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威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承载着人类文化意象和社会记忆的文化遗产该如何进行有效保护,增强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的科学性,是考古发掘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本文以保护考古发掘现场的重要性为主线,阐述了如何才能做到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的科学性,最后提出了几点保护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考古发掘现场;重要性;科学性;保护措施

1 保护考古发掘现场的重要性

于一些大遗址而言,除了出土文物以外,考古发掘现场也是历史文化遗址,例如秦始皇陵、仰韶文化遗址等,这些遗迹同样具有不可复原性。从某种层面来讲,保护考古发掘现场,即是对历史文化遗迹原貌、自然状态的保护,同样也是历史景观特色和环境范围的延续。因此,加大考古发掘现场保护力度,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文物长期埋藏在地下,处于无氧环境当中。一旦被发掘出来,所处环境将被改变,若考古发掘现场保护不及时、不正确,势必会影响文物的完整性,甚至会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必须重视考古发掘现场保护,采取应急保护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文物的破坏。

2 保护考古发掘现场的科学性

保护考古发掘现场的科学性,是一个硬性条件。也就是说,科学性是保护考古发掘现场的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保护考古发掘现场的全程。为实现保护考古发掘现场科学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以多种学科知识为理论指导。一个学科的知识不足以支撑整个考古发掘工作,保护考古发掘现场需要以多种学科知识作为理论指导,主要涉及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人类学、艺术学、物理学、化学、气象学、治安学等等。只有全面掌握各类学科的知识,才能实施全面化的保护。在所有学科当中,考古学是主体,所谓“考古学”,是指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史料研究人类古代情况的一门学科。强调的是研究古代遗迹、遗物所具备的文化价值,通过考古学知识,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准确、更全面、更规范地去发掘、去保护,从而保证考古发掘现场保护工作顺利进行。此外,历史学也极为重要。考古发掘现场保护是保证整个考古工作成败的根本,究其根本,考古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研究文物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了解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因此,必须以历史学作为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的基础。在后期文物保护中,所运用的知识更多,特别是物理、化学方面,例如,保护考古发掘现场,必须运用物理学中的力学、电磁学、光学、固体物理学等原理,以防止发掘现场的坍塌等。或在保护考古发掘现场,运用大量化学知识,起到防腐、防污染的作用,更好地保护出土文物不被环境变化破坏。

2)考古发掘现场禁区的合理划分。为保证文物出土后不被损坏,或避免发掘现场被破坏,在考古发掘现场应合理划分禁区,严禁闲杂人等进入,以防文物被毁。目前,很多古遗址都是在人们社会活动中不经意之间发现的,因此,考古发掘时往往会引起围观,尤其是田野考古发掘,甚至在前期阶段,还会出现盗窃、争抢等情况。为此,考古工作人员到达考古发掘现场后,需及时采取科学措施,合理划分出禁区,实施必要的安保防护措施,这样不仅可以阻碍人群进入,还能避免考古发掘现场被损坏。

3)科学技术助力现场安保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考古发掘现场保护工作当中应用了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科学技术助理现场安保工作。应用最多的就是监控系统,可对现场实施全天监控,提高现场安保力度,一方面可以保证文物遗址遗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还可以打击文物犯罪。但在实际应用当中,考古发掘现场环境复杂多变,存有大量监控死角,很难达到全面监控。为消除此类不利因素,可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打造多功能安防系统,例如红外线摄像机、或人脸识别技术、或移动监控车等,做好考古发掘现场全面监控,严防文物犯罪。

3 保护考古发掘现场的积极措施

1)做好前期调查工作。考古发掘不是一撮而就的,是有规划、有目的开展的一项文物保护工作。考古发掘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全面调查考古发掘环境及文化出土状况,例如文物的方位、大小、形状、现场水文地质环境、文物埋藏环境、当地人文历史、出土时温湿度等等。只有全面了解上述因素,才能为制定后期保护方案、临时预案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待完成上述调查工作之后,需要及时整合、分析调查的信息,对考古发掘当中将会发生,或可能遇到的事情有一个预测,做好心理准备。此外,还要与各个参与方进行协商,制定详细的先插保护方案。根据方案准备好所需的各项材料、设备、技术,保证发掘前所有工作准备到位。

2)制定现场保护方案。为保护考古发掘现场,要制定科学的现场保护方案。第一,设立临时杂物遗物存储库。以大量发掘经验可知,考古发掘前期,出土的很多文物并没有太大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这类文物可被称为杂物遗物。针对此类文物,无需花费大量时间,仅需存放在临时存储库。通过临时存储库的建立,不仅能够为出土文物的存储提供一个固定的空间,还能大大降低现场管理的压力;为后期考古发掘提供更多有利条件。第二,保存现场保护影像资料。为了给后期实验室文物保护和处理提供有效的参考,在考古发掘现场,要保存好现场保护的相关影像资料。主要是通过摄像机等设备,对考古发掘现场进行拍照、摄像,将出土文物的保护、处理等流程全程记录下来,便于后期了解和掌握文物出土情况。

3)实施科学防治对策。为有效减少环境及人文因素对出土文物、遗物造成损坏,相关部门制定了多种保护应急措施,以保存其原貌。例如,进行温湿度控制,比如说,用清水浸泡含水过饱和的竹、木、漆器,或者是使用硅胶保持器物干燥。再如,一些颜色艳丽的衣裳接触空气就会褪色,一些铁器接触空气就会受到腐蚀,对这些出土文物进行密封处理,可防止其与环境直接接触。

考古发掘现场环境突变,将会影响出土文物,甚至造成一定损坏,因此,应制定多种保护应急措施,保存其原貌。例如,在湿度控制方面,可通过湿布覆盖、包裹文物或将文物放于保湿或加湿环境中,并喷洒杀菌防霉剂等。在光辐射方面,可通过防晒大棚搭设,同时在将紫外线吸收剂均匀涂抹到棚布上等办法。 在空气污染方面,可搭建密闭性大棚,喷洒杀菌防霉剂,同时对大棚所有进出人员全面消毒等,或将消毒过滤网安装在大棚内。在虫害早期防治方面,在考古发掘现场往往位于乡野田间,田间害虫及微生物会腐蚀木质及带有其他有机质的文物,将严重影响文化遗址原貌保护工作的开展。因此,可采用渗透性、扩散较强性的熏蒸剂熏蒸出土文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考古学由来已久,是我国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又一批有价值的文物,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的研究资料,为深入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让世人更深入地了解到了中国古文明的魅力。在考古过程中,发掘现场保护极为关键,直接关系到整个考古的成败。同时,考古发掘现场保护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作,涉及范围广、触及层面深、要求标准高。要正确认识到发掘现场保护的重要性,还要遵循一定科学规律,而这种重要性与科学性,又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参考文献

[1]王彩霞.论保护考古发掘现场的重要性与科学性[J].戏剧之家,2013,(8):77-77.

[2]高建强.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初探[J].中国民族博览,2019,(4):234-235.

[3]谭桂兰.论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与科学意义[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5,(9):121.

[4]康晶.探析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与科学意义[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22):352-352.

[5]孟宪微.探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及措施[J].中国民族博览,2017(11):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