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彬 陈 捷(广西工人医院 南宁530021)



依达拉奉注射剂在临床的应用分析

刘裕彬陈捷(广西工人医院南宁530021)

摘要:目的:分析依达拉奉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脑梗死患者11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可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有效。

关键词:依达拉奉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依达拉奉属于一种脑保护剂,NAA(N-乙酰门冬氨酸)是特异性的存活神经细胞标志,脑梗死发病初期含量明显减少。在脑梗死初期采取依达拉奉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本文笔者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脑梗死患者112例,对相关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脑梗死的患者112例,通过临床CT或磁共振检查,全部符合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1]。其中右侧脑梗死52例,左侧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研究组男性34例,女性22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4.9±7.6)岁;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7.1±8.2)岁。两组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治疗疗法

1.2.1对照组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根据病情采取吸入氧气、甘露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脑水肿以及特殊情况下采取广谱抗生素,同时采取丹参注射液16~20mL/次,2次/d。1.2.2研究组方法: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取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依达拉奉60mg,2次/d,采取静注方式。两组临床疗程一共为4周。

1.3临床观察指标:对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给予详细记录和对比。

1.4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症状和体征有显著改善,神经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瘫痪的肢体肌肉力量在Ⅱ级以上。有效:症状、体征有一定程度缓解,瘫痪的肢体肌肉力量在Ⅰ级以上。无效:症状和体征没有任何明显变化[2]。

1.5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脑梗死指的是因为脑动脉硬化等因素造成的动脉腔狭窄或者出现血栓,造成脑部血液流动中断,脑组织出现缺氧和缺血,进而造成脑组织坏死。目前,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患有脑梗死的患者逐渐增多,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前驱症状,例如四肢麻木、头部疼痛以及头晕等,大部分在安静状态下发病,例如,在清晨起床的时候发生半身不遂,临床表现大部分在几个小时到2天内达到高峰。另外,通常患者意识清醒,可是出现大面积脑梗死的时候,会伴有意识障碍,严重的甚至死亡,对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所以,对脑梗死要采取对症治疗,可以使致残、致死率明显降低。

在我国中医辨证理论当中,脑梗死属于“卒中”和“中风”等范畴。大部分患者由于气滞血瘀和痰瘀阻络,造成血液一直处在高凝状态,因为血液黏稠程度增高造成血液淤积。治疗主要应该行气止痛以及活血化瘀。实践研究表明[3],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可以获得治疗效果。

依达拉奉是在2001年首次在日本上市,是第一个被认可的自由基清除剂,含有亲脂性基团,属于脂溶性药物,有非常好的膜通透性,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达到脑组织,对神经细胞给予有效保护,使脑水肿明显减轻,使脑部机能得到明显改善。在众多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机体当中试验研究表明[4],这种药物可以使脑缺血导致的脑水肿和组织损伤得到明显减轻。另外,实践研究表明[5],这种药物可以使脑梗死急性期间的神经症状、功能障碍以及运动障碍等得到明显改善,发病以后的24h中给药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使病死率明显降低,近期治疗效果显著。依达拉奉上市以后,受到多次安全性警告,后来由于潜在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新的安全警告。现如今,实践研究表明[6],采取依达拉奉治疗,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比较低,没有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疹、肝功能异常以及血小板减少等,药物的总体安全性相对比较高。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在服用药物期间一定要多次检查肝脏功能和肾脏功能,出现不良反应的时候应该立即停止服用药物,并采取处理措施。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上述实践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总之,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可以获得显著的效果,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彦荣.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6(2):153.

[2]周相峰.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9(5):46-47.

[3]徐艳玲.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4):89.

[4]刘风琴.依达拉奉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3,7(1):25.

[5]孙三存,赵国华,李宏增.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l(11):73-74.

[6]徐瑛,武祺,关颖,等.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评价[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2(3):328.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351(2016)01-01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