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当代中国进入新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移动网络快速普及,高校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从多媒体教室、信息化图书馆等发展到覆盖校园环境,达到无缝覆盖。高校校园网络迅速普及,大学生对网络的日益依赖,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也日渐凸显。高校网络舆论是舆论的一种新型形式,其既有一般网络舆论的特点,又具有高校本身的特殊性,是依托于高校这个特定环境形成的校园网络媒体舆论和校园公众舆论的结合体。高校网络舆论局限性在大学生教育中表现出的消极方面和网络舆论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注意。

一、高校网络舆论的积极影响

(一)加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参与公共事务的主动性

随着网络基础设备的健全和高校内移动网络端的普及,校园的各个网络媒介成为青年学生群体交流信息、发扬意见的主要环境,高校网络舆论为大学生的提供了虚拟信息来源和虚拟交流平台。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媒介形式有校园新闻网站、百度贴吧、QQ空间、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高校正是借助校园网络的诸多便利条件,使得高校校园内的各类有意愿参与校内活动的主体们能够实时了解和参与校园公共事务,因而在校园网络上形成一个“虚拟的另一个校园”。同时高校网络舆论也为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多维度沟通和学习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二)保证了大学生平等参与事务的权力

校园网络舆论不同传统舆论在于其即时、便捷、匿名、交互的特点。大学生易将其视为表达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后勤管理政策方针等工作,以及有关学生的评优评先、学生干部任免、校园文艺活动、奖励处罚等关乎学生生活话题的“民主表达”平台。大学生乐于借助校内网络媒介表达个人或自我群体的诉求,反映学生心声和民意。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通过校内网络舆论诉求,能够引起学校对其自身诉求的重视,反映矛盾,揭露真相,从而更好更高推动问题的解决。从大环境看,高校网络舆论确实发挥着大学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功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合理表达自我意愿的能力,保证大学生正当权利。

(三)有利于疏导大学生心理压力

高校网络舆论的特殊性在于,其既有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安全性和广泛性,同时舆论人群也基本局限于校园内,给予大学生现实感和存在感。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三观”形成最重要、最尖锐的时期,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信息容易造成大学生承受其不能负担的压力。部分大学生在现实中难以宣泄被压抑的负面情绪,从而借助网络平台,他们找到了全新的渠道,获得一定的心理自疗效果,,得到回应和理解让他们从现实的精神紧张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网络舆论环境给大学生适时地转移、倾诉和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提供了机会和场所。

二、高校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

(一)诱发大学生不良心理

如上所述,在网络舆论中,由于网络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在意见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情绪化和信息失真,容易造成一些非理性的言论肆意传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容易利于网络匿名性的特点,在网络舆论中发布情绪化和非理性化的观点,而偏激的观点更可能被人所关注,高校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容易在互动过程中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被所感染,不自觉地融入到其所营造的氛围之中。往往这些非理性网络舆论容易导致大学生的认识偏差。目前部分学生在网络上言论过于情绪化和粗俗化,这些过激的非理性言论会对其他大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从而滋生非理性的社会心态。

(二)歪曲大学生道德价值观

在校园网络舆论中,网络环境缺失把关人或把关人对教育引导的忽视,造成大学生在网络互动与发表言论时感觉缺少了管制和约束,往往以突破现实生活纪律和道德底线,肆意宣泄内心情绪,网络舆论的语言变得戏谑化、暴力化、粗俗化,相互谩骂、恶意诋毁他人名誉等不文明的行为时有发生。甚至有些大学生认为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空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舆论场,他们在其中制造违背正规逻辑和道德的词语行为,甚至传播黄色信息,挑战社会道德底线,加剧了大学生伦理道德观的扭曲。而其他大学生缺乏正确辨别事件和言论的能力,容易被他人言论所迷惑,从而形成错误的校园舆论环境。

三、构建校园网络舆论格局

(一)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校园网络建设

高校校园信息管理人员要依据高校实际需求,采取技术性措施来优化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建立信息发布的跟踪分析体系,运用QQ平台、微信公众号、校园BBS等多种网络传播平台,要加强网络技术建设、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以及与高校其他各相关部门的配合,提供可行的整体系列措施以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从技术上和管理上减少不良信息的进入和传播。

(二)整合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培养舆论引导队伍

高校相关部门要注重整合校园媒体,形成优势资源,形成上下联动、公正权威的舆论引导模式,营造“学校引导,学生参与”的校园媒体舆论环境。校方宣传方式要多样化,制造舆论声势,校园议题要及时跟进,注重引导舆论重心和走向,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在引导舆论方面,注重培养由具有舆情工作经验的学生管理人员和教师构成的专兼职舆情引导队伍和大学生代表队伍。特别是大学生代表对舆论的助推、引导作用是起关键作用。

(三)建立网络舆情危机应急处理机制

要建立网络信息搜集、分析、预警以及反应机制,树立高校管理人员关注网络舆论的新观念。高校要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随时了解网络舆论的动态和方向。对于校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敏感事件,要及早对判断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有关职能部门及早预防危机出现,并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要重视事件善后,对相关学生群体进行专门宣传和教育,做好心理疏导,避免留下危机隐患,总结危机处理经验,杜绝同类危机的再次爆发,并总结危机处理经验。

总之,在信息时代,高校要充分认识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必须要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开展对校园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加强网络舆论场域的建构和优化,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作者单位: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医学基础部)

课题来源: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1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