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威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发展之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逐步意识到加强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降低经营风险。但由于国有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管理经验,导致财务内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及配套的内控制度不完善造成整体财务内控体系与实际运营发展严重脱节,然而,在不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指引下,加上财务团队管理水平不高,导致财务管控执行力薄弱,与此同时,企业内审机构形同虚设,又无法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面对这一系列财务内控管理问题,国有企业在运行中可以通过搭建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加强财务内控管理执行力度以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等多元化手段,以事前审批、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形式防范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适合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实际的财务内控管理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内控管理作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控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概述

(一)财务内控管理的概念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是以企业财务会计控制为核心,依托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管理等多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全方位管控的内部控制管理手段,是当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简单的制定制度和计划,而是使财务内控与企业经营活动相互交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够依照既定目标前进,是推动企业有效发展、持续发展、良性发展的必要手段。

(二)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给国有企业财务内控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完善能够规范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有效降低经营风险,从而促进企业战略目标有效完成。

1. 有助于防范经营风险

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全面提升财务内控管理水平,使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融入到良好的内控环境中,可以有效防范和控制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又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运行效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 有助于稳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国有企业在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下,通过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各部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在完善的预算体系下,以科学的手段合理预测各项目收支情况,并对执行结果进行考核,使国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如此良性循环,助力企业稳健实现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3. 有助于提升财务信息质量

国有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内控管理,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与及时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意识虽然在逐步提升,但由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管理经验,财务内控管理水平依然参差不齐。很多企业开展财务内控管理活动,参照的基本理论大多是借鉴国内或国外先进企业的成功案例,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和实时的市场变化情况,导致在内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无法实现针对性、有效性的风险防范,所以,当下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

1. 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建设迟缓

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机制的建设重心较多落在内控框架体系搭建上,重视形式,但实质上并未对企业内部风险漏洞进行及时有效的防范,整体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建设较为迟缓。第一,预算管控机制不全面。预算编制脱离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及预算管控缺乏针对工作实际情况的优化调整导致预算执行结果偏离预算指标导向,且预算执行情况考核较弱,整体预算机制发挥管控作用不高。第二,国有企业经济活动内控审批机制不完善。一方面,事前审批机制不健全,业务人员往往在经济活动完成后,履行最终财务结算程序,而此时财务内控管理职责只能被动发挥甚至无法发挥,另一方面,集团型企业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下属公司往往偏离集团总部的管理理念,达不到管理步调的统一。

2. 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是内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但部分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仅仅是满足制度建设工作形式上的要求,主要沿用传统制度或者参照上级单位的相关规定生成的速成版,并不完全满足企业自身实际经济活动及发展要求。这种缺乏针对性及合理性的制度,只是生搬硬套的文字堆砌,没有经过深入的研究,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满足内控管理需要。

3. 财务风险防范不到位

第一,投资风险防范不到位。由于国有企业本身具有一些资源优势,导致其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部分国有企业的投资成本较大,但投资收益却比较少,主要是投资项目缺乏前期调研及充分的可行性分析,这种谨慎性不高的投资行为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第二,资金运营风险防范不到位。在国有企业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及存货占比相对较大。首先,部分国有企业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应收账款的控制情况,为了增加销售收入,在对客户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的情况下,依然采用赊销方式经营,导致应收账款大量增加,甚至部分长期无法收回。其次,存货超储积压,存货流动性差,不仅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还耗费大量的保管费用,同时,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二)财务内控管理执行力薄弱

1. 业财分离

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业务经营与财务管理都处于自顾自的状态,达不到互帮互进的效果。业务部门追求销售额而忽略内控管理要求,财务部门的工作重心是会计记录及会计报告,与业务结合较少,既不了解一线的市场信息,无法协助预测企业预算,同时,对经营中的问题也不能给予针对性的财务意见。业财分离的现状主要是由于企业管理层较为偏重业务,对财务内控管理执行中的漏洞重视不够,导致财务内控管理职能弱化,最终只发挥了财务服务职能。

2. 财务团队综合素质不高

第一,国有企业财务团队整体水平不高,无法真正满足财务内控管理的需要。首先,财务团队部分人员专业性不强,掌握的政策法规滞后,又疏于学习,安于现状。第二,流于形式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无法为财务提供正确的管理导向,尤其是内控制度没有下达到每一位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活动不能做到有据可依。第三,财务人员在整体财务管理链条上并未充分发挥各岗位模块职责,尤其财务审核、复核等职能弱化,财务人员疏于财务手续的合规性、合理性、完整性及严谨性审核,不能敏锐的识别财务风险,严重影响了内控管理环境的稳定运行。

3. 信息化系统不完善

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内控信息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一方面,签批单据及文件完全依靠线下流转的手段,不仅增加了主观及客观的管理漏洞,也无法满足现代财务内控全面性、高效性及严谨性的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手工进行相关财务数据的核算与汇总,因为记录不及时、不严紧等原因,导致财务信息不准确,不完整、不适用,无法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财务决策信息,同时,财务人员大多疲于繁杂的手工劳动,重复工作,降低了财务内控工作效率。

(三)内审监督职能发挥不充分

为了搭建完整的内控管理体系,部分国有企业设立了内审机构,部分企业虽未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一般会设置内审监督岗位。然而,仅仅是满足了形式上的需要,企业并未真正重视内审监督职能的重要性,导致无法发挥对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作用,最终并未有效的降低财务内控管理风险。

三、加强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措施

国有企业为了长效发展,要针对性的制定财务内控管理措施。第一,学习先进的内控管理理念,吸取外部有效的内控管理经验,找到自身的财务管控风险点,结合经营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第二,企业要将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向下宣贯与推广,使良性的财务管控环境融入到整个企业,充分发挥财务内控管理执行力。第三,发挥内审监督作用,保证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完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

1. 完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

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内控管理机制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及风险控制水平,实现有效管控财务风险的目的。

第一,完善预算管理机制。从计划到量化,从个体到整体,从短期到长期,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体系。首先,提升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以企业战略规划为导向,结合产品市场定位,立足企业发展实际,编制预算;其次,实时关注预算执行情况及因企业战略调整导致的预算偏差,对预算进行优化,增加预算的可执行性;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绩效考核,充分调动企业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完善经济活动内控审批机制。首先,国有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下,设立经济活动事前审批机制。事前审批机制有别于事后结算审批,可以第一时间堵截风险,不必亡羊补牢。事前审批、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这样才能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其次,基于谨慎性原则,集团型国有企业建议采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以达到集团对分子公司经济活动全方位统一管理和监控的目的,防范风险,提高集团全级次管控水平。

2. 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目前,国有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层级越来越深、经营产业日益多元化,面对财务内控管理难度的加大,国有企业逐步意识到要借助制度规范来实现企业内部管控。第一,依据企业完整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建立全面的内控管理制度,不留空白。第二,要建立符合企业经营特点及管理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不硬搬文字。第三,在后续内控管理工作中,要综合考虑现行政策要求、市场情况等,对内控制度进行改进,不断优化。第四,设立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从制度初建、制度可行性研究、征求全员意见、整合优化到制度宣贯推广及制度执行情况等工作,不偷工减料。如此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支撑,并为有效处理财务管理问题提供依据。

3. 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国有企业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与评估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防范。第一,防范投资风险,加强投资项目前期调研与可行性研究,选择较为稳健的投资项目,后期紧密跟踪并评估项目执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预警防范对策。第二,降低企业应收账款及存货运营风险。首先,尽量减少赊销经营,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及时调整应收账款回收对策,防范逾期应收账款风险。其次,尽量采用订单的营销方式,减少库存,减少资金占压。企业应熟悉时事政策、掌握经济走势,洞察市场变动,以自身优势为依托,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前景光明的市场中。

(二)加强财务内控管理执行力

1. 推进业财融合

企业管理层需要重视及支持财务管理工作,推进业财融合,使人才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加强业务及财务的有效交流,充分发挥财务在企业发展经营中的管理及服务双重职责,使企业在规范化的前提下,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2. 加强财务团队建设,提升财务整体素质

第一,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相关的培训与学习。一方面,学习新的会计准则、法律法规、税收政策,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宣贯,将内控制度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使财务管理有据可依。最后,及时接收掌握财务领域发展动态及内控管理导向,学习和积累财务风险的管控经验,为日后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第二,充分发挥财务各岗位职能,降低财务风险。财务支出合理性、合规性及完整性的把握,经营项目资金流、发票流及货物流的审核等,财务人员在如此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再墨守陈规,提倡多思考,多提问,多学习,提高财务管控能力,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3. 推进信息化建设

国有企业要充分意识到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利用现代化管理工具在组织结构框架设置、部门权限、相应管理层权限等方面给予刚性控制,实现资金、业务和信息三流的集成管理,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这样不仅能堵塞财务内控审批流程中的漏洞,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把财务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救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去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使财务内控管理更加高效。

(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内审部门作为国有企业重要的监督机构,对财务风险管理和企业发展决策有着重要的监督和推进作用。第一,设立专门的内审监督部门或专职的内审岗位,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同时,择优选择内审人员,专业性、原则性、洞察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必不可少。第二,严格依据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财务风险管理的专项检查,加大对资金流的监管,与此同时,加强集团企业分子公司,尤其是京外分子公司的监督检查,降低企业整体财务管控风险。

四、结语

国有企业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应加强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这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通过完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加强财务内控管理执行力度以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等多元化手段,建立有效的适合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实际的财务内控管理环境,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务内控管理作用,促进企业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剑.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J].中国商论,2019(08):130-131.

[2]黄洪奎.关于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思路的构建研究[J].时代金融,2019(20):151-152.

[3]朱乐.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01):40.

(作者单位: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