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 曹国奇

摘要:自2021年国家消防救援局提出“一短三快”初战机制改革理念后,全国各消防救援队伍以“接警时间短、出动快、到场快、展开快”为目标,结合辖区实际,通过全面升级接处警系统、开展营区功能改建、进行装备革新、打通“一路护航”、优化作战单元,有效提升了消防救援队伍的初战效能。现对深化“一短三快”初战机制改革成果进行研究,为提升消防救援工作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灭火救援;科技赋能;“一短三快”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4)01-0129-03

1 紧盯立案调派“短”,不断优化系统,全面提升接警调度员业务能力

以浙江省消防救援总队为例,2022年接处警系统全面升级,并上线运用,接警调度实现报警地址智能识别提取,报警点辐射圈消防救援力量实现就近测算排序,接警录音实现文字转换标定,立案调派时间较老系统得到有效缩减。但是上述立案调派时间通常是针对“常规”类警情,就是报警人描述清晰,地址、灾害类型、燃烧物质、人员被困等关键要素能做到一口清。针对其他非常规警情问询调派,就要充分考量接警调度员的业务水平,以宁波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为例,要求接警调度员善于运用“时间重叠法则”,在立案过程中,不论是报警定位自动识别生成,还是通过询问输入填写,都要简化立案信息输入,减少字眼修正环节,只要报警事发辖区与接警台智能识别就近消防站力量调派相匹配,就可以先第一时间立案调派,后续利用首调消防力量着装登车间隙,再去完善案件详细地址、更正信息或以对讲形式告知,有效缩短接警调派时间,据测算统计,目前平均接警时间在26s。但是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面对社会面的特种群体公益诉求及灭火救援辅助支撑,消防救援队伍的接处警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尤其是针对聋哑人报警求助的受理,要实现可视化报警,通过视频手写渠道了解求助类型、需求。也可以借鉴114、10086等语音提示,开发短信报警等功能,切实拓宽特殊群体报警渠道。

在提升系统智能化功能的基础上,还要始终狠抓接警调度员业务水平,加强接警调度员问询(信息收集)或灾情研判能力考评,在后续警情跟踪问询中,要全面了解起火物质、危化品存储、人员被困情况。针对燃烧特性调集充足且有效的灭火药剂;根据建筑结构,视情第一时间联动大型机械、救援专家赶赴现场处置;接到人员被困警情,第一时间启动警情引导专席,与被困人员保持不间断联系,引导其逃生自救或等待救援。期间要不断安抚被困人员情绪,使其保持冷静,提示其控制呼吸频率,匍匐低姿,为后续询问和引导创造条件。询问被困具体位置,周边显着标志,距离最近的楼道和门窗位置,如有其他一起被困人员,记录其他人员电话号码(以防报警人号码后续无法拨通)。如不具备逃生条件,应正确引导被困人员至非过火充烟区域闭门待援,并利用手机灯光等信号指引救援力量。同时要将了解情况实时同步反馈给前方作战力量,便于快速施救[1]。

2 紧盯出动到场“快”,开创营区适警性功能改造,全力提升科技赋能作用

念好“快”字诀,需要从闻警出动、快速到场上下功夫。一是开展营区适警性改造,助力快速出动[2]。以宁波消防救援支队江北大队试点成果为例,通过改造现代化执勤车库,实现车库门、战斗服架、电子屏联动,显示警情信息,推送安全提示;营区内用铃声和灯带区分警情,在库室内用数字信号灯区分出动车辆,优化警情播报顺序和关键词;在每个区域交界处设置警示牌、智能语音播报器、投影显示灯三种提醒方式,潜移默化中强化安全执勤备战意识,平均闻警出动时间减少15.3s。二是要全力推进“一路护航”建设。目前全国各地正全面推进“一路护航”系统建设,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救援力量快速到场。以宁波消防救援支队为例,2022年积极推动市交警部门定制“甬城急救通”项目,深化与市交警局全方位协作,拓展优化接处警系统功能,共同打造“甬城急救通”项目,建立以“消防执勤力量护航、社会联动力量护航、无人机快速侦察巡航、交警铁骑护航”为一体的“消防救援力量一路护航”机制,从而实现“救援力量到场快”的目标;据2023统计的出动数据显示,执勤车辆在距离事故地点3km以上的警情处置中平均途中行驶用时减少96.2s。三是要提升到场展开辅助支撑能力。要以“擦亮数字化改革品牌”为工作目标,立足服务基层“减负增效”所需,围绕数字消防“科技驱动”所能,要主动探索,借助浙江省互联网优势,乘势而上,善于从其他科技应用成果中“囊中取物”“移花接木”。以宁波为例,市交警局与高德导航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实现路况信息实时同步播报、测算、规划,宁波消防救援支队也通过对接高德小程序运用,率先在试点推行作战信息卡与高德导航场景的融合应用,打造消防数字“活地图”。通过对接水务集团、综合执法局等职能部门,在地图层批量导入水源坐标,结合“六熟悉”工作对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取水口、限高点进行标注,实现消防水源、重点单位、小区楼号及就近出入口等信息要素智能检索导航,切实为基层作战信息收集工作起到减负增效作用。同时结合救援实际和日常熟悉演练,开展定位纠偏、道路信息完善录入等工作,建立起实用有效的数字消防地图,实现水源精准定位,事故周边信息调取零延迟,目前宁波全市已开通账户3500个,图元撒点25万个。在灭火救援实战中通过应用数字消防地图,精准共享道路路况、附近水源、小区楼号等实时信息,作战力量根据任务分工通过定位导航迅速到达目标位置,攻克消防车辆到场引导这一信息壁垒,实现力量到场快、战斗展开快。以厂房发生火情为例,基层队站指挥员可通过查找“水源分布图”,实时掌握起火单位周边水源撒点情况,制定出最佳供水方案,驾驶员根据水源定位导航第一时间占据有利位置,保证火场供水不间断,从根本上解决通信员火场供水引导这一闭环问题。

3 紧盯到场展开“快”,按照单元编成作战,建立健全三级灭火救援圈

高效整合队伍人员和装备实力,聚焦初战打赢、攻坚克难,全面提升队伍精准化、专业化、高效化处置水平。打造最小作战单元样板,提升到场展开效能[3]。消防救援队伍最小作战单元是指依据类型灾害事故特点,遂行独立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基本力量构成,通常由2辆消防车组成,一般不超过3辆消防车,能够自成战斗体系,可独立承担事故现场某个战斗阶段的特定作战任务。而且在推进建设时,要根据辖区典型灾害事故类型,将建制内所属的人员、车辆、装备,按照灭火救援作战对象、保卫目标和作战环节需要,编制5大类最小作战单元,科学编配组合,开展车辆装备最大、最优工况测试,发挥单元最大作战效能,形成便于指挥、密切协同、处置高效的有机整体。按照队站等级,人员车辆装备编配,通常组建如下:特勤站(区域性中心站)实行“3+1”最小作战单元编配模式,编配1个综合救援单元、1个灭火主战单元、1个举高喷射单元,1个战勤保障班组,其中防排烟单元依托综合救援单元组建。中心站编配1个综合救援单元、1个灭火主战单元、1个举高喷射单元,其中防排烟单元依托综合救援单元组建。小型站通常编配1个灭火主战单元,配备举高喷射消防车的单位优先编配1个举高喷射单元,实行双向功能,共同承担主战灭火、举高喷射任务,同时需具备防排烟能力,人员、装备按照非中心站站级单元的标准配置。另外,宁波作为国家石化产业基地和原油储备基地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液体化学品集散地,以宁波消防救援支队为例,依托特勤二站打造省级化工专业队(重型队),设置8个单元,编配1个通信指挥单元、2个举高喷射单元、2个灭火冷却单元、1个远程供液单元、1个化学洗消单元、1个战勤保障单元,执勤在位人数不少于72人。在周边石化产业辐射圈范围打造3个化工轻型队,分别设置4个单元,视情编配1个灭火冷却单元、1个举高喷射单元、1个化学洗消单元、1个远程供液单元,执勤在位人数不少于45人。在日常通过不断优化各类装置、储罐救援操法,开展装备、灭火药剂效能测试,在严格按照处置程序展开灭火救援行动的基础上,建立实行科学、高效、安全的运行模式。支大队指挥中心建立最小作战单元和专业编队数据库,科学制定“一键式”“系统自动生成”调派种类和数量,“小火针对打”“大火合成打”,可控事故打“歼灭战”、难控事故打“攻坚战”、失控事故打“防御战”[4]。切实提升单元作战效能。

推进三级灭火救援圈机制建设。以“勤务联合、训练联合、调度联合、作战联合”为目标,依托消防救援大队、消防救援站、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构建形成分级管理、统一指挥、区域联防的三级灭火救援圈,有效夯实基层救援力量基础。一级灭火救援圈:消防救援大队进一步整合辖区消防救援力量,健全完善业务培训、考核比武等机制,在灭火与应急救援中实现同步调度、统一指挥。二级灭火救援圈:消防救援站根据执勤区域与相应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建立联系帮扶机制,指导规范日常执勤、训练、备战等制度,不断提高灭火与应急救援协同作战能力。三级灭火救援圈: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在消防救援队伍的指导下,不断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并在消防救援队伍的统一调度下积极参加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确保各类灾害事故灭早救小、快速处置。同时要完善联勤联训联战工作任务,制定多种形式消防救援队伍联勤联训联战机制,规范日常体技能训练标准及“六熟悉”要求,定期开展联合演练、考核比武,全面提升三级救援圈协同作战能力。

4 紧盯决策响应“快”,提升辅助支撑能力,强化大队指挥部运行

提升辅助决策能力,强化作战指挥信息辅助支撑,是精准施救、科学运用战术战法的必要手段。改革转隶后,消防救援队伍要立足“全灾种、大应急”,聚焦实战谋打赢,锚定国家队、主力军建设目标,建立建强指挥中心最强大脑,要主动融合应急联动部门,横向经常性开展联合应急演练,提升协同作战能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现作战现场联合前方指挥部运行,做到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分级负责[5]。近些年来,宁波市对应急救援、防灾减灾工作高度重视,要求市级应急救援联络单位每两年各自牵头开展一次应急联合演练,全面提升各类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和协同配合能力,通过系列开展,使消防救援队伍在日常联动中也同步得到固化和提升。同时结合辖区危化品灾害救援特点,建立13家安全生产应急联动单位,集抢修、倒灌、吊装、注氮加气等于一体,实现危化品车辆事故处置救援快速联动,高效救援。纵向强化数据资源整合共享,结合辖区灾害事故特点,主动接入气象、水利、城管、自规、交警、道路危化品运输等系统平台,通过开发灭火救援智能指挥平台,有效实现数据资源一张图呈现、一张图指挥,防汛抗台期间实现实时动态掌握全域闸口、水库河道、城市内涝监测点等水位,为抗洪救援力量前置部署、重点设防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例如,道路危化品运输平台,能实时掌握宁波全域危化品车辆行车轨迹、驾驶员、危化品物质、载运量及关联公司等信息,一旦遇有救援事故,消防救援队伍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第一时间掌握危化物品特性、储量并通知关联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协同处置,确保救援快速高效。

加强大队指挥部运行体系建设,规范指挥运行程序,提高指挥效率,确保组织指挥顺畅、安全管控高效、信息收集准确、关键要素留痕是快速处置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救援类型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对大队指挥部运行能力及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提升大队指挥部运行能力,强化实战效能迫在眉睫。宁波消防救援支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在《火场安全责任制管理办法》基础上,专门制定大队指挥部建设及运行规定,明确大队“1+4”基准搭建指挥架构设置(由1名总指挥、1名作战助理、1名信息助理、1名通信助理和1名大队级安全员组成,视情可按站设置若干个紧急救助小组),规范执勤备战、遂行出动、现场作战职责,要求强化大队指挥部团组能力建设,明确遂行响应等级,加强途中询情、信息收集、作战指挥能力培养。以“标识明显、集约空间、便于操作、互不干扰、功能完备”为建设原则,落实大队指挥部5个功能分区和N个综合保障区域体系建设(5个功能分区分别为统筹指挥区块、信息收集区块、通信保障区块、安全管控区块、紧急救助区块,其中信息收集区块、通信保障区块应围绕统筹指挥区块而建),明确大队指挥部运行任务分工,完成由以往单一指挥向多元化架构支撑指挥发展,实现指挥部运行各司其职,条线清晰,权责明晰,信息畅通,运行高效。

5 结语

“一短三快”工作任重而道远,目前,消防救援队伍虽然在软实力方面通过升级接处警系统、改建营区适警功能、启用“一路护航”等大幅提升了接警调派、出动到场效率。但是在灭火救援硬实力方面,如指挥理念决策先行、队伍作战单元协同展开、单兵作战综合素养、装备器材革新配备应用等方面还得下功夫、苦钻研,深入挖掘作战“潜力”,与时俱进,全力提升作战效能,建设成一支既能单兵攻坚,又能合成作战的队伍。

参考文献:

[1]马宁.“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构建分析[J].今日消防,2022,7(6):20-22.

[2]杨帆,贺莹莹.坚持问题导向创新体制机制 探索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新路子[J].机构与行政,2022(1):45-46.

[3]安春晖.消防救援队伍联勤联调联训联战机制建设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3,42(1):125-128.

[4]杨坤.基于“互联网+”的全民消防灭火救援机制构建探思[J].消防界(电子版),2022,8(16):72-74.

[5]张富山,白夜,王占伟,等.消防救援队伍现代化指挥系统“一短三快”初战机制应用分析[J].中国应急救援,2022(2):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