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是第45届世界邮政日。今年的主题仍然是:“情系万家,信达天下”。这一主题,形象地展示了邮政根植于社会、服务于公众的宗旨意识,充分地表明了邮政始终高举普遍服务大旗,不断满足社会用邮需要的不懈追求,真实地昭示了邮政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公民基本通信权利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邮政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近年来,内蒙古邮政紧密把握地方发展“脉搏”,把“坚持科学发展,服务和谐社会”理念贯穿于内蒙古邮政发展之中,始终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忠实履行繁重的普遍服务义务,同时关注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用邮需求,服务和谐社会,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勇挑重担 不辱使命

农村邮政服务是邮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邮政局所承载着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的重要节点。我区地广人稀,特别是广大农村牧区经济文化相对欠发达,邮政仍是社会信息交流、文化传播、经济联系的重要手段。全区邮政有922处网点分布在农村牧区,占全部网点的54%,而90%以上的农村牧区网点长期亏损,邮政业务收入只能解决维持生产的一小部分。

此外,我区地域跨度大,从最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到西部的阿拉善盟,邮运成本远远高于全国各地。每百元邮递类邮政收入的邮件运输成本高达122元。我区与8省毗邻,邮路长度极长,从全国来讲,邮路组织难度较大,运营成本远远超出全国其他省的一般水平,与其他地域面积小、人口密度高的省份相比,我区落实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难度更大。全区边防线长达4200公里,边防哨所普遍远离邮政局所且极为分散,邮政投递需付出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此外,加上因机要通信、义务兵免费信件、党报党刊发行等其他方面因素导致的全区邮政每年政策性亏损约7亿元。内蒙古是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乡镇通邮、党报党刊投递、机要邮件收寄和投递等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的需求程度及要求也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使我区在落实过程中所承担的成本支出较大。

尽管如此,为了保障边远农村牧区人民群众的基本通信权利,为了将党报党刊及时送到千家万户,为了将亲人的问候关怀送到遥远的边防哨所,内蒙古邮政仍忠实履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把抓好邮政普遍服务同发展生产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不仅丝毫没有降低服务质量标准,而且千方百计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内蒙古邮政公司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邮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的指示,切实保障广大农村牧区居民的邮政通信权利。我区农村乡镇邮政局所不足、基础网络薄弱,已成为制约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增强和水平提升的突出问题,成为阻碍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进程的突出矛盾。因此,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工作对于我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更重大和更积极的意义。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其列入自治区2011年“十项民生工程”之一。各盟市邮政分公司积极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联系,落实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的选址、土地划拨、建设等工作。截至2014年8月底,全区146处补建局所已竣工133处,竣工率为91.1%,已完成验收113处,占总计划数77.4%。目前全区共有邮政局所1705处,其中直接为农牧区服务的营业网点达到了922处,基本满足了边远农牧区人民群众的用邮需求,确保了党和政府的政令畅通和先进文化、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保证了人民群众的通信权利。

服务民生 助推和谐

民生问题,大到衣食住行,小到柴米油盐,无一不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从而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稳定。邮政部门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部门,适应时代,发挥优势,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邮政基本的服务同时,满足了他们多样化、个性化的用邮需求,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服务民生”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和应景之策,而是邮政永恒的主题。

邮政的信息传递、物资交换、货币流通三大功能,使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拓展,业务种类不断丰富。为了满足广大用户日新月异的用邮需求,内蒙古邮政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业务种类不断增加,由原来的函、包、汇、发等传统业务拓展到邮务类、速递物流类、金融类三大业务板块12大类几百项业务,可以说,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用邮需求,也极大地丰富了邮政业务的内涵和外延。

邮政服务的“亲民性”和“普遍性”,具有关注民生的天然优势。“服务”二字,对于邮政来说,涵盖的内容已经超过了企业的具体行为。百年邮政,扮演的角色是“鸿雁”,“为人民服务”自古有之。百年传承,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亲情、联系社会的使者与桥梁。纵观现代邮政,仍然没有离开服务的内涵,折射着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承载着历史、人文的积淀与情感的寄托与表达。

邮政的服务网络和优质服务功能,是邮政企业服务政府惠民工程的基本条件。近年来,邮政部门开展了以“服务大众、贴近基层”,符合国家“服务三农”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为定位的渠道建设——便民服务站建设,以进社区物业、进企事业单位、进百姓家庭及进社会商超的“四进工程”为切入点,通过统筹空间布局、整合渠道资源,加快渠道拓展,丰富便民业务种类,全力建设覆盖城乡、惠及民众、政府满意、多方共赢的便民服务平台体系。目前已初步建成了集自有网点、便民平台、电子渠道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是内蒙古市场上代收种类最全、覆盖范围最广的公共服务提供商。

截至目前,全区便民服务站网点累计达到5998个,实现收费的网点4059个,覆盖率达到53%,点均服务人口6135人,在全国排名第8位。便民服务站搭载了多种便民惠民服务和邮政业务,部分网点业务种类已叠加10种以上。无论是代收代付类业务中的代发工资、养老金,“缴费一站通”代收电、煤气费、有线电视费、电话费,还是邮储短信、代售卡类、飞机票,无一不与百姓日常生活有关,进一家门而办多件事,免去奔波、排队之苦。邮政的网点覆盖之广,邮路延伸之长,服务人口之多,服务面积之密,都是其它行业所不及的。

心向“三农” 尽职尽责

全区邮政部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拓展服务“三农”领域,在农村信息化、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等惠民工程建设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服务,成为支持和服务“三农”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为农牧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极大的生活便利,而且有效解决了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受到农牧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并得到了各级党政部门的认可。走出了一条在农牧区以邮政自有网点主渠道发展为主,社会渠道加盟发展为补充,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协调发展的新路。

通辽市开鲁邮政局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参与城乡服务,抓住电力部门实现“村村通”的契机,与邮政渠道结合,通过代收电费实现了渠道的全覆盖,然后又实现了金融等其他业务的搭载。目前,全县245个行政村(分场)建设了325个便民服务站网点,布放了310部商易通,村民除了能交各种费用外,还能办理助农取款、转账等金融类业务,形成了县、镇、村三级网络全覆盖的电子商务发展大网,全县村屯覆盖率达到121.20%,平均每村拥有1个站点,实现了代收费“村村通”,居民足不出村就可缴纳电费、话费等费用。

内蒙古邮政大力推广“开鲁经验”,在农村地区将便民服务站与社区服务、农村普遍服务相结合,全面搭载各类便民惠民服务,加快推进EMS代揽代投、助农取款、各类票务业务及报刊订阅、集邮等业务搭载以及邮乐网线下代购等业务。在行政村全区要新建便民服务站1060处,农村网点覆盖率达到22.7%。将依托便民服务站,积极推行邮政绿卡助农取款,在9月末要实现首批3000个助农金融服务点的建设工作,培育农村绿卡消费市场,打造一批“绿卡村屯”,使农民足不出村就享受到刷卡缴费、购物消费、存取款等综合服务。

同时,在自治区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邮政涉农资金代发业务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利用财政“惠农资金一卡通”系统邮政部门累计代发涉农资金373.6万户,代发种类达到177种,代发金额达到34.92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19%,全区11个盟市(锡盟除外)、48个旗县争取到了涉农资金的代发资格。邮政代发涉资金服务到位、方便快捷,及时地把党和国家的关怀迅速落实到了农民手中。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当前,内蒙古邮政正处于科学发展的机遇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加快转型的关键期。全区各级邮政部门正在按照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部署,努力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发展机遇,在不利的环境中发掘有利因素,以大无畏的勇气、勇于担当的精神、善做善成的智慧,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业务结构调整,全面提升邮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内蒙古邮政将在地方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用邮需求中找到发展源头和生存市场,找到展示邮政独特地位的舞台,充分发挥邮政的优势,积极融入到内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中去,为加快推进内蒙古邮政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