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绚丽 许海英 杨晓明 李亚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 222004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在西医中称为颈神经根综合征,属于常见的一种颈椎疾病,发病率在颈椎病中占50%~60%,在>40岁的中老年人群中最为多发〔1〕。主要是由于颈椎的慢性劳损,导致颈椎周围组织韧带发生病变,使脊动脉或神经根受损或受压等刺激所引起的反射障碍和运动障碍,以上肢麻木、根性肌力障碍、腱发射改变、手臂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2〕。该症在中医学中属于“项痹病”“颈肩痛”的范畴,可根据病因分为虚实两方面,虚症是由于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导致气血亏虚,不足以濡养筋骨,加上外邪侵袭而引发本症。实证主要是外邪侵袭,而体内经络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最终引发该症〔3-4〕。《黄帝内经》曾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可见不良姿势也是引起该症的原因,长期的不良姿势易导致气机运行不畅,耗伤气血,加之机体正气不足,无力抵御外邪,使邪气乘虚内攻,气血瘀滞于局部导致血瘀,久而成痹〔5〕。临床多采用牵引、局部按摩等为非手术的治疗,但往往忽略患者在康复护理中的主观能动性,使护理工作过于盲目和杂乱,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欠佳,从而影响治疗效果〔6〕。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在CSR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CSR患者11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各55例。常规组男33例,女22例;年龄38~75岁,平均(58.62±12.18)岁;病程1~15年,平均(4.56±1.23)年;婚姻状况:已婚35例,未婚15例,其他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及以上25例。中医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5~76岁,平均(57.93±13.63)岁;病程1~15年,平均(4.56±1.23)年;婚姻状况:已婚33例,未婚16例,其他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及以上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纳入标准:①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②生命体征稳定,③意识清晰具有正常的认知及言语功能,④无精神疾患或心理障碍疾病,⑤患者或家属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合并血液疾病,④参与过类似研究。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常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环境护理以及病情指导等,中医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具体方案如下。

1.2.1建立护理小组 成立由主治医生1名、护士长1名、护士2名的共同组建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组内所有成员均具有5年以上的疾病治疗经验及呼吸科护理工作经验,具有充分的耐心与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明确组内成员的护理工作,强化组内成员之间的配合度,要求组内成员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每日探讨,以利于不断完善和调整护理方案,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采用集中讲课的方式对小组人员进行统一的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CSR的专业知识及理论,以及CSR患者的护理要点和技巧,重点培训中医特点治疗与护理的核心内容,包括观看操作技能的视频、操作示范及注意事项,培训项目主要有中医特色护理中的特色手法、膳食指导、康复训练、生活起居指导、情志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方面,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小组讨论、专家咨询与查阅文献后,共同制定中医特色护理的具体方案流程。

1.2.2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实施 (1)特色手法:①理筋手法:指导患者端坐于椅子上或床面上,护理人员用双手用力握拳,在患者的颈肩部及双上肢处往返推送按摩8~9次,随后使用一指禅手法在患者的双侧风池穴和阳性反应点处,用手指点按25~30 s,再用拇指分别点按患者双侧的风门、肩中俞、风门、肩髃、肩井、曲池、列缺、内关、合谷、后溪等穴位各穴位维持10~20 s。最后再用双手拿捏住患者的双侧上肢,在其腋窝于三阴经部位,弹拨刺激3~5下,并用中指放置在患者的百会穴处,使用震颤的手法使其产生高频率的振动1 min左右,1 d/次,10次/周期。②正骨手法:以患椎棘突向右偏歪为例,指导患者充分的放松颈部肌肉,首先用单手拇指触诊的方法来明确患者偏歪的颈椎棘突位置,随后用左手的拇指的桡侧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嘱咐患者将头颈部向前屈至35°角,再向左侧偏至45°,随后用右手扶住患者的左脸和颏部。用右手掌用力向上推,使患者的头颈部沿着矢状轴上旋45°,同时用左手的拇指往左侧顶颈椎偏歪棘突处,待其发出响声并感觉到下棘突向左移动后,指导患者将头部保持中立,将两侧保持放松,为其顺压韧带和棘突。1 d/次,10次/周期。(2)膳食指导:在中医中可将CSR患者进行辨证分型,主要有风寒痹阻、肝肾不足、痰湿阻络、气血亏虚及血瘀气滞等五种证型,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特点和身体营养需求,为患者实施个性化的膳食指导,选择合适的食物,因症而食、因人而食,从而促进患者康复。①痰湿阻络型:证型特点:痰瘀阻络、风痰上扰膳食特点为清热除湿、舒筋活络、健脾化痰,食物可选择扁豆、薏米仁、苦瓜、冬瓜、绿豆、海带、梨、橘子、枇杷、薏米赤豆山药梨汤等化痰除湿之物;忌暴饮暴食、肥甘厚味及助湿生痰食物,如西瓜、香瓜、黄瓜、红薯、麻辣烫、辣椒、鸡蛋、牛奶、猪肉等。②气血亏虚型:证型特点:气血虚弱膳食特点为益气养血、补气养阴,食物多食用易消化、高营养的食物,如黑枣、桂圆、红枣、桑葚、胡萝卜、核桃、莲子、瘦肉、鱼类、禽肉、黄芪桂圆枸杞粥、人参红枣粥、薏米赤豆粥等;忌刺激之物,如腌菜、榨菜、烧烤、生煎、油炸、熏肉等。③血瘀气滞型:证型特点:经络运行不畅、气血阻滞不通膳食特点为温热益气、活血化瘀、健脾通络,食物选择鲤鱼、黄鳝、丝瓜、莲子、黑豆、白菜、木耳、蜂蜜、田七炖鸡、莲子粥、山药、柚子皮、山药丹参桃仁粥、川穹当归粥等;忌燥热及高糖食物,如芒果、狗肉、菠萝、烧烤、辣椒、咖啡、浓茶、烟、酒等。④风寒痹阻型:证型特点:风寒交错、经脉不通,膳食特点为祛风散寒、温经化湿,食物可食用萝卜、冬瓜、干姜、狗肉、辣椒、牛肉、羊肉、银耳、陈皮生姜炖梨蜂蜜生姜茶、葛根五加粥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的食物;忌如菜油、豆腐、香菇、带鱼、螃蟹、南瓜、竹笋、鹅肉、鸭蛋、牛肉、鸭肉等生冷凉性食物。⑤肝肾不足型:证型特点:肝肾阴精亏虚、经脉失去濡养,膳食特点为滋补疏肝、填津补肾,食物选择淡菜汤、芝麻、香菇、甲鱼、核桃、枸杞、百合、银耳、猪腰、花生、木耳、玫瑰花、红枣、五子羊肉汤等营养丰富、补肝肾的食物;忌油腻、辛辣、甘甜食物,如西瓜、韭菜、大蒜、西瓜、香瓜、黄瓜、红薯、荔枝等。(3)中医康复训练:①大鹏展翅:指导患者双手十指交叉,双臂向外开展,将掌心扣在头的后部,随后用力将头颈往后仰,用肩臂用力把头向下压,保持 5~10 s,之后放松复位,反复做25次为1组,2组/d早晚各一次。②翘首望月:指导患者保持站立位,将两手叉在腰部,双脚分开保持与肩同宽,把头转至左后上方,两眼跟随头部看向左后上方,保持5s秒后再将头项逐渐转至右后上方,两眼也看右后上方,整个姿势就如回头望月状,保持5s后复位,反复10次为1组,3组/d。③苍龟缩颈:指导患者双臂自然下垂,放置于身体后面,最大程度地将胸部往外扩、耸肩,随后又将头部后仰,并往下缩,嘱咐患者双目保持直视头顶的正上方向,使其颈背部肌肉强力的收缩,维持5 s,之后放松回位,整个姿势就似乌龟将头缩回身体状,连续做20次为1组,2组/d早晚各一次。(4)生活起居: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作息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使机体脏器生理功能和代谢维持平衡,纠正患者不良的健康行为,嘱咐其尽量不要躺在沙发阅读、看电视等,伏案工作者最好每隔1h就停下休息,做头后伸动作,用手在颈后侧做上下进行按摩5~10 min,以缓解颈后侧的肌肉和韧带疲劳。同时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正确的睡姿,睡眠时胳膊不宜同时放在头上,避免影响血液循环,正确的睡姿应使头颈部保持仰伸位,腰部及胸部自然的曲度,双髋及双膝呈屈曲状。(5)情志护理:根据中医特色护理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情志护理,多给予患者情感交流为其开导郁结,劝导患者少动怒以保持肝气顺达,对周围事物正确看待,多与他人沟通,避免生闷气,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同时应多引导患者多进行户外娱乐运动,进行自我疏泄及情感倾诉,如下棋、唱歌、跳舞等。多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如呼吸练习、听广播、聊天、阅读等,还可为其选择轻松欢快、情调喜悦的音乐,帮助患者愉悦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如“春江花月夜”“喜相逢”“松花江上”“阳关三叠”“百鸟朝凤”25 min/次,2次/天。针对多梦易醒患者选择使其精神畅快的音乐,如“茉莉花”“好日子”等,为失眠患者临睡前可播放“假日的海滩”“二泉映月”等舒缓的音乐,并避免外界刺激,每次30 min。(6)出院指导:出院时为患者整理病历资料,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表,并给予相关的出院指导,如告知患者在院外多晒太阳、保证睡眠和休息时间,避免受风寒和潮湿。夏天应尽量避免颈部直接受空调和风扇的冷风,生活中出汗后勿用冷水直接冲洗头颈部或在凉枕或冰枕上入睡。最后叮嘱患者在家应坚持颈部的康复训练,并告知科室的电话号码,有疑问时为患者提供正确有效的解答,嘱咐其定期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7〕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定,该量表主要包含症状(8分)、工作和生活能力(3分)、体征(6分)、手的功能(0~2分)等四个维度,满分2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越轻。②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定,其中包含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等四个维度。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肌力、肢体功能与颈部均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有明显的减轻和缓解,存在轻微的手麻、颈肌痛症状;好转:症状得到缓解,颈肩、背与肢体的疼痛和功能得到改善;无效:体征和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③疼痛程度: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NRS)〔8〕和视觉模拟量表(VAS)〔9〕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NRS量表分数0~10分,0分无痛感,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VAS量表分数0~10分,其中0分无痛感,0~2分轻度痛感,3~5分中度痛感,6~8分重度痛感,>8分剧烈痛感。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④满意度:采用该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不满意、一般满意、较满意、非常满意等四个维度,总分100分,≤60分不满意,61~79分一般满意,80~89分较满意,≥90分非常满意,总满意度=(一般满意+较满意+非常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程度情况比较

干预后中医组的疾病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程度比较(分,

2.2 两组NRS、VAS评分比较

干预后中医组的NRS、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NRS、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疗效评分

干预后中医组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疗效比较〔n(%)〕

2.4 两组满意度评分

干预后中医组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CSR的病因机制古代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分为内、外因素,内是由于机体的正气不足,外则是由于外伤、劳损或外感风寒湿邪,机体的正气不足以致于无力抵挡外邪侵入,使风寒湿邪乘虚攻内,正气被阻无法宣行,气滞则血瘀,久则成痹〔10〕。《证治准绳》曾曰:“颈项强急之证,多由邪客三阳经也,寒搏则筋急,风搏则筋弛”,《素问·痹论》岐伯云:“风、湿、寒三气夹杂而至合而为痹也。”〔11-12〕。然而《张氏医通·卷五》曾指出:“肾气不循故道,气逆挟脊而上,致肩背痛,或观书对弈久坐而致脊背痛。”“由挫闪及久坐而致颈项不可转移者,皆由肾气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有风、有湿、有寒、有闪挫、有瘀血气滞、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上述表明本病的机理与机体局部经络阻滞和脏腑功能失调均密切相关〔13-15〕。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过度依赖以及低头伏案的时间过长,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气血瘀滞于局部,不通则发痛,致使临床CSR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且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16〕。因此如何为患者更快、更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发病率及复发率成为医学界的研究重点。

西医对于该症的治疗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主要是针对患者显著症状进行对症治疗,虽然能为患者解决表面部分症状,但无法做到根治,致使病情反复发作,同时长期的使用西药,对机体的不良反应较大,使患者的预后及满意度欠佳〔17〕。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因具有操作方便、范围广泛、实用简单、效果好等特点,近年来被临床广泛运用和推广,得到了诸多患者的接受和满意,获得了理想的治疗价值。中医特色护理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和辨证施护的临床思维,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强调以整体观念作为护理指导,通过对患者病情及体质进行综合的分析,辨别不容的证型,从中医技术操作、饮食、情志、康复锻炼及生活起居等多个方面入手,为患者制定并实施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使中医特色和优势充分的得以发挥,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疾病程度,提高治疗效果的目标〔18〕。

CSR发病后由于颈椎发生劳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从而会引发一系列功能障碍,且患者多会伴有颈背疼痛、手指发麻、上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头晕、甚至视物模糊及吞咽困难等不良表现,《灵枢·刺节真邪》中提出:“虚邪偏客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素问生气通天论》日:“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19-20〕。可见患者体内气血不足、肝肾阴虚、痰瘀痹阻经络、经筋失养及阳气被损等原因是产生以上症状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首先通过中医特色手法治疗为患解除颈肩部肌肉的痉挛程度,改善气血循环并促进神经根水肿的消除,其中正骨手法以其用力巧、见效快的特点,可有效纠正棘突和颈椎关节的紊乱,使其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使脊柱建立全新的内外平衡系统,气血得以流通,达到“通则不痛”,为患者缓解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从而减轻痛苦的疗效。相关研究显示,多数患者在患病后常因疼痛和乏力导致无法入寐,加上日常中肢体障碍等原因使得心情焦躁、情绪变化波动较大,在中医学认为,不良的心理状态皆属于“郁证”,清代何梦瑶曾提出:“郁者,滞而不通之意,百病皆生于郁,有怫郁,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化不化,或郁于气,或郁于血,病斯作矣”。因此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患者的病症类型给予个性化的情志护理,通过为患者安神定志、调情易性、情志疏泄、顺情解郁和开导移情等方式,结合不同类型的音乐疗法,激励患者积极信心,刺激其思维发展,改善其心理状态。中医认为,饮食不节、起居规律紊乱、生活行为等因素,在疾病的康复与治疗过程中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良的饮食习惯和日常行为以及起居规律均会导致疾病的加重,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本研究根据患者的不同病证对患者实施“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补者泄之”的饮食护理,给其补充营养的同时,促进疾病的康复。加上生活起居指导和颈部康复训练,使患者得到更针对性的巩固治疗与护理,最大程度促进了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及预防意识,提高了患者的自我调护能力,从而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了疾病的复发风险,使患者从根本上得到有效且持久的康复。结果显示,中医组的疾病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NRS、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干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表明中医特色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疾病的严重程度,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CSR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满足了不同程度疾病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做到了同病异护,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更精细、完善的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康复,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