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纪君

摘要:京津冀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一体化的进程中,天津、河北可以承接一些北京的功能,使北京日趋严重的城市病得以缓解。京津冀经济区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河北省,环抱京津,在京津环渤海区域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主要讨论了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功能承接作用,以及在这一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更好地发挥河北省的比较优势促进京津冀协同高效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承接功能;河北省

一、引言

如今,京津冀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次,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在积极筹划如何更好地实现全方位的一体化。北京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城市病,如交通拥挤、人口快速膨胀、住房紧张等,解决北京城市病的思路是要剥离出北京的一些功能,减少北京的压力。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天津、河北可以承接北京的部分功能,但是这并不应该成为它的根本目的。京津冀一体化应着力实现三地协调快速发展,调优产业结构,加强交流与合作,各自发挥比较优势,最终实现全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河北省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首都功能疏散和战略开展的重地,必须把握好在京津冀一体化大格局中的定位,切实承担好相应的义务,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部门、各地区的承接工作,切实发挥好比较优势,全面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与北京、天津形成优良的协作发展模式。

二、 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

河北省是全国惟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拥有487公里长的海岸线和132个岛屿,海岸带总面积10364平方公里,是华北和西北的重要出海通道。河北省的土地、石油及矿产等自然资源相当丰富,可以作为相关产业的生产地,相应地减少了资源的运输成本与开采成本。

(二)区位优势

河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环抱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加强了各地贸易的流动性。同时,拥有环渤海的港口优势,便于开展进出口贸易。就保定而言,与北京、天津正好构成等边三角形的区位格局,在这个等边三角形上可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资源利用效率最优化。

(三)交通运输条件优势

在河北省境内已经建成了相当完备的交通运输设施,连接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铁路,方便了河北省与各地经济、贸易及文化的交流和沟通。目前河北省正在完善石家庄机场和山海关机场设施,建设邯郸、承德、张家口、秦皇岛等支线机场,基本形成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干支结合的航空网络。

三、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功能承接

2014年3月份,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该《意见》指出河北省将做大保定城市规划,确定保定、廊坊为主要首都功能疏散承载地,其中保定主要集中建设承接首都行政功能;石家庄、唐山主要是加强重工业发展、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承德、秦皇岛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沧州、张家口加强自身发展。

总体上看,河北省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处于劣势,经济发展水平较北京、天津有很大差距,一直以来河北省都是扮演着服务北京、天津的角色,自身发展进程很低,这将严重制约着一体化进程。河北省应在服务一体化进程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经济文化建设,努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好地推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京津冀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区划问题仍然存在

京津冀属于三个不同的行政划分区,政府考核指标也是以各个行政区划为单位考核,这样就会存在三地的利益不一致问题,各个地方都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忽略整体的效益最大化,不利于京津冀的协同有效发展。就河北省而言,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在承接北京功能时处于被动地位,而且一些搬迁至河北的企业大多数是生产部门,污染程度较高,而总部留在了北京,这些企业为河北省带来的税收收入较少,大部分税收收入还是留在了北京。这样,河北省就不愿意接受这些企业,但是从总部经济的角度考虑,北京适合建设成总部经济聚集地,而总部周围的地区分布着企业各个生产部门,这样能使效率最大化。但是由于行政区划、考核指标等的制约,目前的企业分布还处于低效率状态。

(二)河北区域创新能力有限

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与新服务的能力。它不仅是区域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而且也是解释地区经济繁荣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目前来看,河北省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与其处于环渤海、环京津的区位优势不协调。同时,河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缺乏、人才素质普遍较低及劳动生产率较低,这些说明了河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比较低,竞争优势微弱,导致河北省无法真正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

(三)人才流动的问题

人才是提高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生产力、竞争能力的根本动力,因此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至关重要。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河北省是人才的净流出地区,而京、津是人才的净流入地区,使得河北省培育出来的人才提升了京津地区的人力资源,促进了京津的发展,这会使京津冀的发展更加不平衡。河北省人才存在三缺现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短缺、适用型效益型人才短缺、创造开拓型及管理人才短缺,而且专业技术人员人才供给量呈下降趋势。

(四)预期效果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问题

京津高密度的产业集群已经严重影响了京津整体优势和区域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如果北京能将一些较为低端的产业适度外迁至周边城市,不仅可以带动一个城市发展,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北京某些中心区的人流密度。近期确定的动物园批发市场迁至廊坊就是处于这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可以促进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实现与北京的产业对接助力首都发展;另一方面将有效改善北京市中心城区功能集中、人口过度聚集的状况,以达到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目的。但是,结果不一定会和预期一致。根据调查统计,大部分商贩表示,一旦“动批”搬迁,宁愿改做别的生意也不一同搬迁至廊坊,部分零售商表示不会去廊坊的“动批”进货。当然,这些说法不无道理,北京四通八达,全国各地到北京都十分便利,同时“动批”面对的主要是各高校的在校生及各地的批发商,搬迁至廊坊会使其顾客群在一定程度上急剧下降,商贩的利益受损,原来的顾客群也会寻找另一批发市场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一来“动批”的搬迁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所以在承接相应功能前,应该做好充分准备,考虑到可能带来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确保结果不会与预期结果大相径庭,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五、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做法

(一)打破行政藩篱,破除三地分别考核制度

国家应设立相关机构专门负责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同时统一三地的考核指标,将京津冀真正打造成为利益相关的一个整体。只有整体利益较个体利益被优先考虑,才能真正实现各地利益的统一。同时,政府要在尊重个体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关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法规,做到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区域协调,提高各地区的积极性。

(二)建设京津冀交通设施一体化

虽然目前连接京津冀的铁路、高速公路、高铁等比较发达,但是多数铁路需要绕过北京才能到达目的地,这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建设成本。同时,京津冀应利用好已有的良好基础,加快建设石家庄、唐山、张家口及承德的直达高速公路,或者开通这几个城市的城际列车。并且,连接京津冀的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应适度降低,减少三地的贸易成本,加强区域经济的联系。只有交通运输发达便利,才能减少空间不灭性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京津冀应尽快改善教育管理体制,推动技术创新

高校在三地的分布呈现京津高校数量多、质量高,而河北高校普遍质量偏低的局面,京津冀应加强高校优秀资源的交流、沟通,围绕本区域已具备的先导技术、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强大优势,借助北京科技开发和综合配套能力强、天津科研成果转化条件好及河北基础研究有一定特长等优势,建立科技开发与成果转换、主机生产与零部件配套的“区域协作”。

(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河北省以电力、汽车、化工、钢铁为主导产业,正处于经济增长的成熟阶段,而京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主要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航空工业等,处于经济增长的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对于三地的经济增长阶段不同,要合理分配相关产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河北省可以集中发展第二产业,北京将其相关性质产业移出,同时发展总部经济及现代服务业。天津则可以利用港口优势发展对外贸易。这样可以降低京津冀的产业相似度,利用各自比较优势,更好更快地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盼盼.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发展战略分析[J].经济论坛,2010(08).

[2]宋之杰,施小平,刘 楠.京津冀一体化下的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河北学刊,2008(11).

[3]熊凤平.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人才流动分析——基于河北视角的研究[J].特区经济,2007(05).

[4]梁晓林,谢俊英.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变、现状及发展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11).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