五月十三日官为致祭,用贡银四十两”。说明关帝庙祭祀为官方组织的祭祀活动,有官方出资聘请戏班唱戏。

2.3 凤山关帝庙庙会活动内容丰富

凤山关帝庙庙会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仍然深深地打上传统的烙印,其活动内容主要以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为主,包含:祭祀活动、文化活动、贸易交流、民俗活动等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1、凤山关帝庙庙会的文化活动极具民族性和民俗性。庙会文化活动包含有:民间舞蹈竹板落子,满族秧歌等;有独具特色的民间歌谣满族民歌,民间音乐吵子会;有强身健体的民间武术,黄旗武会、蒙丁演武;有古朴端庄的民间书画剪纸,桦皮画,字画书法等;有精彩的戏曲表演,在关帝庙古戏楼上唱大戏(河北梆子、京剧等)。据凤山戏楼壁文记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京都德胜和班来此演出。1908年光绪、慈禧两大“国丧”期间禁戏禁乐,大批戏曲艺人为了谋生,由关内流入丰宁,如宏盛和班等,其中不乏当时的戏曲名家,丰宁戏曲活动出现兴盛景象,充分体现了凤山关帝庙庙会丰富的文化形式和很高的文化水平。

2、传统商业繁荣。

庙会举办期间邀请着名戏班连唱数天大戏,百姓在观看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商业活动的发展,凤山关帝庙庙会的主会场位于凤山关帝庙前,商业分布区域包括:西到西营房街茶馆胡同,东到聚元友街泰昌公浴,庙会商业区域绵延数里,客商众多,人声鼎沸。

庙会期间的商品交易多以小商品和特色小吃为主,传统手工艺商品有:凤山金银器、多伦的铜壶、毛皮制品等;凤山当地特色小吃:凤山吊炉烧饼、凤山千张等,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民间自发的、欢乐喜庆的庆典集会形式。

2.4 影响的辐射性

庙会文化活动时间固定,历史悠久,人员众多,内容丰富,其影响力也较大,提升了凤山古镇影响力和知名度。凤山关帝庙庙会兴起年代久远,活跃了凤山三县的商业、文化和民族的交流,对当时的塞北四大重镇影响很大。影响区域包括凤山及附近村镇,隆化、滦平等地,更在塞北四大名镇(凤山、平泉、多伦(喇嘛庙)、承德)具有重大影响力,影响范围辐射北京、天津、保定、内蒙和东北等地。

3 凤山关帝庙庙会的重要价值

3.1 历史价值

兴起时间长,活跃了凤山三县的商业旅游,文化和民族的交流,对当时的塞北四大重镇影响很大。

3.2 科学价值(艺术、技艺等)

庙会文化活动是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文化娱乐活动,为民间艺术的展示、保护和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平台。凤山庙会内容丰富,庙会中的一些民间的曲艺、传统手工艺、凤山特色小吃等得到很好展示。庙会是民间艺术大显身手的最佳场所,这些很少在正规舞台表演的民间舞蹈,民间绝技,民间曲艺,歌谣在庙会期间大放异彩,其存在的价值得到了人们的首肯。

3.3 文化价值

(1)独特的岁时习俗。凤山关帝庙庙会每年正月办会,有灯会、有花会表演,通过民间社火狂欢,形成了凤山当地春节花会习俗。(2)对关公崇拜的充分表达。由于清代统治者对关公的推崇,民间形成了对关公的宗教形式崇拜,表达了人们追求太平盛世,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3)庙会是民间的文化活动组织,保留了众多凤山古镇原生态的民间艺术。(4)保留了许多民间组织和商贸活动,而这是乡土中国基本社会构成之一,带动了当地周边民族的文化商贸交流活动,促进了民族融合。

3.4 现实价值(经济、商业开发等)

作为庙会文化活动主要内容的民间艺术,由于其古朴性和原始性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前来观赏,传统的庙会文化活动已逐步成为旅游观光的一个新亮点,倍受世人关注。许多地方都将庙会文化活动与开发旅游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局面。一些特色商品和名吃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丰宁县凤山镇自古以来就是中原与少数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文化重镇,凤山关帝庙庙会在民族融合交往的背景下产生,是研究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重要的民俗“化石”,我们有责任摸清它的内在联系,研究它的发展规律,汲取精髓,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