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圆

(山东交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31)

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了宪法,意味着依法治国成为宪法原则。自此,我国的法律不断进行发展和完善,并在宪法的统领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得到了肯定。2011年,我国宣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入新时代,宪法作为各项活动的基本法律依据,要使社会得到稳定长足的发展,必须使其与社会发展各阶段相适应。通过法律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使法律在与社会相适应的状态下不断进行完善。

一、法律与发展的关系

法律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法律来源于社会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法律又维护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人每天都在作出行为,如何判断自己的做法是否合适,是否危害到社会的发展,是每个公民所要关注的问题。通过法律的评价功能,能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判断,减少社会危害事件的发生。法律还具有预测功能,法律存在的情况下,人们对于自己做出的行为能够作出预测,明白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造成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和谐。因此,法律存在于社会中,并成了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样,反过来,社会的发展也影响法律。社会舆论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增加,但同时也增加了许多伪造信息和违法事件的发生。网络上对某事件的讨论,经过互联网的传播和发酵,能够使事件中的社会问题被放大,从而督促和推动相关法律的完善。另外,社会的发展使人们提高了抒发表达自己想法的兴趣,通过各官方账号,群众可以进行留言和评论。某些意见能够通过人大代表提出,有可能就成了某项法律条例的修改意见。

在不同的阶段,法律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从历史发展和社会差异上来看,可以发现法律与所处的社会发展情况有着重要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法律,法律以社会为基础进行发展。社会中包含的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等因素,直接决定了社会会产生出怎样的法律。因此,法律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受到社会现实状态的影响。可以看出,现代法律与历史上起到法律作用的约束条例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社会基础产生了变化。现代法律的完善程度明显优于以前,不仅是因为实践,还因为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只有当一个社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法律才能更好地进行发展。站在新时代,要促进两者的适应与融合,必须立足实际,创新方式,以迎合新时代发展特点。

二、法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长久的发展,法律已经呈现出了一个较为成熟的状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质量和数量上,我国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了极大的进步。进入新时代,我国也陆续完善了许多旧的法律,颁布了许多适应社会发展的法律。但是,在我国法律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改善法律,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法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民众参与度不够高、民主决策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立法监督制度存在问题、立法成本高等。民众参与的程度体现了立法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人民群众是立法的受益者,只有人民群众尽可能多地参与立法,才能更好促进法律发展。造成人民群众参与困难的主要原因包括立法公开性低、民主立法主体范围有限制、群众参与立法的程序有问题等[1]。民主决策是体现民主精神的关键。在法律发展过程中,存在立法决策和制定不能体现民主决策的问题。立法的过程需要一个严格的监督机制,立法监督制度对于法律的制定有着很好的监督作用。虽然目前我国有着多种监督制度,但是立法监督制度里某个环节具体由哪个部门却不能很好地落实,导致立法监督制度存在许多漏洞,不能达到很好的监督效果。由于国家人口基数大,密度大,在立法前期的调查中,需要耗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除此之外,还要不断进行试点实践,复杂的工作增加了立法的成本。因此,很多法律的制定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对于法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对其进行分析,不断进行修正和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三、促进法律与发展相适应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社会环境和基础条件建设的重视

从法律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脱离社会现实基础及客观条件的法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法制的运作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基础条件。社会不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肆意横行,虽然法制的运作和变革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立法中的内容主要由社会中的文化、经济、政治条件决定,因此,法律的制定、变革和运作都需要与当下社会环境和基础条件相适应,重视社会环境和基础条件的建设。

重视对法制外在运作环境建设,即依据建设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对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不断形成良好的民主政治、现代文化和市场经济氛围,以此为现代法制的运作提供强大的社会力量[2]。要做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形成权力相互制衡的政治体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通过法律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的权力范围和角色定位。同时形成高效顺畅的政府运作机制,对行政机关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以此确保权力的行使按照法律法规的正当程序进行。在市场经济建设上,根据社会的发展与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能够对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市场秩序和市场管理进行有效调控的现代市场运行机制。将市场中的一切主体的营利行为纳入法律范围内,对其进行保护和管理。

(二)完善法律体系

法律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立足当下,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因此,在新时代,必须深入至社会中,完善法律体系。

要完善法律体系,必须对目前的法律现状进行了解,对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仔细考察,并对其中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进行注意。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因此,完善法律体系还包括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相关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对于这些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对其运行现状、效力和相互关系等进行考察[3]。一切的法律体系完善都要依据当下社会现状进行,不能脱离社会进行制定和运作,以此促进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和谐。

(三)提高法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法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即注重法律人才的“软件”建设。目前,决定法律与社会发展契合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法律工作人员,才能有效把握法律与发展的关系,针对其关系进行更全面有效的工作,因此,要提高法律与发展的适应度,必须加强对法律人才的培养。

如在思想意识上加强对法律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使其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意识。同时法律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是保证法律工作能否高效完成的保证,要重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培养,提高其业务能力,使其在业务工作上做到精通的程度。只有不断培养法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其在实际的工作中完成高效的工作,不断促进法律与发展的适应,为法律的完善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动力。

四、总结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重要阶段,改革越是深化,依法治国就越要全面推进。虽然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快速发展,但是在法律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法律的完善与建设必须要看到其与发展的联系,将法律与发展的融合和适应作为重要关注的部分。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法律作为保障社会稳定长足发展的保障,必须不断完善,以高效能的状态来保证社会的稳定,并不断与发展相适应,以此来促进法律与社会的融合与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