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吕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格质朴清新,代表山东风格,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艺术价值。在其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但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文化娱乐多元化,吕剧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面临着传承发展的难题。本文试图在新时代背景下,找寻吕剧的价值,通过分析吕剧发展困境的症结所在,探索吕剧再度繁荣的路径,以期奏响吕剧新乐章。

关键词:吕剧艺术;创新;发展;与时俱进

基金项目: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立项项目“创新思维奏响吕剧新乐章”(项目编号:S201910451059)。

1 吕剧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1.1 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吕剧作为齐鲁大地乡土历史的活化石,具有双重媒介性。其一是对山东地区一般性历史的反映,包括生活场景、伦理观念、官场制度、生活风俗等。其二是吕剧自身的发展史,也反映了山东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潮、审美方式、价值取向和社会状况。作为长在齐鲁大地上的戏曲,吕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对于研究地方历史、编纂地方志和戏曲志等具有重要价值。

1.2 经济发展价值

发挥吕剧的品牌作用,对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山东省东营市素有“吕剧故乡”的美称。多年来,东营市将传承发展吕剧艺术作为擦亮文化名片、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实施了一系列“复苏壮大吕剧魅力”计划。观众在欣赏吕剧艺术的同时,也会记住孕育它的城市,这对于东营招商引资、招财引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3 人文社会价值

吕剧是传统优秀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例如,《小姑贤》《郭巨埋子》等传统剧目,表达了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姓书记》《回家》等现代剧目,则对民主、和谐、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积极传播。另外,吕剧对于激励发源地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增强故乡归属感和荣誉感具有重要价值。

2 吕剧发展困境症结分析

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标志着国家对戏曲艺术的保护扶持进入一个新阶段。但目前吕剧艺术的生存环境依然不容乐观,传承与传播仍面临诸多困难。

2.1 吕剧面临发展困境的外部因素

其一,社会经济生态变迁。吕剧产生于近代社会,但寻根溯源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在工业文明和商业信息文明的冲击下,吕剧所依存的文化支撑正在被不断侵蚀。在城市化和目前大力提倡的集镇化的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吕剧发展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其二,方言遗失。地方戏曲是以方言为命脉的戏曲。山东方言在吕剧发展传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吕剧道白所用的方言就是属于北方语系的济南官话。在城市化和普通话普及的大背景下,年轻一代丢失乡音,使吕剧的感染力大打折扣。

其三,多元文化冲击。多元文化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娱乐选择的同时,给包括吕剧在内的传统戏曲艺术带来了冲击。在包括“好莱坞”“日漫”“韩剧”“JK”等外来文化以及当下流行文化受到青年群体青睐的背景之下,吕剧艺术的受众群体空间被严重压缩。

2.2 吕剧面临发展困境的内部因素

其一,艺术娱乐价值淡化。近年来的《福寿大街》《烟台山》《初心》《大河开凌》等剧目,过分突出政治宣教功能,但戏曲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淡化娱乐的吕剧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过教育大众的作用,但在新时代背景下,会对吸引年轻观众产生斥力。

其二,精品创作太少。在50年代全国戏曲改革的机遇中诞生的《李二嫂改嫁》,契合当时时代发展,在思想性、艺术性、表演形式、音乐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至今传唱不衰。近20年来,尽管有《补天》等佳作出现,但继《李二嫂改嫁》《姊妹易嫁》之后,在全国剧坛上还没有形成超越前面的第二个吕剧热潮。

其三,优秀后备人才匮乏。一方面,在职业选择多元化的今天,有志于潜心学习传承吕剧的年轻人短缺。另一方面,吕剧从业者改行跳槽的成本降低,也加重了业内人员的流失。吕剧从业者减少,成材率也就更低。

其四,传播存在短板。在传统媒体方面,吕剧作为山东的地方剧种,却没有专门的节目和地方频道。在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其他新媒体平台,也存在内容单调乏味,资讯更新不及时,内容以抢票、活动总结为主等问题。

3 如何奏响吕剧新乐章

3.1 在“剧”上下功夫

1)创作优秀剧本。塑造女性群像反映主体现代化追求的《补天》,就是紧跟时代、贴近生活的好剧目,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和高度评价。在保持传统剧目常演常新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反映时代精神的好剧本至关重要。

2)博采众长。纵观吕剧发展史,吕剧一直在吸收和借鉴其他艺术种类的优点,这促进了吕剧在表演、唱腔、剧目、舞台装扮、音乐等方面与其他剧种的借鉴融合和自身的创新发展。现阶段,我们需要借鉴之前成功经验,利用地域优势,整合东梆子、枣梆、莱芜梆子、东路梆子、柳子戏等山东戏,把吕剧打造成代表山东戏剧的“鲁剧”。同时,要在不失吕剧本体特征的前提之下,融合话剧、歌剧、舞蹈、武术等多种表演艺术元素,提升吕剧的艺术价值。

3)提升观感。要成立专门机构,组织吕剧名家以及熟悉网络技术的年轻一代吕剧工作者,成立5G+吕剧工作组,探索利用5G、AR、VR、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使戏曲表演更有临场感、冲击力、互动性,从而给予观众全方位的感官刺激。

3.2 在“人”上下功夫

1)培养后继“人才”。后继人才,既包括演员,也包括剧目创作人员等。首先,在单位层面,进行制度设计,明确培养任务和计划,传帮带动年轻人,探索以戏带人的模式。其次,在教育层面,在线下成立吕剧艺校或在普通高校、艺术类高校里设置吕剧专业,使传承方式从过去民间传统的家族制传承、师徒传承走向学校师生传承。在线上加强针对“5G+吕剧”的教育工作,可以利用慕课、智慧树等平台开设互联网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培养专门吕剧艺术工作者并吸引业余爱好者。

2)发挥“演员”的个人魅力。要探索从“出圈”到“扩圈”的思路。传统艺术从业者“出圈”,会由于自身的影响力带动一些人去了解关注传统艺术,个人影响力的提升,会带动传统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例如,中国首档京剧脱口秀节目《瑜你台上见》获得成功,离不开京剧演员王珮瑜的个人魅力和价值。“未来人间国宝”野村万斋亦是如此,人们由于被他在狂言之外的艺术作品中所展现的魅力折服,进而有了了解狂言的想法。我们也需要探索吕剧艺术工作者“出圈”的路径,扩大吕剧的圈子。值得注意的是,“出圈”只是通过扩大艺术传承者个人魅力吸引观众关注传统艺术的手段,最终目的是“扩圈”,最不期望发生的就是,“演员出去了,回不来”。

3)唤起“观众”传承责任。邻国的歌舞伎、狂言等传统艺术之所以经久不衰,离不开普通观众的应援支持。能看到年轻观众和爆满的剧场,这是吕剧传承真正的动力和意义。要推动吕剧进校园,通过在校园内组织吕剧演出、开设吕剧通识教育地方课程、从新课标出发完善初高中语文教学中戏曲的教学等途径来培养新一代吕剧观众群。

3.3 在“市场”上下功夫

1)加强品牌建设。山东省作为第一个为省区作品牌推广的省份,提出了“好客山东”的品牌口号。吕剧作为代表山东风格的戏曲,也要乘势而为,精心组织吕剧文化活动,将吕剧文化品牌建设与省域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相融合,打造高品质的吕剧文化品牌。

2)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我国庞大的网民构成了蓬勃发展的网络消费市场,吕剧亟须利用5G发展契机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一是运用新媒体传播渠道。票友可以在线观看吕剧经典剧目、演出视频,以及了解最新演出信息等。二是建设吕剧艺术大数据库和数字博物馆。将吕剧的艺术珍品,吕剧名家的代表作、演出剧目、选段、音配像,收入大数据库,并建设面向大众的数字博物馆。三是进行吕剧艺术传播的移动端开发和应用。

3)推动吕剧文化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1)开发吕剧动漫。中国动漫产业作为中国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发展吕剧动漫产业既可以拓宽吕剧的年轻观众群体,又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产生双重价值。基于传统曲艺落语而制作的日漫《昭和元禄落语心中》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参考。(2)融合生活时尚。把吕剧元素与日常生活用品、工艺品、影视书籍、玩具、游戏等的生产相结合,开拓一条吕剧与生活交融的新道路。可以通过市场调研与大数据研究,分析各类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促进吕剧元素与生活消费品更好地结合,扩大吕剧的衍生产业链条。(3)开发吕剧文化旅游。要发掘吕剧的艺术瑰宝,加强城乡基础文化公共设施建设,依靠吕剧发源地、传唱地的人民群众,带动吕剧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如开发吕剧的主题餐厅、主题体验馆、主题博物展览馆等,将吕剧文化与实体经济活动相结合。

作者简介

谭向伟(1999-),男,汉族,山东东营人,鲁东大学,在读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