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馨予

[摘  要] 德育不仅仅指向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情操等,更指向美好生活、生命健康成长. 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发掘学科德育因子,丰富学科德育方式,优化学科德育过程,催生学科德育评价;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学科的育人价值. 坚持学科全面德育、全员德育、全程德育,是学科教学的应有之义和应然之举.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科德育;立德树人;渗透融入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要依靠“道德与法治”这一专门课程,所有的学科课程都有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 德国着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具有‘教育性”[1]. 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渗透德育,是学校立德树人的基本路径. 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学科内容中的德育因子,应用诸种德育方法,对学生进行良好德育,从而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品质、法治文化等. 坚持学科全面德育、全员德育、全程德育,是学科德育的应有之义和应然之举.

发掘学科德育因子

实施学科德育,要从学科教学内容、学科教学场域、学科教学主体中发掘德育因子. 其中,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就是学科教学内容,或者窄化说,就是教材内容.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数学学科是一门理性学科,理性学科主要发展学生认知,与培育学生的情感、意志,引导学生的行为无涉,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数学学科兼具应用性价值、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在培育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 初中数学学科内容尤其是数学教材中蕴藏着诸多德育因子,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共同发掘.

初中数学学科中的德育资源、素材、内容主要包括能体现数学之美、数学之真、数学之善的相关内容,包含数学史、数学背景、数学文化、数学精神,以及数学观念、数学模型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数学德育的良好素材,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培育数学情感、数学价值观等. 对于一些不直接的德育内容,教师可以加工,使之发挥出育人功能. 例如数学学科中的“对顶角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勾股定理”“无理数”“方程”“杨辉三角”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数学科学教育、数学历史教育、数学求真教育的良好载体和媒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将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变为“教育形态”,再将数学知识的“教育形态”转变为“生命形态”……通过这种转化,数学学科知识就能引发学生火热思考.

初中数学学科中的德育因子是丰富的. 教师充分发掘数学学科内容中的德育因子,能打开学生的数学学科德育学习视域,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数学之真、数学之美、数学之善. 学科内容育人是一种最为直接的育人方式,能让学生直接感受、体验到知识中所蕴含的德育倾向、德育观念、德育文化和德育精神.

注重学科德育方式

学科德育是德育的一种特殊形态. 如果说德育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静态德育,那幺德育方式、德育过程就是一种动态的、生成的德育. 传统的学科德育方式,往往是一种“填鸭”“灌输”“说教”“贴标签”的方式. 这样的德育方式有一种“为了德育而德育”的嫌疑. 德育应当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 学科德育不应当采用传统的“附加式”“链接式”,而应当采用“融入式”“渗透式”,这样的德育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学科味”,还能让学生体验到“德育味”.

“融入式”“渗透式”德育,是一种自然的学科德育方式,也是最为常态的学科德育方式. 采用这样的德育方式,在德育过程中,学生一边从事着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一边潜移默化地实现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 因此,“融入式”“渗透式”德育是高境界的德育方式,是最能发挥长期作用的德育方式. 比如教学“勾股定理”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也能理解“赵爽弦图”,因此教学重点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赵爽弦图”,也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赵爽弦图”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奥妙,还在于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赵爽弦图”之美,在于启发学生深度思考:中国在公元3世纪就能独立证明勾股定理,这说明了什幺?为什幺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是以“赵爽弦图”为基础设计的?通过这样的发问,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悠久的数学历史,引导学生认识勾股定理的发展历史,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再如教学“正数和负数”“乘方与开方”“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等相关内容时,不仅仅要从学科知识的本质上去引导学生认知,更要从学科知识的关系上引导学生把握、洞察,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这种依靠学科知识的德育,相比较于专业性、专门性的德育课程,更具一种内在的生命力.

“融入式”“渗透式”德育,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数学学科学习的创造性. 在数学德育过程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感知、启迪学生的思维、催生学生的想象.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数学学科知识本身之美、之善,还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数学学科知识的诞生过程之美、之善.

优化学科德育过程

学科学习过程是学科德育真正展开、实施的过程. 初中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与数学学科内容对话、交往的过程,还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对话、交往、互动的过程. 相比较于学生与数学学科内容的对话,师生、生生对话更能彰显对话的本真内涵. 在数学学科对话中,对话不仅仅是言语的你来我往,对话更彰显平等的、自由的精神[3]. 在数学学科德育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情境等. 可以这样说,良好的德育过程能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生成,而不良的德育过程则会阻碍学生德育素养的生成,甚至会对学生的德育素养产生一个不良的影响.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加权平均数”这一部分内容时,当出示一组数据后,教师这样提问:“如果我们以算术平均数作为选拔的标准,某某小队能胜出吗?如果要保证某某小队胜出,可以怎样制定选拔标准?”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尽管能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能有效引出“加权平均数”,还能让学生有效区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但它有一种“反公平”“反公正”的嫌疑. 因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形成这样一种“初印象”:为了保证胜出,我们可以不尊重原来的规则,可以肆意地修改规则;为了保证胜出,我们可以主观地制定各种评价标准,设计出对我们有利的评价标准,应用对我们有利的评价手段,等等. 而如果教师能换一种教学方式,例如让学生比较“算术平均数的一组数据”和“加权平均数的一组数据”,并且启发学生“应用怎样的一组数据更科学、更合理”,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催生学生的数学想象,还能在学生心中种植下“公平”“公正”的种子. 这种“公平”“公正”的种子会在学生的心中发芽、生长,成为学生数学素养、道德素养、公平正义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潜移默化的、有效的德育将对学生后续学习、生活等产生深远影响.

学科德育既可以采用显性引导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隐性熏陶的方式. 好的学科德育过程,一定是一种无痕的教育过程,一定能让相关的德育价值观植入学生的心中. 德育过程不仅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 实施学科德育,优化德育过程,要注意两方面的不良倾向:一是过度注重德育,而让学科德育丧失了“学科味”,成了赤裸裸的、空洞的、无力的说教德育;二是学科教学遗忘了德育,让德育资源、素材白白流失,让德育机缘擦肩而过,错失了良好的德育时机.

催生学科德育评价

学科德育评价包括学科德育内容的评价、学科德育方式的评价以及学科德育过程的评价等. 学科德育评价要充分发挥学科德育的功能,彰显学科德育的价值;要倡导“教学评一体化”,让德育评价紧紧围绕学科德育的目标、内容展开.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丰富评价的内容,丰富评价的形式、方式,拓展评价的时空,让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德育学习力、实践力的提升,真正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生成、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力避“功利主义”倾向,力避“去数学化”倾向,要警惕学科德育异化为纯粹的说教德育. 在初中数学学科德育过程中,评价不是为了证明、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和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要让数学学科德育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针对性. 通过学科德育评价,涵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寻求德育的链接点、延伸点和拓展点,通过德育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同时渗透、融入相关的正确观念;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内容、学科学习过程、学科学习作业受到良好的教育.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从算式到方程”时,紧紧地扣住“描述性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对相关的命题进行辨析,从中提炼出两个重要的关键词——“未知数”和“等式”. 但是这样的教学仅仅能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外部表现性特征. 为了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辩证认知,发展学生的关联性思维,另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认识“方程本质”的:方程是为了寻求未知数,寻求一个与已知数有关系的未知数,是借助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关系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在这位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寻找“关系”的过程. 当学生成功地寻找到数量关系并列出相应的方程后,教师引导学生适时展开评价,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的视角去体会联系. 有时候这种联系比较明显,有时候这种联系比较隐秘,需要师生共同深度发掘. 在评价过程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一种关联性数学思想,逐步建立起一种普遍联系的数学观. 这种普遍联系的数学观,就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普遍关联教育的重要基础.

评价是初中数学学科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评价,不仅能给予学生数学学习以动力,更能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 可以这样说,评价深度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影响着学生的德育观、价值观的生成. 在德育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由对话、交往. 同时,教师要在学科德育过程中处处引导、示范,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人文素养等. 教师要通过评价,将立德树人这个教育目标落实到位.

德育的重要性毋庸赘述,德育应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德育不仅仅指向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情操等,更指向美好生活、生命健康成长. 初中数学学科教学必须融入德育.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科德育的重要性,坚决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学科的育人价值. 初中数学学科德育,不仅仅可以“以知育德”,更可以“以美育德”“以德育德”. 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正确的学科德育方法,真正做到“心中有理念”“手中有行动”. 学科德育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

参考文献:

[1]陶爱萍.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小学教学研究,2019(27):59-61.

[2]孙志贤,谷林,刘奇.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的巧思妙做[J]. 天津教育,2021(19):48-49.

[3]徐益锋. 实践儿童立场视野下的“活德育”[J]. 教学与管理,20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