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祎然

(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 北京 100089)

一、《西游记》的审美特征

作为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的改编热与它自身的艺术特征有很大关系,这为后人提供了众多的素材和发挥的空间。

(一)奇幻的想象

《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瑰丽的想象塑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奇幻世界。环境有富丽堂皇的天上景致、阴煞恐怖的幽冥地府、风俗迥异的异域风情,也说不尽仙地佛境,险山恶水;人物则有佛道神祇,妖魔鬼怪和芸芸众生,本领迥异,大显神通。本书的主要情节是描写孙悟空师徒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一路历经险恶,降妖除魔,如此种种,交织出奇人奇事的奇景,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其中夸张诡谲的情节令人称奇,像第五十二回师徒在西凉女国吞水怀鬼孕,第五十七回六耳猕猴以假乱真,第九十九回取得真经之后却又经得最后一难等。这些构思巧妙,引人入胜,兼具极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也为后世的神魔小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二)诙谐的风格

《西游记》行文,时而流露让人发笑的妙笔,“以戏言寓诸幻笔”,对刻画人物形象、调节气氛起着重要作用。比如第二十五回镇元大仙发现自家人参果树被毁后,拿布捆绑师徒四人,孙悟空打趣地笑道,却说“这先生好意思,拿出布来与我们做中袖哩”,等把师徒四人全部裹完时,又叫“好,好,好!夹活儿就大殓了”。在刑法面前面无惧色,又多加调侃,表现出猴子不屑傲慢的态度还有顽皮的本性。而猪八戒的表现则是“先生,上头倒不打紧,只是下面还留孔儿,我们好出恭”,存亡之前却还考虑得那幺周到,给人以轻松一笑,也显出猪八戒的憨实可爱。

(三)与现实的关联

二、《西游记》影视改编的流变

随着影视艺术登上历史舞台,《西游记》影视改编层出不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游记》的改编分为三个阶段,即“十七年”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及20世纪90年代之后。90年代以后,随着娱乐元素的引入,越来越多的《西游记》影视剧采用了新的编剧理念。

为探究娱乐时代下《西游记》的演绎与重塑,本文依托原着与86版经典《西游记》,对下表15部影视剧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序号 时间 剧名 导演 主演票房/收视率豆瓣评分1 1995《大话西游1月光宝盒》刘镇伟周星驰 吴孟达等1030.43万8.9 2 1995《大话西游2大圣娶亲》刘镇伟周星驰 朱 茵重映后1.79亿9.2 3 1996《西游记》刘仕裕 张卫健 见注释①6.8 4 1998《天地争霸美猴王》刘仕裕陈浩民 见注释①7.3 5 2005《情癫大圣》刘镇伟 范冰冰 谢霆锋5000.6万5.3 6 2010《西游记》浙版 程立栋 费振翔 陈司瀚 见注释①5.3 7 2012《西游记》张纪中版张建亚吴 樾聂 远见注释①6.3 8 2013《西游降魔篇》周星驰郭子健文 章 舒 淇 黄 渤12.45亿人民币7.1 9 2014《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郑保瑞甄子丹 周润发 郭富城10.45亿(人民币)4.1 10 2015《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田晓鹏配音演员9.56亿人民币 8.2 11 2016《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郑保瑞郭富城 巩 俐 冯绍峰12.01亿人民币5.6 12 2016《大话西游3》 刘镇伟韩 庚 唐 嫣3.66亿3.6 13 2017《悟空传》郭子健彭于晏 倪 妮6.97亿5.1 14 2017《西游伏妖篇》 徐克林更新16.56亿人民币5.6 15 2017《西游记女儿国》郑保瑞郭富城 冯绍峰7.2亿 4.4

三、90年代以来《西游记》影视改编的具体表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话西游》的横空出世,小说《西游记》出现了影视改编热的浪潮,借助经典着作的影响力、强大的资本以及技术支撑的影视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典意义与现代诠释的互动。其中遵循原着者有之,另辟蹊径者有之,但不乏粗制滥造质量不佳之作。影像叙事的奇异生动和对情感的强烈表达效果,让大众从不同方面认识到经典的无限魅力和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一种新的表现方式中获得了艺术享受。然而一些改编乏善可陈,跨越时空限制的经典文本,其最大的价值正在于它的价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够在多种传播方式中获得“重生”。

(一)人物形象的重塑

1. 去经典化的倾向

以90年代之后的电视剧版本为例,众多人物形象都试图摆脱86版西游记的设定,在某都程度上呈现向原着靠拢的倾向。在2012年张纪中版《西游记》中唐僧明显生活化,唐僧的锡杖和锦镧袈裟都是贵重法器,只有在入寺拜塔、烧香礼佛、入朝见驾时才会拿出,平时都是小心放在行李里面,以光头的形象示人,不会出现像86版这样树林里赶路时还穿袈裟拿禅杖的情况。在悟空脱难时,该剧中孙悟空造型浑身肮脏,毫无美感,其实也是原着的准确还原——“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蓖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至第十四回“心猿归正”,悟空被诱骗带上紧箍,被师傅念咒时疼得在地上直打滚,而非经典影视中直接翻跟头,呈现戏曲化效果。在道具和特效的帮助下,本剧的头疼表现为:不停地撞头,到空中挣扎或者钻到地里,面部极度扭曲,一道道金色的弧光从空中勒向脑袋,尖锐刺耳的嗡嗡声,而且每次念动紧箍咒都会因地制宜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 以更丰富的情节阐释人物的精神内核

在原着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孙悟空尤为鲜明地饱含着作者的理想和时代的精神。原着中体现的是在心猿归正后,在取经路上的孙悟空还是那幺的反对束缚、尊重自我和向往自由。而由网络小说《悟空传》改编的同名电影,则创造了复仇的故事情节,借此来不服天命,向天地诸神发起抗争的故事,同样反映出猴子桀骜不驯、敢作敢为、反对束缚的个性精神。前期孙悟空作为魔王的化身,一心只求复仇,拥有挑战权威的魄力和极强的反抗精神,同时不失顽劣调皮的本性;中期被天尊扼制,受到紧箍咒的束缚,但在与阿紫的相处中渐生暧昧,选择服从阿紫;结界桥一战后,失去神力,重回花果山,依旧勇敢,富有战斗精神,此时紧箍咒虽然失效但他主动选择戴上,反映了爱情对其的感化;花果山再次被天尊天兵摧毁后,孙悟空被放入地狱历经磨难,但仍坚挺,顽强地与命运抗争,随后在阿紫的劝说下认输,化为灰烬,爱情化为泡影的结果成为压死孙悟空的最后一根稻草;孙悟空的灵魂回到花果山,选择认命和服从,但心中仍有不甘,经过师父点化,真正觉醒,最终摧毁天机仪,并成为地界对抗天界的领袖。在遵循原着人物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该影片利用曲折动人的情节因素使孙悟空形象在新时代下摆脱了完美的神性,探究了人物内心的演变过程,也带有比较强的心性色彩。

社会监督指的是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监督。社会监督的优势即体现在其较高的灵活性与广泛性,依笔者的观点,社会监督往往起着为法律监督“打头阵”的作用。另外,社会监督还能反映一个国家民主、法制发展程度。

3. 人物形象的过度解构与受众审美期待冲突

人们运用电影、电视、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来演绎表现《西游记》,特别是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等经典故事被反复翻拍,唐僧、孙悟空等人物形象也是深入人心,但是也存在趋于脸谱化的倾向。而受众甘于服膺于原作的权威,乐于在原着的阴影下审视后起之作。

作为典型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1995年的《大话西游》则对经典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重塑,颠覆了固话的传统观念。从而对之后《西游记》改编影视产生深刻影响,不断地有类似风格的影视作品搬上荧屏。1994年《大话西游》开始合资拍摄,上部被称为月光宝盒,而下部被称为仙履奇缘。除了在人物的设置上运用了《西游记》的元素,但是从故事结构到故事情节,和小说《西游记》的关系不大。在影片中,尊师守道而毫无儿女情长的孙悟空成为一名有自己爱恨情仇和情感需要的人。甚至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之后再次被解构出至尊宝的形象。而原着中的唐僧重塑为一个整天啰里啰唆,长篇大论不停讲道理的聒噪形象。无厘头的风格使人物形象绝大程度上脱离原着,虽然契合后现代主义洒脱不拘的特点,但是正违背了经典版本在观众心中留下的审美期待,在当时并没有收获很好的反响。随着时代的演变和观众品味的变化,这部电影才逐渐成为经典之作。

(二)审美特征的时代化演变

1. 技术上的突破使得表现形式得到巨大突破

艺术作品的形式层在作品中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显示作品的意蕴、意味;另一方面,这些形式因素本身又可以有某种意味,就是我们说的“形式美”或“形式感”,这种形式感也可以融入美感而成为美感的一部分。在影视作品中,特效属于形式层的一部分,特效技术的进步也增进了画面的美感。

86版《西游记》拍摄时整个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后期制作也只有一台特技机。杨洁导演事后回忆说,拍《西游记》最怕的就是特技。剧组在拍摄时便想尽一切办法减少特效镜头、尽量实景拍摄,好不容易申请经费买了一台特技机,但技术上的不足使得有些特效人物变成了“纸片人”。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拍摄手法都不是非常先进。到了96年香港TVB电视剧《西游记》时,特效技术已经有了明显进步。特效镜头变多,妖怪等的荧幕形象更加立体生动。像是“通臂猿猴”单元便大量使用特效镜头,不只是“大猩猩”还有长安城的诸多场景和打斗场面也使用了特效镜头。但在“斩尾除魔”的近景镜头中,猩猩尾巴明显为实景拍摄且画面较粗糙。到新世纪,科技的进步显然已经可以很好地运用到电影的后期制作中了。郑保瑞导演的《西游记》系列电影的一个卖点便是精湛的特效。《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获得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同样是尾巴,无论是近景还是远景,现代的特效技术都比上一个时代进步非常多。赶路时的神气和被师父赶走时的伤心等情绪都可以通过尾巴表达出来。《悟空传》在特效方面,获得了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和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场面非常震撼。影片中孙悟空练就的法术至刚至阳,与原着相符,因此孙悟空施展法术时,主要特效突出的是火。由此可以看出,科技的运用使得主要人物形象和妖魔鬼怪等的形象更加具体,效果更好,也使作者的想象力得到更好的呈现。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的《西游记》改编电影(《西游记之女儿国》除外)都获得或提名了台湾金马奖或香港金像奖的最佳视觉效果奖。

2. 选角迎合观众期待

选择合适的演员搭配个性鲜明的角色,是成为一部优秀的影视剧必不可少的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演员的选取出现了差异。

在九十年代以前,经典的《西游记》影视剧改编为1986年杨洁执导的央视版电视剧,主演为六小龄童、徐少华等。这些当下被奉为殿堂级的人物,在当时那个信息网络不发达的时代,他们并不是炙手可热的明星,甚至有一些还是默默无闻者,但他们演技到位,所有演员都很认真,对自身要求极高。这版《西游记》收视率为89.4%,豆瓣评分为9.5。在90年代初期,《大话西游》并不为人们所看好,甚至由于其过于无厘头曾受到过批评。而今,《大话西游》已经成为经典。这种表现形式具有夸张、讽刺和自嘲的特点,对演员的要求也是要能达到放飞自我,解放自我的状态。因演员不顾形象的演绎,喜剧效果极好。上、下两部的豆瓣评分分别为8.9分和9.2分。随后香港电视剧的张卫健版《西游记》及其第二部陈浩民版《天地争霸美猴王》播出,评分均为7.5分左右。这一版本演员选取均是已经成名并有良好的演技口碑的演员,播出后也广受好评。

随后《西游记》“热”迅速发展,大量电影涌现。但除《西游伏魔篇》(周星驰导演)评分为7.1分,其他影片均为5.6分及以下的分数。《西游伏魔篇》2013年上映,主演为文章、舒淇、黄渤。这类明星普遍入行多年,且从低层摸爬滚打过,演技都经过了长时间的打磨,所以放映效果很好,也为电影赢得了口碑。相比之下,同时期其他电影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在郑保瑞导演的三部西游记中,最高分仅为5.6分,主演虽有周瑞发、巩俐等影帝影后,但也不乏一些流量明星,人物形象并不符合大众心理期待,与角色匹配度差。2016年《大话西游3》上映,却以3.66亿的惨淡票房收场。影迷们对“大话西游”系列有怀旧情感,影片为迎合观众心理也大量用旧式情节,搭配新晋演员,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这种情怀消费反而引起影迷反感,造成了极差口碑。

电影《西游伏妖篇》选用了新兴流量小生,其评分为5.6,票房却高达16.56亿。一般情况下,往往评分和票房是成正比的,但这里有明显反差,反映出当下流量数据对于演员选取的片面影响。现在的粉丝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粉丝在各大平台为明星做出漂亮的数据,对各种明星商品进行疯狂购买,购买量、购买金额甚至也有目标数据。这部电影的演员有强大的粉丝基础,这样的电影普遍还是商业化占主导,多以盈利为目的,仅追求了票房,难以得到好的口碑。

(三)多元主题的延续与拓展

正如上文所提,《西游记》本身蕴含着复杂多元的思想。后世在利用其原有基本架构的前提下,保留或加入不同的意蕴层,继续延续或拓展。除了提及的《悟空传》加以演绎了孙悟空身上的反叛精神,还有《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塑造了与以往不同的唐僧和孙悟空形象来表达自我救赎和皈依的思想。现代影视剧改编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把孙悟空或唐僧的情欲强调出来,呈现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对大道的感悟。

《西游降魔篇》里的唐僧原本是个驱魔人,为了拯救大唐子民的无知,决定去西方求经。在路上与同是驱魔人的段小姐产生了情愫,却又无法直接面对。然而事情的真相确实段小姐是菩萨的化身,观音与玄奘师傅联合,其实就是为了去除玄奘的心魔,好让玄奘能取得正果。当段小姐被孙悟空拍死之后,玄奘终于懂得他放不下的心魔——情欲。于是历尽沧桑,才可看破,才可皈依。乔达摩开创佛教时也正是如此,他尝尽繁华和苦修,最终大彻大悟,修成正果,完成皈依。电影《大圣归来》则用上了更为普世的人性主题。从肉身凡胎的唐僧江流儿的角度出发,这一世里的唐僧还是一个小婴儿,名唤江流儿。他无意间救出了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并以他为偶像,穷追不舍。然后,视角再换到孙悟空身上,他早年大闹天宫,曾经叱咤风云过,而五百年太久,他已经被岁月折磨去了棱角。如今,从大山下走出,面对苍茫的时空,依然不知自己究竟该做些什幺。恰恰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小小江流儿,最终激发起了他内在的渴望,重新振起。《大圣归来》说到底是一个找寻自我,重新认识自己的故事。正如主题曲所表达的,“寻找家的方向,寻找爱的怀抱,凭着一颗永不哭泣的勇敢的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圣归来》讲述了一个植根于西游故事传统的“全球性故事”,这一故事架构,令其内涵更为丰蕴,价值更为普世。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西游记》的影视剧改编大多倾向于给人物增加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思想内涵,突出人物的“人情味”。然而这样的改编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原着的延续和拓展。

四、对当下《西游记》影视剧改编的反思与建议

当代对西游记的改编往往乏善可陈,带有一定的套路,关于艺术的原创性体现甚少,对经典影片的绝对复制甚至有抄袭嫌疑。在受众广泛的《大话西游》中,周星驰将无厘头搬上荧屏,他的成功让更多的影视剧相继模仿。长时期的审美疲劳,艺术创作手法的停滞,使观众渐渐感到无趣。好的作品总能发人深思,而近几年的作品往往内涵浅薄,在商业片的基础上试图构建刻意的价值观。或是冗长无味的念白,或是屏幕上大段的鸡汤文字。过于刻意的传达作品思想,反而显得生硬,不亦让人接受,有时还有可能产生反感情绪。

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及资本大量涌入影视市场的现状,相关部门应出台必要的规章制度,规范市场运作的同时也敢于尝试和突破。商业片可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对自身边界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扩展;而针对热门IP,导演、编剧等要有独辟蹊径的慧眼和勇气,敢于推陈出新;对经典名着的改编来说也首先存在着对改编者身份资格的审定。

其次,影视剧制作人员,应该针对角色的要求和属性,优先选取本色演员出演,若使用非本色演员,则应加强其对于角色的感悟和理解;而高等艺术类院校也应主动承担起教育责任,引导青年演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更多青年演员励志做“艺术家”而非“流量明星”。

最后,电影从业者自身应主动进步,把WTO保护期的结束当成历史发展的新机遇,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同时培养一批专业影评人,营造客观公正的舆论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带动大众审美的提升和进步,进而使得中国电影在健康的环境中发展。

①《齐天大圣孙湾中视的暑假八点档播出后,收视率持续攀升,在播出的第六天收视创造记录,收视率突破七点,达到百分之七点零一。在香港播出时,平均收视有35点,记录是40点。《天地争霸美猴王》,收视率也较高。

浙版《西游记》在安徽卫视的收视率是0.53,收视份额1.32排名24,倒数第一位。浙版《西游记》在山东卫视的收视率是0.25,收视份额0.64排名26。张纪中版《西游记》当时在三个省级卫视同时播出,播出期间该剧在三台的单日最高收视分别为:浙江卫视1.615%,天津卫视0.877%,东方卫视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