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组

一、我国安防产业和浙江杭州安防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1.我国安防产业发展概况

安全防范(简称安防)是指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或使被保护对象安全为目的,所采取的各种防入侵、防被盗、防破坏、防火、防暴和安全检查等措施与手段的总和。为安防工作提供产品、设施、技术和服务的产业是安防产业。安防产业的发展对于和谐社会和“平安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现代安防产业是综合应用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生物信息等先进技术的高新技术行业,是规模增长快且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行业。本文分析的对象是现代安防产业。

我国的安防产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在沿海地区兴起。“十一五”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政府部门大力推动及“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奥运会、世博会、“3111试点工程”等大型项目、活动的带动下,我国安防行业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行业规模迅速扩大,骨干企业迅速成长,产业实力大为增强。

根据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的数据,2012年我国安防企业已达近3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左右;行业总产值达到3,250亿元,其中安防产品产值约为1,400亿元,安防工程和服务市场约为1,850亿元;全行业实现增加值1,100多亿元,两年来年均增长18%,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过了全国GDP增速的1倍以上,也超过了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长的9个百分点。

我国安防行业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了以电子安防产品生产企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珠三角地区、以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长三角地区,以及以集成应用、软件、服务企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环渤海地区三大产业集群,占据了我国安防产业2/3以上的份额。

近年来,一批安防骨干企业迅速崛起,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例如,根据国际权威调查机构IMS的数据,中国电科52所培育并控股的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2011年全球视频监控设备市场的占有率列第一位。

2.浙江杭州安防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浙江是我国三大安防产业集群所在地之一,其中又以杭州为核心集聚地。截至2012年底,仅杭州市高新区就集聚了安防企业320余家,近年来安防产业的总收入年增长率均保持在30%以上,2012年安防企业实现总收入427亿元,净利润率达到近20%,出口创汇超过11亿美元。杭州安防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以下发展优势。

(1)专业特色优势

目前,杭州安防产业主要集中在视频监控细分市场领域,是该领域当仁不让的领导者,已经形成了一批拳头产品。在2012年底,杭州安防企业占据国内视频监控细分市场近一半份额,产品广泛应用于金融、公安、邮政、电信、交通等各领域,承担着国内80%以上百万级的视频监控项目。

(2)龙头企业优势

杭州安防产业集群已形成以海康威视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公司拥有近3,000人的研发团队,掌握视音频编解码、视频图像处理、视音频数据存储等七大关键技术。2011年,海康威视在全球视频监控领域市场占有率为5.9%,列第一位,数字硬盘录像机(DVR)产品连续多年占据全球市场的第一名,监控摄像机产品在全球市场排名第四位。2012年海康威视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净利润21.3亿元。公司从2001年底注册成立时的500万元投入发展到目前约800亿元市值,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行业、十大军工集团、浙江省和中小板市值最大的上市企业,创造了十余年内增值16,000倍的奇迹。此外,大华、大立、中威等公司也都在各细分领域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3)产业链优势

随着安防产品应用的不断扩展,杭州安防产业内涵逐渐延伸扩大,形成了集科研开发、制造生产、集成应用、运维服务等各环节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体系,具备了较强的产业链优势。一方面,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龙头企业,通过产品拓展和企业并购等手段不断完善产品线,目前已经拥有了全线监控产品和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各类专业化的安防产品生产商和集成商不断涌现,如从事民用红外热像仪制造的大立科技,数字视频光纤传输技术领域的领先者中威电子,从事安防软件和产品研发生产的银江股份、浙大网新、巨峰科技、天视智能,具有安防芯片生产线的士兰微电子,从事生物识别领域研发生产的中正生物、维尔生物,从事安防系统集成和设计施工的建达科技、浙大快威、金程科技等等。

(4)技术创新优势

杭州安防企业普遍重视技术创新,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逐步摆脱了初期的仿制、跟随阶段,进入自主开发阶段,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龙头骨干企业在数字视频处理技术、视频存贮技术、热成像技术、智能交通系统、指纹识别系统等领域,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甚至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杭州安防企业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和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53项,获国内专利授权3,725项,国外专利78项,18个新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海康威视、大立科技、华三通信等12家企业参与国际或国家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等57项安防行业标准的制(修)订。

二、关键问题探析

1.广义和狭义的安防概念界定

目前对安防和安防行业的概念界定不甚清晰,边界较为模糊,不利于行业管理、标准制订和市场秩序规范,也不利于安防行业在和谐社会、“平安中国”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安全防范技术是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安全防范行业是社会公共安全大行业中的一个分支。广义的安全防范应包括人力防范、实体防范、技术防范三个范畴。

人力防范(人防)是指利用人力发现妨害或破坏安全的目标,作出反应,并延迟或阻止危险的发生。人力防范行业主要是指保安服务公司提供人力安全防范的服务业务。

实体防范(物防)主要目的是推迟危险的发生,为反应提供足够的时间。相关技术和产品主要包括防盗安全门、金库门、防盗保险柜(箱)、各类防盗锁具、安防玻璃等。

狭义的安防,主要是指安全技术防范(技防)。安全技术防范融入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之中,使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不断地增加技术含量,以不断提高探测能力、延迟能力和反应能力。

狭义的安防行业主要包括:入侵探测与报警设备、安防系统视频信号探测与监控设备、安防系统出入口探测与控制设备、报警传输设备、车辆报警设备、防抢劫应急报警设备、防爆安全检查设备、安全技术防范软件产品、安全防范系统集成和安全防范系统运营维保服务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分类与代码》(GA/T 405—2002)中,将属于“物防”的“实体防护设备”,与上述其他产品一同列入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的范畴,没有涵盖安防系统运营维保服务的内容。

安防行业与消防、应急指挥、应急通讯、信息安全等一些相关行业之间也存在融合和交叉。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行业并不属于安防行业的范畴,而与安防行业一样同属于更广的社会公共安全大行业范畴。

还需要指出的是,近些年来,安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信息技术产业的特征。各类信息技术不断在安防行业中得到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安防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推动了安防行业对社会经济各个应用领域的渗透。例如,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云计算和云存储等先进技术,安防监控系统不但将在“平安城市”中大规模使用,还将在智慧城管、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政务督察、环境监测、应急指挥、灾害控制、智慧交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安防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之一。

2.浙江杭州安防产业集群发展原因分析

(1)企业自身

浙江是一片商品经济发达、创新创业氛围浓郁、人文底蕴深厚的沃土。当地的安防行业从业者既有对市场需求高度的敏感性和深刻的理解,又具有对技术创新执着的追求。他们牢牢抓住了安防行业中发展最快、体量最大的细分领域——视频监控,一方面敏锐地把握了市场需求特征,尤其是金融行业等国内主流市场用户的特定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视频监控从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转变的历史机遇,通过以视频编解码技术为核心的一系列技术创新,推出了超乎用户想象的优秀产品,实现了对国外竞争对手的赶超。在随后的发展中,又把握了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网络硬盘录像机、高清摄像机、智能监控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上持续创新,奠定和扩大了技术领先优势。

(2)市场培育

浙江安防行业的发展与当地安防市场的培育密不可分。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类项目是近三十年来我国安防行业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浙江的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城镇化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公安、司法、市政等政府投资类市场以及电信、交通、金融等社会投资类市场所产生的持续旺盛需求对浙江安防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拉动作用。尤其是近些年来,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等城市在城市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近期根据浙江省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委的指导部署,一批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也已经在全省各地启动,其中大多数项目中都将应用各类安防技术、产品和服务,从而又为安防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3)政府支持

浙江当地各级政府对于安防行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各级政府落实高科技和软件企业减税、出口产品退税等产业扶持政策,同时通过各种其他形式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例如,浙江省政府出台制定了智慧城市大型专用软件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方案,省、市、县共同支持组建省级重点软件企业研究院,开发用于智慧安监、智慧安居等领域的大型软件,构建产业联盟。浙江省公安厅技防办正在研究制定《促进浙江省安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切实解决广大安防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改善安防产业发展环境。

2009年12月,浙江省政府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加速推进在浙江建设数字安防产业基地,打造世界级安防产业航母。2012年5月,浙江省政府又与中国电科签署合作协议,浙江省政府承诺:支持中国电科在杭州组建安全子集团公司,并在政策、用地、子集团多元化、智慧城市示范试点机会等方面为子集团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另外,浙江省政府还与航天科工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绍兴为重点发展城市,以“智慧安居”项目为基础,打造智慧城市示范工程。

杭州市成立了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建设工作协调小组,重点制定数字安防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的总体方案、行动实施和政策,着力协调和解决数字安防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多项安防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被列入重点项目。

杭州市高新区在《物联网产业“十二五”规划》中,将安防产业列入优先发展产业,全力打造浙江省物联网产业核心区,在物联网产业园建设中规划布局了物联网安防产业基地。高新区还制定了《杭州高新区数字安防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规划(2013-2015)》,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保障措施和工作计划。

(4)产业集聚与区域结构

浙江省的软件、集成电路设计、通信设备制造等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企业量多势强,创新条件相对成熟,安防配套产业较为齐全。以杭州市高新区为例:截至2012年,高新区拥有软件及软件服务外包企业1,200家,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对全国软件基地的最新排名,杭州软件产业基地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三;在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领域,高新区拥有60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占全国产业规模的10%左右;在通信制造领域,拥有规模企业88家,形成了完整的现代通信产业链;40余家风投机构以及杭州科技银行等集聚高新区,保障了安防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

(5)智力支撑

杭州具有良好的人才与科研环境,拥有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科第52研究所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并在浙江司法警官学院设有全国安全防范职业培训中心。这些单位为当地安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例如海康威视公司正是中国电科52所孵化培育的企业,公司总经理胡扬忠曾是52所的副总工程师;浙江大立科技则是由浙江省测试技术研究所整体改制而来。

3.安防行业的信息安全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安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在信息采集、处理、存储等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突破。例如,前端摄像设备的CCD芯片一直没有脱离从日本进口的困局;在存储环节,作为主流信息存储介质的机械硬盘被美日三家公司完全垄断。核心技术掌握在他人手中,安防企业不但要为昂贵的技术成本买单,还时常遭受到货源的控制和价格的调整。更为严重的是,关键技术领域能力的不足也给我国安防行业产品自身的安全性埋下隐患,难以实现安防监控系统真正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解决核心技术缺失的问题离不开集成电路、光学、精密机电、软件算法等领域前沿性、基础性研究的支撑。目前绝大多数安防企业自身技术和资金实力有限,完全靠企业早期高投入的风险较大,企业难以承受。

三、启示和建议

(一)启示

1.启示一

内生的、排浪式的市场需求拉动和实用的、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的有机结合对于行业开拓和可持续发展十分关键。具备这样特征的行业极具发展空间和培育潜力,这对于新兴产业扶持对象的选取具有启示意义。

安防行业之所以在中国取得快速的发展,正是市场拉动和技术推动高度契合、双重作用的结果:在市场方面,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公安、金融、能源等应用领域对新型安防技术手段的迫切需求产生了强大的拉动力;其后,平安城市建设以及奥运、世博等重大工程项目进一步刺激产业的发展;近期,平安城市、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化推进以及居民对自身安全的关注和消费升级,又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技术方面,安防行业龙头企业不断汲取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各类先进技术,较好地满足了市场对安防产品和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近期又通过融合物联网、大数据处理、云计算云存储等新一代技术,不断地推动和引领市场的发展。

2.启示二

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创新体系的支撑。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区域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创新五大创新子系统及其相互之间的无缝连接。

作为我国安防行业的优秀代表,浙江杭州安防产业集群近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创新体系的建设。作为技术创新核心主体的龙头骨干企业敏锐地感知到了市场需求特征和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并秉持“开放式创新”的理念,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伙伴等相关创新主体展开了长期深层次的合作,较好地解决了技术来源、技术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技术创新的三大核心问题。同时,这些安防企业之间形成了天然的专业分工,深耕细作各个细分市场。即使在同一领域,龙头企业之间的你追我赶也形成了良性的互动,促进了行业整体水平的不断发展。另外,一些安防企业还积极探索军民技术和市场之间的相互转化,找到了一条“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路子。省市区各级政府则多年来持续不断地通过集聚政策资源、优化引才环境、创新政府职能、建设创新服务平台等手段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总而言之,浙江杭州安防产业集群的各类主体在创新体系中都有着明确的定位和深度的协作,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这些创新体系建设经验对于我国其他行业的培育和转型升级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二)建议

1.对国家层面的建议

(1)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重视安防在建设和谐社会、“平安中国”中作为重要基础设施的技术支撑作用,更加关注安防行业和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加强产业规划、科技项目、创新奖励、人才培育和引进、投融资对接、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制定和落实。

(2)安防产业的迅速做大,既得益于技术创新的推动,也是城市化建设、行业应用和居民消费升级等市场拉动的结果。在许多行业内外需不足的今天,对安防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各界都应倍加珍惜,加以进一步培育,使之更健康地发展。

(3)组织打造“官、产、学、研、用”合作和产业联盟。在技术研发端: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及联合体,设立重大专项扶持项目,集中突破关键应用技术;依托重点院校,开展基础研究,对前瞻性的科研项目课题设立重奖。在市场应用端:继续大力倡导政府和行业示范应用,在重点部门和行业鼓励国产化优先,推动自主可控安防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在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方面考虑给予龙头骨干企业特批。

(4)在制订行业标准时,应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主,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参与,以市场化而非行政手段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和推广。

(5)探索在保安等人力防范领域的政策创新,给予企业更大的支持,促进安防企业运维服务发展和商务模式创新,推动安防更广泛地走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

2.对当地省市区政府的建议

(1)面向行业和企业设立专项基金,扶持重大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应用,适当减免企业相关税费;面向个人,特别是研发和管理人才,给予适当的个税返还,加大人才购房货币化补助,优化对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方面的服务。

(2)安防产品与众多的行业应用是密不可分的。建议政府能给予安防企业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行业应用的特点,以利于企业制定优秀的行业解决方案,条件成熟的可以与应用单位联合组建实验室。

3.对安防企业的建议

安防企业应加大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高度关注安防行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可能发生的变化,特别是重视业务模式从单纯的产品业务转向系统和解决方案,并向综合运营服务以及融合应用服务发展的趋势;积极在海外新兴市场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创造更好的体制机制条件,做大做强产业板块,如中国电科集团正计划依托52所和海康威视公司,通过资源整合和业务培育,打造代表国家水平的安全电子产业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