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学忠

号称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火遍全球的共享单车随着ofo跌倒、摩拜易名、哈啰上位而走向平静,这其中又以ofo单车跌倒最为人们关注与叹息。ofo单车从其走出北大校园始,公司运营就一再违背经济组织运行的规律,先天不足,又盲目追求规模与速度,从而快速滑向沉寂。究其发展轨迹,ofo单车至少犯下了战略迷失、战术失误、运营管理低下等三大错误。本文希望通过分析ofo单车跌倒的案例,能启迪初创企业及其领导团队,避免犯类似错误,在“双创”的路上行稳致远。

根据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8月开始,ofo单车APP的月活人数就开始呈现直线下降趋势。截至2019年3月,ofo的月活人数仅剩1000万人左右,而在半年前这个数字则超过了3000万。基于林林总总信息,特别是ofo单车跌倒的信息资料,本文希望从战略、战术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简要分析ofo单车的经营失误,希望初创企业以此为鉴,避免再犯类似错误,少走弯路。

一、从战略层面分析,ofo单车至少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迷失:

(一)ofo单车没有真正理解共享经济的内涵,重资产经营模式不可持续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避免重复投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投入,并从中整合信息获取一定的中介收入。可以理解为,共享经济是一种轻资产、重信息的商业模式,其中的代表如Uber、滴滴、Air B&B等基本遵循了这个规律。中国共享单车自始发日起,就进入了重资产、重市场的疯狂“烧钱”模式,单一的盈利模式、恶化的同质竞争加速了共享单车的早熟、早亡进程。作为曾经的全国第一单车品牌,ofo单车自然是资产投入最高的品牌之一,使企业发展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ofo单车定位雷同,缺乏创新

无论是摩拜、ofo、哈啰等全国布局的单车品牌,还是如鸣、悟空、熊猫等区域共享单车品牌,他们都是出行“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之一,定位基本雷同,相互之间可替代性非常强,服务特色不明显,最后造成消费者没有品牌忠诚度,获客成本居高不下。为突出定位雷同的重围,摩拜单车无论是外观设计、智能化等都走在了共享单车的前面;而ofo却还在狂飙进攻速度、拼命做大地盘。

(三)ofo单车竞争策略失当

一个品牌的发展壮大,除资本外,还需要扎实的“内功”,如基础管理能力、人才培养积累能力、经验复制能力等。为了所谓的“全国第一”共享单车品牌目标,ofo实施了“全面进攻”的竞争模式。定位雷同的前提下,同质竞争、恶性竞争不可避免(很多共享单车的缺失,除使用者、城管等因素外,更多是同行之间的相互挤压、损害),最后结果就是高投入、低收益。重开发、轻维护的模式,注定是“黑瞎子掰玉米”的结局,有开始,却没有结尾。ofo市场开发中一再违背基本竞争策略,是一种高成本、无差异、不聚焦的无效竞争模式,再多融资也是不断在填经营弱智的无底洞。

(四)ofo单车的消费者体验负面远大于正面

ofo单车重开发、轻维护,重速度、轻质量的发展模式,注定对自身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很难做到优质的维护与升级。当竞争对手摩拜单车改进产品服务、产品越来越时尚时,ofo单车的产品与服务不但没有改进与升级,还普遍出现四处乱丢、缺胳膊断腿的现象,给消费者的观感极差,使ofo丧失了被消费者选择的的优先权,导致ofo单车的日活量远远低于竞争对手,负面信息叠加形成几何放大效应,进一步压垮了ofo单车。

2019年竞争对手为了生存、发展,纷纷提价竞争,ofo单车却不能、也不敢追随涨价,消费者体验差是根本原因之一。

(五)ofo单车已浪费发展先机

公共绿色交通不发达的时候,对共享单车的需求具备一定的刚性;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特别是转型经济的不断深入,中国绿色交通越来越发达,以轻轨、地铁、公交等为代表的公共交通四通八达,人们的出行理念发生了质的改变,对共享单车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具有弹性。

同时,共享单车行业的“时尚型”随着资本的周期性寒冬褪去了光环,共享单车行业负面新闻不断,目标消费群体大量流失。共享单车又因其安全性、免维护性等而设计的相对笨重,欠缺速度……综合以上因素,共享单车市场萎缩,竞争力严重透支的ofo单车彻底丧失了市场发展的先机。

(六)ofo单车丧失了绝地反击的合作机会

尽管共享单车本身是难以盈利的,但它作为一个流量入口却是绝佳的。而资本赌的,其实正是这批巨大流量的变现。流量怎幺变现呢?可能性不外乎有两个,一是让单车企业进行平台化改造,用单车作为流量入口吸引其他业务,然后用这些业务来补贴单车业务。二是融入到某一个更大的生态中去做。在现实中,摩拜、哈罗等ofo的对手都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从而得以能够比较好地运行下去。

掌控欲极强的戴威一再把这种合作的可能途径排除,一句“资本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让资本真正认清了戴威,也对ofo单车彻底死了心。

二、其次,从战术层面分析,ofo单车也出现不少失误:

(一)ofo单车产品前期存在极大技术漏洞

与竞争对手对比,前期ofo单车明显的技术漏洞至少出现在非免维护轮胎、机械密码锁、单车定位(LBS)缺失三个环节。为此,腾讯马化腾曾经吐槽ofo并非智能单车,并与ofo单车戴威进行论战。三个环节的缺少对ofo单车的基本运营产生的消极影响是非常直接的:相比竞争对手,非免维护轮胎使ofo单车维护成本升高、被弃用的机率提高,严重影响单车收益及团队正常推进;机械密码锁理论上是多人多次免费使用ofo单车,实践中该现象比较普遍,正常单车收益下降;其技术方案采用低成本路线,以用户手机来获取上车、下车的地理位置,而不是在车上安装GPS,缺乏LBS的ofo单车大量人为流失、人为损坏却无法追溯、追责,成为“单车坟场”大户,投放越多损失越大,进入恶性循环。

(二)ofo单车产品和服务单一

从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目的出发,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案,除自行车外,还有汽车、电动滑板车及各种小巧智能交通工具。一支训练有素的所在地团队,完全可以运营高中低档、配置齐全的产品服务线,以分摊高昂的管理成本,否则公司只能简单靠数量摊薄高昂的管理费用。理想的产品与服务组合,应该既有“奶牛”产品,也要有“爆品”;既要有战略产品,也要有战术产品;产品、服务组合科学合理。

企业经营一定要有向上演化的概念与方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要不断丰富产品与服务线,才能使公司行稳致远!

(三)ofo单车盈利模式单一

除车辆租赁费、押金理财(更多是被占用)、APP或车体广告等盈利点外,ofo一直没有找到更多盈利渠道,根本不足以支撑共享单车的运营。缺乏收益来源,促使ofo单车严重依赖融资;不断融资的结果,就是公司股权分散、控制力下降,从阿里系的断供而自立门户、到滴滴系的全面介入管理,公司始终无法心无旁骛经营既定目标,内耗严重。

(四)促销同质化严重

同质化的产品与服务,必然导致促销形式同质化,结果就是各个单车品牌都很难形成消费偏好,缺乏消费粘性,商业不可持续性明显等。

另外,ofo单车的运营管理也不断受到各投资方的诟病,恰恰暴露了以ofo单车CEO戴威为代表的管理层的眼高手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ofo单车没有把更多资源加强到研发、产品以及服务上,而是用到了扩张市场上,忘记了项目的初衷:消费者体验!没有朝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向奔,而是朝着以竞争为中心的方向奔去,这是市场大忌!

二是一票否决权(veto right)。董事会中,戴威和滴滴、阿里、经纬的代表都拥有一票否决权,这造成严重的相互掣肘,使戴威团队走向孤立,同时资金陷入匮乏。

三是管理不善。甚至ofo内部员工都认为ofo的管理没有跟上扩张的脚步,从而产生了大量内部贪腐问题以及派系争斗问题。

四是创始人戴威本人的性格缺陷。自信且略带自负的戴威,掌控欲极强,在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后,显然对以上一切缺乏足够的认知和敬畏。

诚信、客户、文化是基石,市场需求、团队人才、客户体验是关键,当一个公司诚信、客户、文化这三大基石让位于一味地市场狂奔,不注重科学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建设,忽视市场需求、团队人才、客户体验等,一个公司的覆亡就是注定的。

站在资本的巅峰上的ofo曾经是市场领军者,最红火的时候,ofo的日订单量突破3000万单。而ofo单车战略的迷失、战术的失误、运营能力的低下,导致公司在壮大之后陷入了资金、安全等各方面的失控,倒在了自恋、贪婪的经营决策者和跟时间赛跑的资本手中。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但愿ofo单车能作为一面镜子,引起初创企业及领导团队的深度思考与借鉴。(作者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