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磊,董欣英

日照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山东日照 276800

生理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一种能够引起持续性呼吸窘迫的肺部疾病,是常发生于早产儿的呼吸系统疾病,患有该疾病的新生儿在婴幼儿时期,其肺功能会出现严重的功能异常现象,甚至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为此,该疾病成为了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相关因素[1-2]。近年来,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新生儿数量逐渐曾多,该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为了减少生理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对新生儿的负面影响,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促进患儿的健康生长发育,对相关治疗方式的研究成为了重要研究对象[3]。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得到了广泛运用,该研究将方便选取的2017 年10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42 例生理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展开关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生理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中,方便选取42 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其中21 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患儿纳入治疗A 组,另外21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纳入治疗B 组。治疗A 组:男性9 例、女性12 例;胎龄33~39 周,平均胎龄(35.34±0.65)周。治疗B 组:男性11 例、女性10 例;胎龄34~39 周,平均胎龄(35.72±0.81)周。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一步展开比较。所选患者均符合该院伦理委员会的要求,并通过了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为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并与该院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儿在入院后,均给予其常规治疗。包括心电监测、氧饱和度监测;在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进行止血辅助,维持患儿血压、血糖的正常以及水电解质的平衡;给予呼吸道管理和感染预防。

治疗A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儿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组内患儿均采用相同型号的高频振荡呼吸机。将振幅调整至零位;吸入氧浓度调整至0.5~1.0;将呼吸频率调整为10~16 Hz;将平均气道压调整为10~20 cmH2O;振幅调整至2~3 级,即20~30 cmH2O。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和气血情况,如果患儿出现明显改善时,调节参数,吸入氧浓度不超过0.3,平均气道压不超过5 cmH20,若患儿的血气状态恢复至正常水平,可采用间歇通气。

治疗B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儿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组内患儿均采用相同型号的呼吸机,调节吸气峰压至20~25 cmH2O;将吸入氧浓度设置为0.5~1.0;设置呼气末压为5~8 cmH2O;调整呼吸频率为40~60次/min。若患儿病情出现明显改善,将吸入氧浓度和吸气峰压的参数调低,吸入氧浓度不超过0.3,吸气峰压不超过15 cmH2O。

1.3 观察指标

体重和身高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并在出院后进行随访跟踪,统计两组患儿在1岁、2 岁时的身高和体重。

潮气呼吸指标:统计两组新生儿在治疗前、治疗后1 周的潮气呼吸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和潮气量比[4]。

肺氧合功能指标:统计两组患儿在治疗前与治疗后1 周的吸入氧浓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并计算氧合指数(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吸入氧浓度×713-二氧化碳分压/0.8)[5]。

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症状情况,包括肺出血、气胸、肾损伤、呼吸机相关肺炎。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进行两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体重和身高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出生时的体重和身高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 组患儿在1 岁、2岁时的体重和身高值明显大于治疗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体重和身高变化情况对比()

表1 两组患儿的体重和身高变化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患儿的潮气呼吸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儿的潮气呼吸指标对比()

2.2 对比两组患儿的潮气呼吸指标

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潮气呼吸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和潮气量指标水平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A 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比治疗B 组更接近正常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指标

结果显示,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氧合指数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A 组患儿的氧合指数大于治疗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高于治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指标对比()

2.4 两组患儿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

治疗A 组患儿的不良症状发生率高于治疗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潮气呼吸指标的检测操作简单易行,不需要患儿进行配合,因此,将其作为新生儿的肺功能检测指标很适用,并且其检测值不会受到影响,数据的有效性得到了保证[6]。其中潮气呼吸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能很好地对患儿的小气道阻塞情况进行客观反映。在该次研究中,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下的患儿相比,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下的患儿,其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得到了更为明显的改善,表明前者的治疗方式对于改善患儿肺功能具有更为显着的效果。

肺出血是该疾病患儿在病情进展过程中或者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由于患儿的肺部发育不完善,加上凝血功能发育不全等,当患儿出现肺出血时,其肺泡的小气道充满了血性液,进而造成患儿肺顺应性降低,引起气道阻塞,因此,氧分压呈现降低趋势,而二氧化碳分压出现升高趋势,形成肺氧合障碍,当情况严重时,可能引起患儿内窒息而死亡。该文研究中,治疗A 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为(0.29±0.12),治疗B组为(0.22±0.08),表明在该治疗方式下,可降低或避免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肺出血。

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是对患儿的正常呼吸模式进行模仿而进行的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因为吸气峰压和呼气末压较高,容易产生气伤压,对患儿肺部造成损伤,并容易产生气胸、肾损伤等不良症状,对患儿的健康具有负面影响,所以从安全性而言,该治疗方式不可取。在该次研究中,治疗A 组不良症状发生率(9.52%)比治疗B 组(38.10%)低(P<0.001)。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是一种新型通气治疗方式,其具有通气频率高、潮气量小的特点,因为可产生正度双相压力变化,缩短了气体在患儿肺部的停留时间,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平均气道压较为稳定。此外,对氧合功能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够保护患儿肺部,降低对其肺部的损伤,因而其并发症更少,治疗安全性高。刘强等[8]学者的研究中,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与常规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和35.7%,进一步证实了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安全性。该研究中,通过随访调查统计得到,经过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患儿,其身高和体重变化比常规通气治疗的患儿更接近正常变化水平。说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因为生理性支气管肺部发育不良引起的缺氧而造成的生长发育落后问题。由于各原因,仅对患儿1、2岁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随访跟踪,关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患儿更远期的身体生长影响无法提供相关数据,也是该研究的一个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生理性支气管肺部发育不良的治疗中,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状态,保护患儿肺部发育,阻碍病情进展,有利于患儿今后的生长发育,并且能显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安全性较高,该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