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日娜

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查干湖,作出“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的重要指示。查干湖是吉林省西部具有特色的生态保护区,大力发展湿地经济的同时,也要加快湿地保护,实现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双丰收。

一、查干湖湿地总体情况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在调节城市气候、调节降雨量、防汛抗洪、美化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效益。《湿地公约》把2010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定为“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进一步说明湿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湿地类型极为丰富,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区域,不仅类型丰富,且功能巨大,面积居首。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森林砍伐、环境污染、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干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使湿地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

松嫩平原位于松辽分水岭以北,东北平原的中北部,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新华夏系第二巨型沉降带,是长期沉降的断陷构造平原。该区域由于地势低平,河流比降小,河滩广阔,河道蜿蜒曲折,洪水季节,河水出槽,汪洋一片,蕴育了大片湿地,是我国湖泡、沼泽湿地的集中分布区。为了保护该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我国已在松嫩平原建有黑龙江的扎龙,吉林的向海、莫莫格、查干湖、大布苏湖,内蒙古科尔沁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位于松嫩平原中部、第二松花江与嫩江交汇处的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汇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之水于一湖,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当松花江、嫩江、霍林河之水流入查干湖时,由于地势平坦,河水发生漫流,在保护区周边形成大片的沼泽湿地;保护区内4.2万公顷的水面湿地,发育了典型的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造就了吉林西部最大的湖泊沼泽湿地。

湿地是吉林省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振兴发展的重要基础。查干湖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查干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由松花江、嫩江、前郭县灌区及霍林河流域径流补水形成,是丹顶鹤、白鹤等珍稀水禽的重要繁殖地和迁徙途中停歇地。查干湖湿地具有松嫩平原湿地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还具有该区域其他湿地无可替代的特殊性。这里迁徙鸟类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周边乃至整个松嫩平原湿地的生态变化。

松嫩平原连年干旱,周边湿地功能减退,面积缩小,水禽迁徙受到威胁;查干湖保护区是位于东北亚水禽迁徙通道上的浅水湿地保护区,因有稳定的水源,栖息环境、食物等有保障,因此吸引更多水鸟来此集散、停歇,这里迁徙鸟类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反映周边乃至整个松嫩平原湿地变化。

保护区总面积50684公顷,另设外围保护带14666公顷。水域总面积37160公顷,占总面积的82.35%。其中:查干湖水域面积为3.2万公顷,常年水深为1.5-3m,平均水深1.6m;新庙泡由一条人工渠道与查干湖相接,水域面积 3770公顷,平均水深1.5m左右;在保护松嫩平原典型湿地及生物多样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该区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区,气候变化剧烈,湿地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查干湖是松嫩流域面积最大的干旱浅水、平原草本、苏打盐碱湖泊沼泽湿地;研究这里的湿地保护问题,可为其他区域同类生境湿地的保护、开发提供系统、全面的信息、政策支撑。

二、查干湖湿地具有代表性

(一)生态系统类型的代表性

查干湖湿地东部有第二松花江由南向北流过,东北部有嫩江由西向东流经,霍林河泛滥不定期补水湿地,众多的泡沼南容长白之水,北纳兴安之源,丰富的水体来源及半干旱区频变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多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可以代表松嫩平原各典型生态系统。查干湖湿地有湖泊、河流、沼泽、沙丘、草原、森林等,其中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丰富,基本涵盖了松嫩平原所有的湿生植物群落类型。挺水植物群落包括芦苇、狭叶香蒲、菰、水葱、苔草、小叶章、扁杆藨草等类型;浮叶植物群落包括白睡莲、荇菜、菱等类型;沉水植物群落包括菹草、穗状狐尾藻、小茨藻、马来眼子菜等类型;漂浮植物群落包括浮萍和紫萍等类型;盐沼群落包括川蔓藻、隐花草等类型。

(二)湿地生态功能的代表性

湿地地势低洼、平坦,有大小湖泡27处,水面37160公顷,具有湖泡湿地典型的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功能;湿地积水浅,面积广,受水源及干旱环境影响植物群落变化频繁,物种丰富,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水源,美化、绿化秀美山川等方面具有湿地生态功能的代表性。

(三)湿地生物多样特征的代表性

作为松嫩平原最重要的湿地生态区域,查干湖湿地是遗传多样性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查干湖交融了来自长白山的松花江水、大小兴安岭的嫩江、霍林河水于一湖,总揽松嫩水系,其水源的丰富,决定其水体生物组成多样、水质变化复杂。

(四)湿地胁迫因子代表性

该区湿地地处半干旱区,气候条件恶劣,降雨量偏少,湿地水源短缺,导致湿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该区湿地多为江河下游,受上游水利工程建设影响较为严重,上游过度用水导致下游水量大幅减少,甚至断流,曾出现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现象;湿地周边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开发导致湿地环境受到干扰和污染;稻田回水是查干湖湿地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药、化肥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对湿地水质产生影响。综上所述,研究该区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对策,可为松嫩平原甚至整个东北平原区湖泊沼泽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政策支撑。

(五)湿地经济价值的代表性

查干湖保护区有丰富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周边社区的环境清新怡人,常年吸引外地游客,在县域经济中位置比较重要。因交通便利,可以把旅游业作为主要发展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当作投资环境来建设,启动社会资源来开放。目前已经通过政府主导、城乡互动、企业参与,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了一批高质量景点,可以继续发挥查干湖旅游业的优势。

周围的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生产,由于靠近湖泡,许多村民还靠这些泡沼的资源维持生产和生活。比如长山镇等靠近湖边的村屯,特点是耕地和水域面积大,水资源条件好,地多人少,成为重要粮产区和渔苇业产区。这几年查干湖周边旅游业发展迅速,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三、查干湖湿地资源现有问题及保护对策

(一)湿地维护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连续多年的干旱气候条件及人为因素,导致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近年来地区性气温上升,降水减少,蒸发量加大,给湿地环境带来很大威胁。特别是连续干旱和引松渠道淤积等,至使湖区水位徘徊不稳,局部湿地出现萎缩现象。还有石油开采对湿地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自1986年吉林油田在保护区外围沿岸生产开发以来,石油生产对湿地环境、空气、水体、土壤的污染以及生产开发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滞后及欠缺,导致湿地用水供给严重不足。由于上游水库的修建,导致河流水量显着减少,部分河段出现断流;江水流量下降,周期性泛洪减少,导致湿地水供给严重不足。保护区科研经费不足,基础条件较差,专业人员匮乏。保护区科研经费不足,科研基础设施不完善,科研能力与水平有待提高。旅游对湿地植被及动物影响较大。湿地旅游加大了湿地人为活动,大量的生活垃圾带入湿地,污染湿地环境;人为活动,践踏湿地植被,惊扰湿地生物栖息、繁衍,破坏湿地生境;造成水土流失,生物消亡,导致湿地功能退化周边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对湿地生态功能发挥构成威胁,等等。

(二)查干湖湿地资源保护对策

吉林省湿地资源丰富,要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力度。发展要以保护为前提,建立湿地生态红线制度,兼顾优化湿地的资源利用和实现经济效益。

1.加大湿地监测力度,申请建设永久性湿地生态监测站,全面掌握湿地演替过程及变化规律,科学保护开发湿地资源;制定科学的保护开发计划,最大限度降低湿地开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科学处理湿地保护区内的油田开发、农田开垦、农田回水污染等问题,通过调控开发、改善水质、恢复植被等措施,改善和提高湿地的功能、质量。

2.拓宽经费渠道,积极争取资金,完善、加快湿地保护工程建设。坚持多渠道并举的原则,一方面争取国家和省对保护区的项目建设投入,另一方面应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及国际社会的资金支持;对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湿地及时进行人工修补,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促进湿地良性可持续发展。

3.加强自然保护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自然保护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使用;要进一步推行关键岗位和各类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保护区要积极吸纳大学生、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改善人才队伍结构。

4.要学懂弄通保护湿地的法规制度,用法律来保护湿地资源。制定符合本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生态保护涉及的部门较多,内容复杂,条块分割严重,既要坚持湿地的统一规划、管理和保护,又要具备一定的协调机制。因此,要出台具体的湿地保护条例,明确责任,理顺管理过程。

查干湖生态保护区建设,不仅要专注于湿地资源的保护,还要关注其在区域整体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湿地是多资源类型、多功能类型的综合生态系统,系统要素之间、功能类型之间都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确定权限时,只注重部门特征而不注重系统完整性,结果将可能导致实际管理的混乱。因此,要充分运用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模式,加强保护立法,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5.优化湿地保护过程中的政府行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遵循,各级政府依法实施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在查干湖湿地的保护和利用中,应当持续贯彻这一指导原则,强化政府生态服务理念,建设强而有力的生态责任体系。

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协调好管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要不断健全以党政领导为河长的责任制度,协调各方力量,分级分类管理。依法开展湿地调控管理,加强每日监督巡查,严禁一切违法违规破坏活动。同时,加强组织协调,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类主体的协同作用,做到鼓励发展和有限开发并举,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要一直牢记保护和开发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6.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和开发。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组织参与到湿地开发和保护中来。积极探索社会资源对湿地保护的补充作用。湿地资源,保护是基础,开发是桥梁,科学开发能够带动区域繁荣、经济发展,从而为民谋福利。既要向上争取项目,同时也要拓宽民间资本进入渠道。围绕已有项目,在冬季冰雪旅游等方面招投标引入有实力的企业,盘活整个湿地保护区。要注重监管,在开发中保护。在积极探索多元开发模式的同时,也要做好科普教育工作。民间资本和社会组织有开发热情,但有时也缺少对于湿地资源的相关科学知识的了解,如果不提前告知,很容易出现盲目开发,忽视保护的现象。因此,在管理上,政府各部门不能缺位,要敢作为、善作为,使竞争更加有序、合理、规范,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将湿地的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湿地保护工作还很艰巨,经过几年的努力,查干湖湿地保护区环境恢复取得可喜成绩,但与此同时,仍有许多工作亟待进行,湿地保护、恢复是一项长期且难度较大的任务,但正因为惠及民生福祉,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要在发展中不断谋求湿地资源的最大化,让老百姓享受到自然资源的“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