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吕之遥 王建龙 姚颖康

2022年6月,“诗画江南、活力浙江”成为浙江对外省域形象展示的全新品牌。用“诗画”二字描述浙江,神形兼备,表达了“诗和远方”“美和诗意”的融合,是努力追寻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两相兼具的象征。

那幺,如何用短视频的方式诠释浪漫诗意、蓬勃发展的浙江大地?如何在融媒体时代面向全球凸显浙江辨识度、放大浙江特色?一档由浙江日报全媒体视频影像部打造的30秒短视频栏目——《片刻浙江》来到了读者面前。

短小精悍 构建全新的视听语言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形式,正在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短视频时长一般在一分钟以内,非常适合于快速传播新闻信息。短视频具有更高的互动性,能够通过评论、点赞等互动方式与受众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短视频的创意和创新,更能够激发受众的兴趣,提高内容的吸引力。

《片刻浙江》把视频时长极限压缩至30秒,更要求在信息要素的构建上需要做到“一步到位”。以《片刻浙江丨太阳升起时,数千条包头鱼跃出千岛湖水面》为例,朝霞、湖面、渔船由远及近,进入眼帘的第一个画面便是渔民巨网捕鱼的航拍剪影,背景音配以渔民拉动渔网的劳动号子,一秒钟就把受众拉进了这个捕鱼现场。紧接着排列了两个“万鱼群跃”的中景画面,空中、水面、人物画面来回切换,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笔者认为,相较于传统影视和电视创作,新媒体摄影运镜的基本逻辑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镜头衔接手法、剪辑频率以及转换方式则不同,其应用的场景更加丰富和自由。在新媒体摄影中,运镜与作品风格主题息息相关。在这一期的《片刻浙江》中,酷炫的运镜、充满节奏感的变速、高频率的镜头切换,在视频内在逻辑的推动下,结合音乐与音效,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同时,作者在片尾用黑底白字交代新闻五要素,使整个短视频的逻辑完备、要素齐全。

“新鲜感”是短视频创作的“核心竞争力”。在《片刻浙江》这个系列里,主创团队运用了两种方法来保证视频节奏的创新性,一是镜头内部的微观层面,二是作品整体节奏变化的宏观层面。

在镜头的组成上,《片刻浙江》的运动镜头极少以常速展现,作者配合音乐节奏的重拍,在镜头内部采用加快或放慢的变速手段,控制视觉上的时间体验差异。这种手法在影视宣传片中较为常见。影视宣传片与新媒体视频在艺术形式上、传播特性上具有一定的重合度,“金句+名场面”的表现形式也是二者的共通点,《片刻浙江》创作也时常借鉴这一手法。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每篇《片刻浙江》的节奏以“快—中—慢”的整体结构进行展现,画面排列定格在某一个或者几个视觉中心,整体效果干脆利落,开创了新媒体视频传播的影像表达范式。

以小见大 呈现全新的文化内涵

进入新发展阶段,浙江既有打造“重要窗口”的新定位,又肩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30秒,如何能够诠释浙江大地的浪漫诗意、蓬勃发展?

“短视频的主题主要包括人、事、理、自然等。”《片刻浙江》明确了自身“党端新媒体产品”的定位,坚持三贴近原则,以浙江对外省域形象的特点、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为切口。

短视频的特性之一是短,因此,关键性事实的呈现是重中之重。所以在选题过程中,要注意体现主题的事实拥有最亮眼的地方,即最能吸引受众注意力,满足受众需求的地方。

在《片刻浙江丨撷一叶江南莼菜留一片绵延乡愁》中,展现了这个江南名菜的采摘过程。自西晋张翰始,“莼羹鲈脍”便成为了思乡的代名词。在浙江省建德市航头镇乌龙村,这里有百亩水田种植莼菜,日产莼菜近千斤。在一个盛夏的傍晚,暑气稍退,村民们下到水田,划动菱桶,采摘莼菜。

美食总能吸引人眼球,而“乡愁”又是极易让人共情的话题,它们通过短视频的方式相结合,就更能拨动受众的心弦。

主创团队抓住浙江的时令特点,丰富了选题的储备。例如,夏季可以呈现浙江的海滨风光和避暑胜地,秋季可以展示浙江的金秋美景和丰收喜悦。浙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有许多独特的地方文化和特色。通过介绍这些特色文化、历史和美食等,能有效激发受众的关注和兴趣。

因材制宜 探索全新的生产模式

《片刻浙江》主要由三位青年摄影记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策划和摄制,编导、摄影、后期,根据选题不同进行临时“组阁”,三人均具有“拿起笔能写,跑出去能拍,坐下来能剪”的本领,角色可以随着任务的改变灵活切换。

每周伊始,三人小组先开一个“微型谈版会”,经过讨论后确定本周执行选题,再由报题者担纲编导撰写脚本,并对摄制任务进行分配。

在第一期《片刻浙江》的策划和摄制过程中,三人小组的机动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究竟是什幺样的“名场面”才能代表“此时此刻”浙江的活力与诗意?在三人小组的谈版会上,讨论出了十几个备用选题。最后,从经典摄影作品上汲取灵感,选定“千岛湖巨网捕鱼”为专题的开篇。

作为《片刻浙江》第一期,在拍摄千岛湖上巨网捕鱼时,拍摄团队下足了功夫。为了保证较好的光线,能拍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拍摄团队提前一天住在了捕捞船上。千岛湖正值三伏天,天气闷热,捕捞船晚上还要断电,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三人在船上熬了一夜。第二天早上4点多,朝霞照红了江面,捕捞队开始捕捞。除了地面拍摄以外,还有航拍和水下拍摄,多方位多角度展现巨网捕鱼的场景,给观众以新颖的视角去体验整个过程。在拍摄过程中,除了记录精彩画面,还通过指向型收取了高质感的声音,这大大提升了片子的可看性。

三人小组的模式,在体现专业、灵活的前提之下,又全面提升了短视频的生产效率。

在《片刻浙江丨白露到竹杆摇淳安人黎明上山采摘山核桃》的摄制过程中,三人小组提前细化分工,一人负责航拍,一人负责第一人称视角摄影,另一人负责第三人称拍摄。

到后期阶段,三个人的职能又发生了变化。一人寻找贴合主题的配乐,一人归纳素材,一人负责最后的剪辑。在此机制的运转之下,早上8点结束拍摄,下午一点即完成剪辑送审。

三人小组的短视频生产模式仍有极大的探索空间,例如如何解决阶段性“选题荒”,如何解决视频表现模式单一化、同质化等问题。

结语

《片刻浙江》作为浙江日报全媒体视频影像部在短视频领域的一次创新和探索,通过诗情画意的方式展现了一些被人们忽略的新闻事件,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新媒体专题《片刻浙江》被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多次转发、阅读量破千万;获得2022年度浙江新闻奖新媒体类新闻专题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