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语言顺应论,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结合的方式,抽取样本中嘉宾与求职者的自然对话,通过语料转写成文字进行具体文本分析。随着交际不断深入,发话人会映射出相应的语言特点和人际功能,这些带有目的性和动态性的表征,促使适时人际策略发挥正向的语力,对当前交际关系产生预期效果。

关键词:语言顺应论;语用身份;动态建构;人际策略

1 理论基础

1.1 语用身份

身份概念原指个体或群体的一种社会属性,体现特定社会中角色的划分。一些学者从心理学角度,认为身份是一个人对他人和自我的社会定位[1]。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学界对身份界定也有了新的方向:身份不仅具有社会属性,同时具有交际属性,可能会在动态交际语境中被塑造、变更。基于新的观点,陈新仁提出“语用身份”概念,特指语境化的、语言使用者有意或无意选择的自我或对方身份,以及说话人或作者在其话语中提及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他者身份[2]。人们同时具有多重身份,语用身份则是情景化的即时交际标识,为实现当下话轮目标所使用的言语凭证。

1.2 语言顺应论

语言顺应论是Verschueren提出的一种语用综观论,认为语言使用过程是不断选择和顺应的过程[3]。选择发生在语言使用的不同层面,包含了可变性、商讨性、顺应性三个概念。可变性体现使用者对语言意义和形式的动态选择。商讨性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语用策略,建构理想的适时语用身份。顺应性体现为语言形式和语境的相互适应。交际过程总是动态的,发话人和受话人会根据特定条件,对自己话语内容、呈现方式、语用身份等因素做出适时协商和变更,以达到顺应有效交际的目标。顺应的动态过程必然涉及可变性和商讨性,语言选择的范畴在于可变性,有了这种不断变化的可能性,使语言顺应的过程更依赖于它的商讨性,而这也是顺应性的题中之义。

2 语用身份建构运用的人际策略

2.1 移情策略

移情是主动的情感移入,表现为交际双方情感相投,能设想理解彼此用意。求职类节目中,嘉宾主动运用移情策略,变换交际话语中的人称指示语,下意识地拉近与求职者的心理距离。该策略可以缓和双方的情感对立,逐渐产生情感共鸣。例如:

{语境:求职者对自己意向企业犹豫不定。}嘉宾:你选择的两个意向企业为什幺没有关联?求职者:对自己以后行业不太清楚,只是喜欢做销售。嘉宾:长这幺帅,去卖些高端的车,觉得你特别像卖那种产品的。求职者:嗯=嘉宾:我们这边卖特别高端的产品,卖房地产,而且我们有很多共同点,我想我们公司有很多职位适合你。先运用第二人称指示语“你”定位与求职者间的界限,从言语上认可了求职者自身的个体价值。再运用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我们”,进一步指出彼此利益趋同性,提升话语可接受度。第一人称复数指示结构很好地体现了嘉宾此时的移位性视角,结合求职者自身职业潜质及公司实情,给出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通过使用移情策略,切实考虑了求职者的需求,语言中肯具有一定的包容性,间接让求职者感受到企业真诚与老板器重。

2.2 交互策略

该策略通过话语交际中不同人称指示语的融合,动态改变交际主体的立场,主动调节人际距离,以顺应不断变化的交际过程。考虑到交际自身的动态性和协商性,人称指示语的转换关系到话语力度的强弱、人际关系的亲疏。交际一方选择不同的视角,既可以拉大双方人际距离,导致交际失败;也可以主动缩短双方距离,传递移情效果。这种复合型交际策略通常会产生变向的关系走势。例如:

{语境:被灭灯的老板,竞价时又出高价。}嘉宾:我必须争取一下,我觉得你现在最需要打开自己,还这幺年轻,包括你男朋友也是很重要的,我这可以给你解决这个问题。求职者:@我会考虑的。嘉宾:如果自己先不改变,即使有白马王子迎面走来,你也会错过,法国梦泉可以改变你。“我”“你”“你男朋友”和“自己”等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反映了嘉宾和求职者立场差异,体现彼此的交际意图和语力倾向。从嘉宾角度,因前一轮已被灭灯,起初表明自己的态度,以自我为中心,运用第一人称指示语“我”展示老板身份,又试图保持与求职者的距离。嘉宾既然已被灭灯,成为意向企业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提及第三人称指示语“你男朋友”,提醒求职者应顾及配偶的问题,通过较私密的话题接近求职者,让对方容易接受她的提议。凭借既定的语用身份,使用“自己”和“法国梦泉”等指示语从第三人称视角代指求职者和自己,反复调整人称指示语,以期有效顺应双方语力趋势,语气冲缓结合,人际距离亦由远及近。

3 语用身份建构对特定人际关系的影响

3.1 趋同作用

嘉宾并非总是以建构权威、掌控话语权的专家身份发话,不同会话阶段,他们会动态变更自己语用身份。通过主动介入求职者私人话语空间,拉近双方心理距离,实现一种心理趋同。建立一致性,有助于更好实现交际目标。例如:

{语境:求职者在两家公司中确定最终去向,老板开始争取她。}嘉宾:曾丹我给你留岗原因有三个,第一因为这套卡片。求职者:嗯=嘉宾:第二因为我和你做平板支撑的时候,确实感受到你那股韧劲。求职者:{点头}嘉宾:还有一个就是因为你姓曾,我也姓曾。老板争取该求职者,积极介入求职者私人话语空间。私人话语涉及交际者个人兴趣、爱好、情感方面的话语[4]。这里预设一种同伴语用身份,建立了比较友好幽默的会话氛围。嘉宾因为和求职者在之前环节一起做过平板支撑,有过共同“吃苦”的经历,嘉宾实则转换了自己的语用身份,通过相似经历,体现出彼此人际关系趋同性。最后嘉宾进一步指出彼此姓氏相同,以此强化趋同性语力,突显自己交际目的。

3.2 互惠作用

嘉宾会考虑求职者资质是否符合自己公司,在给企业创造收益同时争取发挥求职者最大价值。嘉宾也会从自己的角度给求职者一些建议,将自己公司优势与求职者职业潜能结合,争取让求职者意识到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可能。例如:

{语境:嘉宾给求职者一些选择公司的建议。}嘉宾:张凡,假如去一个大公司,可能人才济济,但到我们小公司来,可能突显出你的优势,有很大空间让你去发挥。求职者:嗯@嘉宾:这样的血液注入进来,对我们是有帮助的。根据求职者当前履历及面试状态,为求职者做了自己的推荐。将当前行业巨头与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做以对比,担心求职者不足以在大公司立足,职业前景不太乐观。同时真诚表明,自己的公司可以给求职者提供现阶段发展的良好平台,上升空间较大,有助于发挥求职者自身优势。最后,嘉宾坦言她的加入给公司注入新血液,对公司未来发展有积极影响。从嘉宾的语用视角分析,此举可以实现交际双方共赢。此观点就从交际双方切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兼顾双方语用视角差异,在可能的情况下寻求最大关联。

4 结语

交际过程中,即时语用身份正是运用人际策略完成动态建构。语用身份与交际过程结合,也为成功交际做铺垫。本文基于顺应论,探究了求职类交际话语中体现的相关策略,以期更好地调用相应身份资源。在交际不同阶段,人际策略必然对嘉宾和求职者间的人际关系及交际距离产生作用,主要从趋同及互惠角度进行分析。后期研究会更多关注如何将建构语用身份作为满足交际需求的媒介,增加成功交际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陈新仁. 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与交际研究[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何自然. 语用三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3]何自然、冉永平. 新编语用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33.

[4]袁周敏、陈新仁. 语言顺应论视角下的语用身份建构研究—以医疗咨询会话为例[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4):518-530.

作者简介

杨毅(1994-)男,汉,陕西凤翔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