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薇

摘要:杂技舞台剧《渡江侦察记》将杂技元素与戏剧元素融会贯通,本文主要阐述该剧对杂技与戏剧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杂技与戏剧;融合;《渡江侦察记》

近年来,中国杂技届掀起了杂技剧创作的热潮,全国各杂技院团创编演出的杂技剧层出不穷。然而长期以来,在杂技剧的创作中,杂技元素与戏剧元素往往呈现出顾此失彼、貌合神离的状态,影响作品的审美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杂技和戏剧这两种艺术门类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杂技本质上是以炫技为根本的艺术门类,它以挑战人体极限为追求,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符号性,而叙事和抒情功能欠缺。“戏剧不仅是人类的真实行为最具体的(即最少抽象的)艺术的模仿,它也是我们用以想象人的各种境况的最具体的形式。”3因此,如何将不擅长叙事抒情的杂技表演与戏剧的情节、冲突、人物、情感等艺术要素有效地合而为一,一直是杂技剧创作的重点和难点。

由江苏省文联指导,南京市杂技团有限公司编创演出的大型原创杂技舞台剧《渡江侦察记》2017年成功上演,并在第三届江苏省文华奖评奖中荣获“文华大奖”。该剧根据上世纪50年代的同名红色经典电影改编,以杂技艺术重新演绎了“渡江侦察”这段曲折动人的战争往事。杂技舞台剧《渡江侦察记》在充分展示杂技艺术惊、险、奇、美等特点的同时,调动了充足的戏剧元素,使之与杂技技巧相得益彰。该剧巧妙借鉴了戏剧在情节叙事、冲突营造、人物塑造、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优势,真正实现杂技与戏剧的有机融合,在杂技剧创作、创新方面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1完整的戏剧结构

大型原创杂技舞台剧《渡江侦察记》借用了原作电影的基本故事构架和主要人物,并在原作基础上对情节内容进行了精炼和拓展。故事发生在渡江战役前夕,我解放军某部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敌人的江防部署,派遣张连长、周老贵等人组成侦察小分队,冒着生命危险渡江侦察,在以刘四姐为首的江南游击队的掩护和配合下,历经艰险,勇斗敌军特别行动队队长“幽灵”和白马镇保安队长侯登科,智取江防图,出色完成侦查任务。最终,人民解放军全线发起渡江战役,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占领南京总统府,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杂技舞台剧《渡江侦察记》通过序、四幕和尾声共六个部分,将这个惊险动人的故事以杂技剧形式呈现出来。整个作品虽然时间、空间跨度较大,但叙事线索清晰。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布局合理,呈现出完整、鲜明的戏剧式结构。

杂技舞台剧《渡江侦察记》相对于电影版有剧情的删减和跳跃。针对于此,剧中创造性地融入了江南评弹的艺术元素,设置了“说书人”的角色。他以旁白或评弹说唱的形式,在每幕开始之前交代事件背景、串引剧情,不仅弥合了每幕之间剧情的留白跳跃,使观众能够理解剧情、尽快融入情境,而且避免了常见的画外音或字幕手段的单调之感。

2强烈的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而戏剧情境作为促使矛盾爆发并发展为冲突的基础和条件,也是戏剧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以渡江战役为历史背景的杂技舞台剧《渡江侦察记》,巧妙地利用了“渡江侦察”这一独特的戏剧情境构建戏剧冲突。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主力已被歼灭。国民党反动政权并未甘心失败,在长江沿线布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挡人民解放军南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指示,向长江以南进军,渡江战役由此展开。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战略部署,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杂技舞台剧《渡江侦察记》将故事设置在渡江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戏剧情境中,不仅赋予了该剧恢弘壮阔的历史视阈,也为其铺陈营造出丰富、强烈而又深刻的戏剧冲突。

杂技舞台剧《渡江侦察记》主体的四幕分别围绕渡江、夺图、抗敌、攻城展开冲突,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推动情节起承转合不断深入,令整个剧情充满强烈的动作性和戏剧冲击力。一方面,“不可逾越的天堑长江”成为我军的首要障碍,人民军队不畏天险,强渡长江,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为了使冲突具化,剧中将“江防图”这一重要线索设置为矛盾冲突的焦点,敌我之间展开你争我夺。其中,敌众我寡、敌明我暗的对比,又使得敌我冲突充满戏剧张力和悬念。最终,解放军在与敌军的殊死较量后取得胜利,象征着正义战胜邪恶,进步战胜反动,光明战胜黑暗,使该剧的主题得到升华,也使杂技剧从娱乐化、奇观化的表演上升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艺家应该“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杂技舞台剧《渡江侦察记》的创作反映出了主创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鲜明的人物形象

表演是戏剧的核心与基点,人物塑造则是表演的核心。不同于话剧,杂技剧中的人物一般不开口,无法用台词来传情达意。杂技舞台剧《渡江侦察记》中,演员在表演时用杂技技巧代替戏剧性语言,并幻化为戏剧性动作,实现杂技动作与戏剧动作的形神合一。演员表演的蹬技、顶技、绸吊、高空攀跃、翻腾、蹦床等高难度动作技巧,既是杂技技术水平的展示,更是配合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舞台上营造出主要人物——我军侦察兵“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特性。

同时,杂技舞台剧《渡江侦察记》通过赋予每个人物各具风格的动作技巧,显示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和行为特征,使面目不同、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跃然于观众眼前。江南游击队的女队长刘四姐,动作柔中带刚,表现出她的勇敢坚韧。张连长的冷静刚毅,老班长周老贵的沉稳睿智也各有体现。

此外,剧中的反面人物的刻画也并非千篇一律的脸谱化。敌军特别行动队队长“幽灵”,乘着硕大的独轮车一登场,其暴戾恣睢便显露无遗;白马镇保安队长侯登科的刁滑奸诈,则通过滑稽、魔术等手段别具一格地展现出来。

4动人的情感表达

情感力度是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方面,戏剧在情感表达上较为便利和深刻。马丁·艾思林指出:“戏剧,由于它是把行动按其实际发生时那样具体地表现出来,所以它能够使我们同时看到那种行动的几个方面,并且同时表达出多方面的行动和感情。”相较而言,“细致入微地表现人的情感世界并不是杂技的强项。杂技表现情感与一般戏剧表现情感有各自不同的路径和层面。”

杂技舞台剧《渡江侦察记》借用戏剧手段,通过与音乐、舞蹈的配合,将杂技动作戏剧化、情感化,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用具有象征意味的杂技动作挖掘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例如,剧中老班长周老贵为追击侯登科、夺回“江防图”不幸牺牲后,剧情并没有直接表现战友和亲人的悲痛哀悼,而是开启一段虚拟时空,以周老贵与其妻的双人绸吊来传达夫妻之间相依相偎的缱绻深情和生死离别的切肤之痛。

作品的尾声最终定格在一枚由杂技演员在空中造型而成的五星形状的“勋章”上,在恢弘壮丽的音乐声中,这枚熠熠生辉的“勋章”冉冉升起,这正是革命先烈们不惧生死,为理想而战的英雄主义精神的象征,全剧的情感由此升华。

5结语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杂技舞台剧《渡江侦察记》通过完整的戏剧结构、强烈的戏剧冲突、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情感表达,实现了杂技与戏剧的有机融合,使整个作品显现出杂技剧的完整面貌,是对杂技这门中国传统艺术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