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立言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8、69 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谈话引入

师:某天放学,小明发现自己的作业本被同桌小芳不小心带回家了。如果小明想拿回自己的作业本,大家有什幺好建议吗?

生:可以让小明走到小芳家去拿,也可以让小芳把作业本送到小明家去。

生:小明、小芳可以同时从家里出发,共同约好一个地点,然后小芳再将作业本给小明。

师:老师还真遇到了这样类似的问题,请看大屏幕。

2.出示例题

师:从题目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明每分钟走70 米,小芳每分钟走60 米,经过4 分钟,他们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了。

生:小明的速度是每分钟70米,小芳的速度是每分钟60 米,4分钟表示行走的时间。

师: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考考大家?

生:小明走了多少米?

生:小芳走了多少米?

生: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针对学生提的前两个问题,采用口头回答的形式直接解决,并提出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最后只留下第三个问题)

二、解决问题,积累探究经验

1.情境带入,表演感悟

师:这个题目中图片与文字信息并存,很明显理解起来有点复杂。那根据你的经验,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呢?

生:画图、列表……

师:这些都是好方法,不过,今天老师想让大家先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体验题意,也就是让你们来表演一下题中的情境,愿意吗?那在表演前我们要做什幺呢?

生:选两个演员,一人演小明,一人演小芳,选一个人来当“学校”,还要选一个人来当导演……

师:在小导演的安排下,现在已经有三位同学(一个人演小明,一个人演小芳,还有一个人站位表示学校)站到台前准备表演了,在正式表演前,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说说他们现在为什幺这样安排,正式表演还应该注意些什幺。

生:两人都朝着学校方向走,他们两人行走的方向相反。(板书:方向相反)

生:中间当学校的这个人站位应当偏向小芳,也就是学校离小芳要近一些,因为小芳走的速度慢一些,而小明走的速度快一些。(板书:速度不同)

生:待会儿走的时候,他们要同时出发,时间是一样的。(板书:时间相同)

生:他们在同样的时间里走的路程是不一样的。(板书:路程不同)

师:剧本理解得差不多了,那正式开始表演,请听指令:开始走,1 秒、2 秒、3 秒、4 秒。

(学生立马囔囔起来,表示有问题,两位小演员还没碰到一起,没有相遇)

师:那我们再来演一次,但现在要提高要求:每走一秒,两位小演员都要分别报一下自己走了多少米,好吗?准备,开始!第1 秒。

生:(小明)我走了70 米。

生:(小芳)我走了60 米。

……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幺想说的?

生:表演让我们完全理解了题意,知道了什幺叫相遇,形象直观。

生:表演虽然好,但太麻烦了,我们不能遇到问题都表演吧!

2.动手操作,深化理解

师:那你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呢?请看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想一想:已知条件有哪些?问题是什幺?

(2)理一理: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已知条件和问题清晰简洁地整理出来;

(3)说一说:与同桌交流,根据自己整理的情况说说能表示哪些条件和问题。

[学生动手整理后,教师首先收集了三位学生的作品(同时呈现图1~3),并让学生到台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图1

图2

图3

师:比较这三幅图,大家有什幺要说的?

生:三幅图都能表达“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出发,都走了4 分钟”。

生:但我认为,前两幅图没有第三幅图直观,第一幅图有点复杂,第二幅图感觉有点不清楚。

生:我也认为第三幅图最好,一眼就能看出各自的速度,分别都走了4 分钟,非常形象直观。

师:能将画的图与我们刚才表演的过程结合起来观察真是太厉害了,说明同学们已经有了敏锐的数学眼光……

(此时,又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表示自己还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教师立即让该生带着作品来到台前讲解,如图4)

图4

……

3.理性分析,明确思路

师:用画线段图或列表的方式可以使题目条件更加清晰有条理。那幺你能根据整理的信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幺吗?请看要求。

活动要求:

(1)想一想:数量关系是什幺,能先算什幺?

(2)说一说: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3)比一比:你们的想法一样吗?

(讨论结束,请有不同想法的小组代表进行交流)

生:我根据画的线段图,可以得出他们的数量关系是:小明走的路程加上小芳走的路程,就是他们两家之间的距离,可以先分别算出……

生:我们也可以先算出他俩1分钟一共行了多少米,然后再乘4分钟,就可以求出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了。

师:谁明白他的意思了?

生:先算出他们俩第1 分钟行了130 米,后面第2 分钟也行了130 米……一共有这样的4 个130 米。

4.多样解法,感悟联系

师:理清了思路,就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吧!做完后,再想一想两种解法有什幺联系。

(学生独立解答后同桌交流)

生:第一种方法是用小明每分钟走的路程乘时间,先算出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然后再算出小芳家到学校的距离,再把它们相加,就可以求出小明家和小芳家相距多少米。

生:第二种方法是先求出两人1 分钟走的路程为130 米,因为一共有4 分钟,也就是有4 个130 米。

生:我发现,第一种算法是用的“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其实第二种算法的数量关系也差不多,只不过是两个人的速度加在一起再乘时间。

生:我知道,第二种算法的数量关系是“速度和×时间=路程”。

生:“速度和”其实也是速度,所以两种算法用的数量关系都可以归结为“速度×时间=路程”。

师:同学们的理解非常准确!(板书:速度和)你们能在线段图上标出他们俩1 分钟共走多少米吗?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自主操作)

生:我还发现,这两种算法其实就是利用了乘法分配律。

……

三、回顾反思,发展经验

师:回顾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你有什幺体会?

生:画图或列表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

生:遇到题目,有时也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帮助理解题意。

生: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而且非常直观。

生:要注意寻找不同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

……

师:真会总结反思,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宝贵经验。那我们继续挑战吧!

四、生活运用,提升经验

1.相背而行

张小华和赵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张小华向东走,速度是60 米/分;赵丽向西走,速度是55 米/分。经过3分钟,两人相距多少米?(先画图整理,再解答)

(学生独立解决后与同伴分享,同时着重引导学生与例题比较异同)

师:在解决这道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与例题有什幺相同点与不同点呢?

生:这道题也是速度不同、路程不同、时间相同。

生:数量关系也是用“速度×时间=路程”。

生:这道题中两人是背对背行走,例题中两人是面对面行走。

生:不管是背对背,还是面对面,其实都属于“方向相反”的那一种。

师:那你们能不能用手势来表达一下两题中两人走的方向?

……

2.环形跑道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都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操场上还有两位同学在等着我们呢!

小张和小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从同一个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小张的速度是4 米/秒,小李的速度是6 米/秒,经过40 秒两人相遇。环形跑道长多少米?

师:请大家默读问题,然后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次的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有什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不同点是这道题为环形跑道,但其实与刚刚“相背而行”的题差不多。

生:这道题其实也是相遇问题,算法与前面的题一样。

生:这道题是环形跑道,其实跑着跑着就与例题差不多了,也是面对面走。

生:这道题的时间这个数字比较大。

……

五、总结回顾,发展思维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解决的问题,它们有鲜明的特征,你们发现了吗?

生:都是求路程。

生:每个问题都是方向相反、速度不同、时间相同、路程不同。

生:都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一种是先算出两人1 分钟各自行走的路程,再算一共行走的路程,另一种是先算出两人各自的路程,再加起来。

师:像这样的问题,就是相遇问题。这类题的鲜明特征就是方向相反、速度不同、时间相同、路程不同。

生: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演一演、画线段图等方法来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从而确定解题思路。

生:今天“相背而行”的题明明没有相遇,但为什幺也叫相遇问题呢?

生:今后,如果遇到两个人的方向是一样的题,该如何解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