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然

(西宁市教育考试院,青海 西宁 810001)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有明确的主题思想,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学习这些优质文章,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浸润于中华文化的人文关怀中,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不断生根、开花。

1 突出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氛围

新课改要求教师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特征、兴趣爱好以及能力等方面,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学以致用,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放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灵活、多元、趣味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在课堂中自身的主体地位,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中,挖掘自身潜能、发展自己。例如,在课堂提问的时候,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大胆发言,允许学生坐着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误也不批评学生,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回答问题的紧张感,激励每个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内心的看法,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最近学习状态,也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在热烈的探讨中,教师进行问题答案的总结,并且还可以基于学生的情况,制订更科学的教学方案,实现针对性、高质量的教学。

2 组织实践活动,形成正确世界观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加强思想建设。以《敬业与乐业》为例。这篇文章讲述了要以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的道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这篇文章后,就组织了以“卫生打扫”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在这一实践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让学生先结合文章思考应该如何在这一活动中做到敬业、乐业。有的学生认为就是要认认真真的负责自己打扫的区域; 有的学生认为应该积极开发打扫策略,以更加省时省力的方法进行打扫。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打扫卫生,使学生体会敬业与乐业的含义与区别,也使学生提前了解到了职业精神。另外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与劳累,懂得了感恩与尊重劳动者。在总结反思环节,学生不仅对作者提出的敬业与乐业有了新的见解,还分享了自己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文章,促进学生对文章本质的理解和发散思维的发展,也促进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

3 指导学生深入分析,形成正确思维体系架构

思维能力是判断一个人能力与素养的重要标准,具有缜密、细致的思维的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更能够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思考与分析,尤其是面对是非问题时,更能展现出超长的判断力。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针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不断加快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速度,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道德品质提升提供更加坚固的保障。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的过程中,教师就指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开展了学习活动。很快就有学生将思维导图绘制成功了:中间是题目《桃花源记》,也是思维导图的第一层;之后周边延伸出“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中成语”等第二层次,之后又延伸出第三层次;有的学生则按照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来确定第二层次:“发现桃花林”“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重寻桃花源”等,之后延伸出第三层次……当学生们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把握之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总结桃花源中生活的特点,并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那就是共产主义的雏形,也就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最终形态。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立德树人同样得到了有效的体现。

4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思考

应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吸收知识,接受道理呢? 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使学生从内心理解并接受相关内容。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遵循开放性、层次性等原则。以《藤野先生》为例。在开展本篇文章教学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文章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事情有哪些? 通过这些事情你看到了藤野先生什幺样的品质?文章题目虽然是“藤野先生”,其中也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但也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作者在东京的生活,所以你认为文章的线索是什幺?通过线索的探究你从作者身上学习到了什幺精神,从藤野先生的身上又学习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这几个问题是具有连贯性和层次性的,引导学生从藤野先生入手,深入探究作者的心理活动,促进了学生对作者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5 增强基础教育,培育中学生语文能力

现如今中学语文课程教育极少利用大篇幅来教授语文基础知识,有一些甚至直接选择不讲。正是此种模式的教学,致使一些中学生忽略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久而久之会大大降低中学生的语文识字能力以及写字能力,在文章阅读与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语句不通顺与表意不清的状况,对语文教师实施德育教育形成不利影响,更严重还可以直接对中学生语文整体水平产生消极影响。比如在教授《木兰诗》这一内容时,文章中有一语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话的含义即在外打仗的将士们身经百战,有一些战死在沙场,而有一些将士在十年之后返回自己的家园。语文教师在指导中学生理解文章这句话时,可以与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这首诗中“秦时明汉时关”相联系,能够使中学生更好、更全面理解与掌握文章重点内容。在中学义务教育时期的语文课程教学渗透的德育教育主要将弘扬我国爱国主义作为核心精神。爱国主义就是非常希望能够保留我国特有文化,对我国文化、成就与思想感到非常自豪。此时中学语文教师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具有的特征,依靠生动、有趣的文章内容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德育教学。中国存有诸多爱国人士,比如刘胡兰、岳飞、邓世昌等,这些伟人的事迹均能够作为教育学生爱国的典范,以此加强中学生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

6 结束语

通过这些教学的实证例谈,教师要努力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在学校不只要学会知识,变得“有才”,还要学会做人,变得“有德”,德才兼备,才应该是当代中学生所要追求的。以“文”传道,润物无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希望本文的一得之见,可以让德育真正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精神品质的熏陶下加强思维锻炼,提升阅读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