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和发展现状入手, 探讨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促进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工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并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生态环境的文明直接影响城市建设,这既是民生问题,又是发展问题。本文以弘扬生态文明环境为主题,以促进城市建设应用为根本,以健全生态制度体系为保障,以发展绿色城市建设为重点,为开辟绿色环境参对城市建设的应用展开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文明环境;城市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城市建设

工业化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愈显突出。城市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将环境影响评价直接融入城市规划决策过程中,对于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城市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结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一条重要途径。

生态环境文明是对工业文明负面影响的反思。建设生态文明环境,就是要摒弃工业文明的价值理念,取而代之的是人与自然应以平等相处、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只有对工业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转型,才能达到更加理想的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的城市建设既是民生问题,又是社会发展问题,既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环境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坚持生态绿色惠民、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市建设文明发展的跨越性要求。

1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的探索

1、构建环保工作与城市建设的格局

近年来,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实现了由政府主导向市场、社会合作共治的格局转变。与政府规制、企业合作、公民参与结合起来,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环保格局;重视提高生态文明共建共治能力,积极推动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环境污染与城市建设的互益问题;在环境协同治理中,实现治理主体功能上的有机衔接,增强治理主体间的协调性。

2、生态环境文明与城市建设的科技支撑

聚焦生态环境文明与城市建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大力推进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将一批制约生态环境文明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纳入到重点研发计划,重点支持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是促进城市建设前进的重大关键技术;在各类科技创新载体中积极规划布局生态环保科技高端产业。以项目带动、支撑生态环境文明科技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以科技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升级。

3、建立环境监管机制,为城市建设提供保障

探索建立上下结合的独立调查工作机制。环保厅需每月召开环境形势分析会,以确定促进城市建设的重点环境问题;建立部门联动的环保专项行动机制,政府需统一组织环保专项行动,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环境管理职责开展工作检查,环保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和督办落实;建立区域共治的联动执法机制,整合各类生态环保资金,加大城市建设的支付力度,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2 生态环境文明与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

1、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责任义务与主体意识有待强化。其中,社会公众依然缺乏对生态环境文明与城市建设的互益认识;另外,居民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还没有真正形成,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

2、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占据主导位置。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存在对资源很大的依赖度。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较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资源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有很大比例,导致工业发展必须依赖于资源,节能减排、转变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仍然处于整全的初级阶段。

3、生态环境文明与城市建设的管理体制及实施机制有待完善。一些针对生态安全的预防性法规相对比较缺乏。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处理缺乏直接的法律、法规依据;区域性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法律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4、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创新有待加强。火电、钢铁、建材、化工和石油炼化五大废气行业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工业的90%左右,这些行业节能减排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创新较少,已有的技术成果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3 生态环境文明与城市建设的对策思考

1、营造生态环境文明与城市建设相辅相承的良好氛围

加强生态环境文明的宣传,提高公民生态意识。加强面向公众的环保责任宣传,强化公众的公共精神,保障公众环境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从公民教育、非政府组织发展、企业环境经营多方面构建社会参与环境治理的激励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文明与城市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及时公开环境信息,畅通公众参与环保渠道,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职能作用,以此来达到城市建设的目的。

2、推进循环低碳绿色发展以加快城市建设的进度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期完成环保违规项目清理整顿,有序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严格执行地方环境标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科技支撑,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生态化,做好环保技术供需对接,培育壮大环保产业;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与生活质量的共同提高。

3、建立健全制度体系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实行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使各制度之间形成互相支持的有机统一整体;建立健全经济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生态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积极探索生态文明考核的追踪制度,以加大城市建设的进度。

4、构建现代城市建设的产业体系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中力量攻关,培育经济增长点,以重大专项作为培育发展新能源技术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低能耗、低(零)污染、低资源依赖的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发展技术支撑体系。

5、为绿色城市建设发展注入资金血液

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撑功能,助推生态环境文明以达到城市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采取适当的财税政策与风险投资政策,大力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节能环保事业,积极贯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以加快城市文明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生态市及城市生态建设内涵、目的和目标[J].颜京松,王如松.现代城市研究.2004(03)

[2]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分析及建议[J].崔铁宁,朱坦.中国环境管理.2003(05)

[3]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内涵与实证研究[J].王祥荣.规划师.2002(04)

[4]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J].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李向前.城市发展研究.2001(06)

[5]生态城市的构架理论研究[J].杨建森.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05)

[6]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例[J].黄肇义,杨东援.国外城市规划.2001(03)

[7]生态城市及其规划方法的探索——FrancoArchibugi的《生态城市和城市影响》一书评介[J].沈清基.城市规划汇刊.2001(02)

[8]战略环境评价中战略筛选研究[J].包存宽,尚金城.环境与开发.2000(02)

作者简介

王建超,男,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在读本科生,所学专业:环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