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显鸿 单立军 程怡 韩宪静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41)

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在乳腺肿块鉴别中的应用

安显鸿 单立军 程怡 韩宪静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41)

目的 探讨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56例乳腺肿块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成像特点,全部病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 二维超声鉴别乳腺肿块正确率分别为80.8%,灵敏度83.8%,特异度78.0%。结论二维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 乳腺肿块 超声检查

乳腺癌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明显上升,城市地区发病率也已接近西方国家水平。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存质量的关键,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其应用于乳腺疾病筛查及早期治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156例乳腺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征,旨在探讨其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1月超声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患者156例,均为女性,年龄18~70岁,平均42.5岁,经手术病理证实良性肿瘤82例、恶性肿瘤74例。

1.2 仪器

使用MEDISION公司ACCUVIX V10高分辨力彩色超声扫描仪,探头频率8~15MHz。

1.3 研究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乳腺,采用二维成像常规检查乳腺,确定肿块有无及部位,详细记录肿块大小、形状、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微小钙化,肿块后方回声,腋窝淋巴结肿大情况,计算肿块最大切面纵横比,再使用多普勒功能观察肿块内血流多少、分布特点,频谱特征。

表1 良恶性乳腺肿块的二维声像图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根据病理结果将病例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确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156例肿块,均经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其中良性82例(乳腺纤维腺瘤35例,乳腺增生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单纯囊肿21例,炎性肿块8例),恶性74例(侵润性导管癌51例,导管原位癌13例,黏液癌7例,典型髓样癌3例)。乳腺肿块二维声像学特点见表1。

彩色多普勒显示多数乳腺恶性肿瘤内部和周边探及丰富血流信号,阻力指数多数>0.7。本组74例恶性肿块中血流丰富者58例,占78.4%,阻力指数>0.7有49例,占66.2%。156例肿块中,良性82例,恶性74例。而二维超声诊断出良性76例,其中误诊为12例;诊断恶性80例,其中误诊为18例。二维超声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0.8%,灵敏度83.8%,特异度78.0%。

3 讨论

二维声像图:对照病理结果,各类型乳腺肿块二维声像图特征如下,乳腺纤维瘤呈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实性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或稍欠均匀,纵径小于横径,血流信号不丰富或周边见血流信号。单纯囊肿表现为囊性肿块,边界清晰,后壁回声增强,肿块内部无血流信号,多为单发。乳腺增生症表现为乳腺组织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导管轻度扩张或不扩张,局部形成不规则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晰,回声均匀,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炎性肿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增强,周边或内部有点状血流信号。各类乳腺癌的超声图依赖组织特性稍有不同,其共同特征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 呈蟹足样浸润周围乳腺组织,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可见微小钙化,血供丰富或较丰富。应用二维方法,本组中有18例良性肿块误诊为恶性,包括纤维瘤9例,增生结节5例,炎性肿块4例,其中纤维瘤较大,呈分叶状,形态不规则,且频谱多普勒Vmax:30.5cms,RI:0.75,考虑恶性可能大,术后病理示纤维瘤。增生结节与炎性肿块因肿块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而误诊,应注意结合病史加以鉴别。12例恶性肿块误诊为良性,考虑肿块较小,内部构成均一,对周围组织侵润程度轻等原因缺乏恶性影像特征。

血流参数的诊断价值:乳腺肿块的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各家报道不一,国内学者通常把Vmax>20cms,RI>0.7作为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标准[1],但当肿块较大、生长较快或呈分叶状时良性肿块亦可流速加快,RI增高。姜燕茹等研究认为RI在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方面无明显意义[2]。笔者认为流速和RI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是绝对的,必须在二维超声诊断基础上,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诊断准确性。穿入型血流为乳腺癌表现之一,肿瘤内血流的分布及滋养血管的内径多不规则。

综上所述,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有重要价值,随着超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超声检查将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1]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M].北京:北京科学献出版社,2000:127.

[2]姜艳茹,钱晓芹.彩超对乳腺肿瘤血流频谱及形态学的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8(2):79~82.

R445

A

1674-0742(2010)08(c)-0159-02

201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