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玲

摘 要: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在初中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应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在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大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力度,使学生能够成为集“德”与“才”于一身的优质人才。本文以初中美术欣赏为研究对象,分析课堂德育教育的渗透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德育教育;渗透

随着我国“新课改”方针的推出与不断落实和深化,各阶段各学科,尤其是初中美术教学中应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理念已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的接受与认可。明确初中美术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作用是实现德育教育的最根本途径。因此,美术作品欣赏中抓好德育教育很关键。

1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是贯彻和落实新课改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迎合中学美术课程教学大纲内在要求的必由之路。初中美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本身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中蕴含众多的德育教育资源,对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民族精神的弘扬、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将时代内容与中学美术相融合,使得学生在感受美术与生活联系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由此可见,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则显得极为必要。

2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2.1 通过教学情境,陶冶高尚情操

美术教学内容丰富,涉及美术发展史、美术名人事迹等多个方向的内容,这些内容中蕴含着德育因素。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口述创设学生能够深入其中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引入美术教材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充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再循序渐进地实施德育,陶冶情操。例如,在讲解徐悲鸿的作品《奔马图》时,教师可以通过影像资料介绍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将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的紧迫感和作者的忧急之情展现出来。徐悲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与心境下画出了生命力旺盛、狂野气昂、坚毅敏捷的骏马,而骏马的这种品质和神貌也会激励学生树立高尚情操,勇敢面对生活中的艰险,做一个奋发图强、热爱生活的人。

2.2 运用情感素材,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随着我国教育界新课改方针的推出与实施,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改变对在美术教学中实现德育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要想更好地在对中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的同时达到实现德育教育的双重教学目标,各从事初中美术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不应仅局限于现有教材,而应善于在现有美术教材中不断挖掘出新的德育教材,以将教材的作用最大化。

初中美术教材蕴涵丰富的情感素材,因此,合理运用美术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在授课前一定要认真研究课本内容,总结、归纳课本中的情感素材,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运用与讲解,这样有利于深入渗透情感教育。初中美术教材中包含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蕴涵积极的生活态度、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等,这些作品都是有价值的情感教育素材。如,对于凡·高《向日葵》的鉴赏,绚丽的色泽与饱满的轮廓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而这是画家在大自然中获得的体验。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这幅美术作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与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教育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欣赏世界。又如,初中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画画你我他》一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评价固然重要,但学会自我分析、自我反思以及自我评价更为重要,因为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多关注身边其他学生的优点,尊重他人,这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教师要善于从教材的情感素材中寻找情感的触发点,以便充分提升学生的品格。如,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中国历代美术作品时,就可以选取一些中国伟大画家的经典美术作品供学生鉴赏,让学生充分体验中国美术的独特魅力。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悟美术作品的意义,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美育与德育能够共同发展。

2.3 从名人身上,感知做人的道理

美术名作都是一位位画家,为了艺术呕心沥血的作品,它间接反映画家的品德、习惯,对人对事的态度,简单讲,从一副名作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画面,更是一个画家的精神。比如画家齐白石,少时跟师傅学习石刻,师傅要求他础石为泥,他真的担来石块,日以继夜的练习石刻,手上起了血泡,也毫不在意,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练得了一手好的篆刻手艺。还有一次,由于陪客人,耽误了绘画,第二天他坚持补昨日之过,他的勤奋,使他的画越作越精。艺术家们尚且如此勤奋,我们有什幺理由懈怠呢?

2.4 借助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的情感道德培养

美术课程教学既包含了形象思维的培养,也包括了情感因素的培养,是增强学生道德认识和情感认知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情感道德具有一定的情境性,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利用直观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提高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积极阳光的情感道德,并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例如,在讲解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软件和互联网自行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和创作背景,充分理解沙皇统治时期人们生活的艰险不易,劳动者饱受剥削与迫害,其有助于学生理解画作揭露社会矛盾、赞颂劳动力量这一主题意蕴。之后教师再播放《伏尔加河船夫曲》辅助教学,烘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情感道德的认同,从而提升学生鉴赏美和接受美的能力,将美与德有机统一起来,提高美术教学的德育渗透效果。

2.5 通过艺术创作,提高意志水平

古人云,“画画内可以乐志,外可以养生,非外境之所可夺也”、“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初中美术内容丰富,在作品欣赏的同时,拓展创意创作,多种艺术手段给学生们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初中生在美的氛围中欣赏美、感受美,内心受到美的触动,心灵得到升华。

艺术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守候,才有可能成功。艺术创作的过程是创造力的迸发,也是意志能力的比拼。一幅佳作,有时需要成年累月的坚守,意志力差一点的是坚持不了的。虽然初中学生的美术创作不需要成年累月,但也需要一定时间与精力,有时候,一点点的失误会毁了画面,又要重新再来。所以有时候,学生还需要一定的抗挫折的能力。艺术创作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耐心、细心、抗挫折能力与观察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意志水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做人做事的态度,端正了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需要在初中美术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选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和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到初中美术作品欣赏中所蕴涵的丰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美术作品欣赏的效果,让学生在感悟美术作品强大生命力与感染力的同时,还能将美术知识与情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有效联系起来,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方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3):124-125.

[2]吴诗咏.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