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媚,何继祥,姜义荣,赖应昌,胡晓静,黎雪晶

(东莞市人民医院 血液淋巴瘤科 523018)

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被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大多起源于患者淋巴系统内,有四成左右患者发病在淋巴结之外,同时大约有30%左右淋巴结疾病是基于患者胃肠道而产生的,这也是最常见受病部位之一[1]。近年来,弥漫大B呈上升趋势发展,针对这类患者化疗就是最佳治疗措施,但是如果单纯应用化疗方案并无法提升临床效果,因此,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案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影响。利妥昔单抗是通过基因重组而形成的单克隆抗体,在应用中已经逐渐显示出自身疗效,基于此,本文对2015年5月-2020年3月期间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药物干预,以提升临床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愈率与生存率,现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15年5月-2020年3月期间本院接受治疗的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数字分配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1~89岁,平均年龄(52.26±3.16)岁;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52.97±3.24)岁。所有患者经性别与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应用利妥昔单抗结合化疗进行治疗,给予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治疗,一日375mg/m2,并在利妥昔单抗治疗前肌注非那根并静滴甲强龙,以防止过敏现象出现。对照组应用单纯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一疗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显效:临床表现消失或有所缓解,体格检查与CT、影像学检查符合正常;有效:临床表现有所缓解,体格检查与CT、影像学检查明显改善;无效:临床表现无缓解甚至加重,查体及CT、影像学检查较为严重。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寒战、发热、皮疹和呕吐。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弥漫大B(DLBCL)是成人常见疾病之一,目前DLBCL的病因尚不清楚,通常以原发性而存在,但也可由低级别恶性淋巴瘤组成。目前本病最常见治疗方法就是化疗方案进行,但长期化疗也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恶心呕吐、黏膜反应、局部刺激等不良反应,而恶心呕吐则是最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根据化疗药物使用的差异性,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情况也有所不同;骨髓移植主要是经由血小板以及白细胞下降所得来,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现象;黏膜反应则是包括口腔黏膜反应,例如口腔溃疡和小肠黏膜反应;局部刺激反应则是例如静脉炎、血栓或者化疗药物对患者局部心脏或肾脏所造成的严重反应等[2]。

利妥昔单抗作为治疗弥漫大B的有效药物,在临床应用期间也会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现象,具体为肺部病变:利妥昔单抗在应用中所致使的肺部病变,主要表现为①超急性肺部病变: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首次输注利妥昔单抗后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症状,一般需要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死亡率较高。另一种罕见超急性肺疾病是弥漫性肺泡出血,用药后可引起呼吸困难及咳血现象[3]。②急性/亚急性肺部病变:是药物治疗后最常见不良反应之一,主要表现为发热、胸痛与咳嗽,肺部影像学提示肺间质病变一般均与感染相关,同时利妥昔单抗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B细胞相关[4]。③迟发性肺部病变:服药8周后,多数患者无症状,但影像学检查为肺结节性病变,病理上以肺炎为主,如果服药后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就需要监测肺动脉压,给予对症治疗[5]。④心血管损害:利妥昔单抗临床用药后会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等症状,输注药液3min后出现晕厥现象,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停药后可改善。⑤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中枢神经病变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见于免疫抑制患者之中,患者一旦患病后致死率极高,近年来,利妥昔单抗应用后其发病机制大多与细胞免疫缺陷等相关,只有经过早期诊断才有可能改善其预后,将生存周期进行延长[6]。⑥肿瘤溶解综合征:是由于传统化疗影响下巨块型白细胞数目增多而引起的肿瘤,但是对于一部分肿瘤负荷比较大的患者而言,应高度警惕TLS的发生,以减少这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⑦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主要指的是淋巴细胞应用后出现溶解与活化等一系列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利妥昔单抗临床应用逐渐增加,在输注后就会出现寒战等现象,针对这种事情应及时给予足够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利妥昔单抗可特异性与CD20抗原结合,在联合化疗过程中可提升临床疗效。本研究表明,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目前利妥昔单抗静脉滴注相关不良反应可视为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等,其中包括寒战、发热、乏力、头痛与低血压等现象出现,一般多发生于患者首次注射之后而出现,这也与患者的输注速度等相关,经国内外研究学者均证实,利妥昔单抗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期间可以提升患者临床缓解率,将其生命周期尽可能延长,继而给予患者长期生存机会。

综上所述,利妥昔单抗结合化疗在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期间具有一定应用效果,患者用药后耐受良好,可以提升近期疗效,但是在应用期间仍需要注意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