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

本文对P2P发展对惠普金融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发现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产物,在社会的运作中有利也有弊,具备如可以促使普惠金融覆盖面更广、降低了P2P 网络借贷的信息不对称性等优势,但是也可能加深惠普金融的不稳定性、因征信体制缺失造成普惠困局等,需要行业人员与监管人员对应合理的对策,促进发展。

一、引言

“普惠金融”是为了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不同金融需求而提出的,它是由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发展而来,其所具有的优势受到了很多小额信贷客户的青睐。

二、P2P 发展对普惠金融的有利作用

(一)间接促使普惠金融覆盖面更广

与传统金融服务企业相比,P2P网络信贷业务的经营范围更广、业务种类更加丰富,因此可以对小型企业提供更为周全的服务,甚至涉及到了保险与医疗代理层面,同时,其因为背后有着巨大的网民群体支撑,故可在短时间内推动惠普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二)有效降低了P2P 网络借贷的信息不对称性

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加速了传统金融发展模式的优化,同时有效扩展了互联网平台交易的范围,还可以对交易的过程进行透明化处理,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以网联网为基础,为信贷客户提供更为周全的服务,是网络信贷的一个特色,也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武器。公开透明的交易环境让其具备的普惠性更强。

三、P2P 发展对普惠金融的不利作用

(一) P2P网络借贷高风险,加深了惠普金融的不稳定性

与传统的金融服务机构相比,P2P网络借贷在业务层面更加丰富,但是监管法律体系不够成熟,互联网环境也较为复杂,所以在这些层面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其承担的风险将更大而风险源,主要来自于监管信用技术三个层面,无论哪个层面出现问题都有可能给惠普金融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还有可能给互联网的监管工作带来阻碍。

(二)征信体制缺失造成的普惠困局

从征信落实形式上看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异。首先我国的征信法律制度还处在完善过程中,尤其对信息提供者与使用者的监管制度上看永远存在很多需要弥补的方位。与此同时,正兴制度建设层面也不够,完善无法给平台参与者,双方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参考。其次,公众征信维护意识较弱,尤其在P2P网络借贷领域,由于群众对信用法律意识,没有较为清晰的概念,所以常出现违约的情况,逾期不还以及彻底不完的现象较为普遍,扰乱了网络信贷市场环境的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网络借贷企业的权益。

四、提升普惠金融模式下的P2P发展对策

(一)设置符合惠普金融发展目标的网贷平台政策

在普惠金融的发展中,如果想要其发展的效率更高、速度更快,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P2P网络借贷的平台、放款机构、借贷责任人进行更为严格的信用考察,让问题可以及时被发现,并防患于未然。因此征信制度就必须随着社会的运作与发展进行快速更新,同时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关于P2P网络借贷征信层面的,尽量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现象、结果等进行制度的细化与完善。同时,还要对各种形式的网贷平台进行监管,让已有制度可以更为高效的落实,尽量保证管理工作获得更多的成果,促进行业的发展秩序稳定、平衡。这些工作的落实过程,也相当于一个征信认知的进一步加深,有利于社会征信意识的树立与提升。

(二)重视网贷平台的信息披露工作

对网贷平台的监管,除了要对其进行更为全面的制度管理落实以外,还要对平台的相关信息进行合法披露,让社会民众可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相关管理部门在此方面做出的努力是发布相关规定,然后对融资信息、借款人等重要参与主体的真实信息进行披露,让双方可以在一个相对透明、公正的环境中完成借贷服务。

(三)建立网贷平台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网贷行业虽然因为依靠互联网技术得到了一些发展的机遇与优势,但是也因其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管理层面,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就较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出一个可以全面规避风险的制度或是机制,让风险可以被及时防患于未然,减少借贷平台需要承担的压力。此项工作落实上,需对以下几个层面的工作进行重视:首先,树立出良好、全面的风险意识,同时明确监管工作的目标与态度,要风险控制与运行发展两手抓。其次,监管部门要及时发挥作用,对P2P网贷平台的监管力度进行提升,因为P2P网贷平台是时代发展运作的必然产物,因此对其出现不能持反对态度,要尽量通过宏观调控与细部管理方式促进其健康、稳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同时,其也具备较强的社会资金流通价值,还可促进惠普金融工作的全面实现。最后,要对信息技术在其中的作用进行全面提升,让平台可以及时拥有自己的行业数据库,促进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提升资源共享水平。实际运作中,还要对评分机制、反欺诈系统等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尽量科学的规避经营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P2P网络借贷金融模式虽然给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因此想要其正向发展的话,相关管理部门、信贷企业、用户群众等层面都必须全面提升意识,根据管理条例落实操作,规避风险,促进行业稳定。(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