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

中央《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治本之策”。总的看法是,破解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关键在于开放,包括对外开放、市场开放、产业开放等,以全方位开放倒逼改革,形成东北老工业基地二次振兴的新动力。

东北振兴处于怎样的特定历史阶段

我认为,东北振兴目前处在二次振兴的历史关键点。2003-2013年这10年为第一次振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东北以基础设施的改善和重化工业的发展为重点,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的变化,壮大了东北的经济实力,改善了东北的经济发展环境,经济总量明显提升。但是,一次振兴重视投资拉动,在结构调整、制度创新方面没有真正破题。所以,在当前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东北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问题出来了。就是说,既要看第一次东北振兴产生的历史变化,更要分析一次振兴没有解决东北结构调整、制度创新的关键性问题。

东北二次振兴要解决什幺?我的概括是: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以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或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目标。

推进东北二次振兴,首要的是要对现代服务业有全新的认识。德国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我到东北、西北调研时一再讲德国的两个“70%”:一是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70%;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是70%。东北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要以德国为案例,走出一条以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拉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为什幺东北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很困难?为什幺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我们知道,过去制造业注重生产型,现在服务型特点突出,3D打印、机器人是制造业服务化的典型代表。未来5-10年,我国将是应用型机器人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机器人进入中产阶层家庭将会是一个趋势,这个市场很大。

从现实看,东北在结构调整中的关键问题是现代服务业的占比太低,由此严重制约了东北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成为东北经济转型升级的薄弱之处,并拖累东北经济转型升级。另外,国企是东北制造业的主力军,如果国企改革不突破,想实现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制造业转型升级就很困难。所以,国企改革必须要破题转型闯关。

东北二次振兴的突出矛盾在哪

我的看法是,市场开放度偏低,或者严重偏低是东北振兴的突出矛盾,以三组数字为例:

1.对外开放程度滞后。以2015年的为例:东北三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8.6%,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3.4%;辽宁、吉林、黑龙江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0、15.5、20.4个百分点;东北三省货物进出口总额仅占广东、江苏、山东的13.3%、24.9%、56.2%;东北三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为1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8个百分点。到2020年,若东北三省对外贸易水平达到2015年全国平均水平,至少还有20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空间。

2.市场开放程度严重滞后。目前,东北三省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超过50%,但与全国水平(60%以上)相比,还有10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东北三省上榜民营企业总计为9家。相比之下,浙江的上榜企业为138家,江苏为91家。民营经济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3.产业开放程度低。以工业国有企业资产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比重来衡量市场开放度。2014年东北三省国有企业资产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比重平均是50%左右。其中,黑龙江国有企业资产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比重64%,吉林是54%,辽宁是45%,而全国这一指标约为10%左右。

如何形成东北振兴的新动力

形成东北振兴的新动力,关键是面向东北亚区域及发达国家,以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以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合作为依托,以建立东北亚自贸区网络为目标,以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和开放服务业市场为重点。

1.在对外开放上要加大力度。建议国家发改委在东北振兴的对外开放上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比如“一带一路”建设,东北在东北亚地区要有特殊的举措;还有自贸区,沈阳也好、大连也好,尽快批准建立自贸区。此外,沈阳和德国的国际工业园区需要在开放政策上有更大的力度。

2.在市场开放上要加大力度。要高度重视社会资本在东北转型升级的作用,并以混合所有制为重点破题国企改革。在这方面不下大功夫,想扭转东北的局面很困难。

3.在产业开放上需要有一些新举措。

形成东北振兴的新动力,还需要改变发展观念。首先,政府要相信市场的力量。东北政府的力量很强,但市场的力量与江浙比还是有明显差距的。其次,社会要形成包容性发展理念。相信,虽然目前东北振兴困难重重,但只要抓住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在对内、对外开放中有更大的力度,东北未来5-10年会发生重大变化,会成为我国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

(作者系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本文为作者在2016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振兴东北:‘工业摇篮的二次腾飞”分论坛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杨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