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晨龙 陆珍

摘要:立足一体化层面而言,核心强调三个一体化形成新型建造模式,为保证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基于BIM技术与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为实现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设核心途径,此种背景下,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显着提升。文章阐述一体化建造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内容基础上,结合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特征,通过从成本、工期、质量等方面,将传统建筑经济效益与装配式建筑效益比对,直观发现装配式在工期、质量、社会及环境效益方面更占优势。

关键词:一体化建造;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

伴随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项目需求不断增加,现阶段装配式施工简易、环保,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建筑项目建设中,其中技术及管理系统性为装配式良好发展的核心点,一体化建造为解决上述问题重要途径。一体化建造理论主要基于“三个一体化”,旨为通过将技术集成,以及管理高效协调,实现项目技术与管理无缝衔接,为建筑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其中充分应用BIM信息化技术,并在此技术上联合应用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有效实现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目标核心途径。

一、一体化建造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

(一)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施工简易,且具有一定的环保性,成为未来建筑产业发展主趋。装配式建造流程主要为:首先根据项目实际建设状况,完成工厂构件制造生产,将各部分生产完成后的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在施工现场内完成安装操作,最后实施混凝土浇筑。该施工过程中,节省大量人力及物力,减少施工成本支出,且确保施工质量基础上,提升施工效率,为我国建筑行业稳定发展做出新的指引。

(二)BIM技术

BIM技术为一类新型技术,普遍应用于建筑行业。基于软件平台、系统模拟,确保施工图纸科学设计,施工组织更优化及完善,通过各类现代化技术,为施工顺利实施提供助力,实现施工过程中信息共享,可直观将建筑中不合理部位指出,并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调整,提升建筑施工效率。BIM信息中心为信息传递共享平台,将项目施工中各方面信息记录,通过其仿真功能,为工程项目决策、制定计划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BIM技术应用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可视化。传统建筑建设过程中,设计阶段主要以二维平面为主,难以将施工实际状况获悉,造成后期图纸设计与项目建设存在偏差,而BIM技术通过三维立体模型,将施工全过程予以展示,确保施工设计更具合理性,减少后期项目变更频次,影响施工效率。二是协调性。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受信息传递的影响,设计、施工等部门难以实现信息共享,造成信息不对称,而利用BIM技术,可突破信息无法共享瓶颈。三是模拟性。通过BIM技术支撑下,不仅全方位模拟项目实际施工状况,而且可将工程图直观展示,将现实中无法操作功能实现,如节能、光照模拟。

(三)EPC总承包

就EPC模式而言,建筑工程项目承包商,依据项目合同条款及约定,将项目各环节进行拆分,并将其分包于各个子承包商,主要包含工程设计、材料购买、施工建设等,并给予相关要求,承包商主要承担施工建设及管理。与传统项目划分为模块相比,EPC总承包商模式中设计、采购及施工建立良好的衔接,实现项目建设信息共享,优化及完善项目施工建设,确保建设单位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EPC模式支撑下,建设产生风险主要由承包方承担,业主承担风险减少,且使承包方与业务联系更紧密。

二、一体化建造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特征

(一)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标准化设计

BIM技术作用下,承包单位可将预先完成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处理,避免影响施工设计。工程设计阶段,建立项目相关信息系统,将项目生产形成信息予以纳入,并将其进行存储,实现信息集成化处理。将预制构件尺寸及规格实现标准化,使装配式构件设计更具科学性,避免后期设计变更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及效率。同时,可实现管线碰撞检查,为设计人员提供设计中交叉部位,确保施工设计图纸更具协同性,为后续施工做可靠的指导。

(二)改善项目沟通与管理

EPC管理模式下,依托于信息中心信息传递,总承包企业可将各施工环节予以协调管理,促进项目信息传递及共享,确保各环节高校配合,提升项目施工效率及质量。

(三)促进工程量统计与造价管理优化

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中,承包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可快速掌握项目建设的工程量,为后期施工组织、人员分配的方案制定提供便捷,提升资源利用率,确保项目施工质量基础上,提升项目施工速率。同时,利于BIM技术可实现工程造价预算处理,及时将设计中存在问题找出,对工程造价准确把控,确保施工效率及质量基础上,尽量减少建设施工成本支出。

(四)辅助实现装配式建筑项目全周期管理

项目全周期管理,为项目建设质量重要保证。EPC总承包模式下,通过利用BIM技术,可将施工各环节实现信息传递及共享,使承包企业与运营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如施工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及时将施工进度反馈于设计部门,设计部门根据实际状况,将设计方案优化完善,将优化之后设计方案提供给建设单位,为项目全周期信息管理奠定基础,提高资源合理配置。

三、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分析

(一)装配式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分析

从政治理论层面而言,经济效益内涵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全方位评估其实施具体成效。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建造方式,不仅将建造模式变更,而且是建筑生产方式创新,建筑业为我国三大产业之一,评价其最终经济效益指标较多,如生命周期成本、工期等。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推广及应用不断深入,但在装配式经济效益方面分析较少,且给予相关指标较为单一。本文主要基于一体化建造模式下,立足现代工业化层面,将项目建设成本、工期、质量以及宏观评价指标,将建筑经济效益予以分析。首先,一级评价指标包含三类,即成本、工期、质量,成本内包含三个二级评价指标,即建造成本、使用成本、处置成本,其中建造成本主要指决策、开发设计、生产、运输、装配等成本;使用成本为能耗、维护维修、物业管理成本;处置成本为环境恢复成本、拆除成本等。其次,工期主要包含两个二级评价指标,即建设工期、建设效率,其中建设工期包含各环节工期、总工期;建设效率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施工及管理效率。最后,质量包含两个二级评价指标,即质量及安全,质量主要包含施工质量、工程质量;安全涉及施工安全、工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