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仲民

大学科技园是指以具有科研优势特色的高校为依托,紧密结合大学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和创新资源, 推动创新资源整合、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教育、经济融通和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 大学科技园的建立使高校作为创新源头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了区域创新发展能力,推动了科教与产教双向融合协同发展,已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1999年以来, 科技部和教育部先后认定了十一批共140 家国家大学科技园, 带动了全国范围内高校创办大学科技园的热潮, 目前已形成国家大学科技园、省级大学科技园、高校在建大学科技园三个层次的大学科技园建设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科教人才和成果资源向市场创新资源的转移转化。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更好地推动“双创”工作,科技部和教育部于2019 年印发《关于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和新版《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 推动了新一轮大学科技园建设高潮。

一、大学科技园建设模式

众所周知,大学科技园与社会上众多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不同, 不仅要注重经济利益(盈利)的取得,也要重视社会效益(效应)的获得,如果把产值与税收作为大学科技园主要考核指标而变相成为招商引资的另一种形式, 则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就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当前,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三种: 一是高校主导、地方政府辅助型模式,由依托高校科研部门组建专门机构或成立科技园平台公司运营;二是地方政府主导、高校辅助型模式, 由地方政府提供资金、 配套政策及载体空间, 依托高校组建专门机构或成立平台公司独立自主运营;三是高校、地方政府“双主体”共建型模式,地方政府负责提供载体空间、资金、配套政策,由依托高校主导组建成立科技园平台公司运营并提供高校的人才及科技成果等资源, 由科技园平台公司独立自主运营完成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 创新人才培养、 开放协同发展等五大功能建设。 本文针对上述第三种模式展开论述并进行实证研究, 该模式下高校依托学科、人才与科研优势,提供科技成果与创新资源; 地方政府盘活闲置资源, 提供资金与优惠政策; 科技园平台公司充分利用市场主体优势与企业化灵活运行机制, 实现大学科技园的自主经营与服务模式输出, 孵化企业的同时也实现大学科技园自身孵化, 进而实现其自身发展壮大。在该种模式下,高校与地方政府作为建设大学科技园的主体, 克服了单一采用地方政府主导模式与高校主导模式所形成的弊端, 有效形成了区域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平衡发展。

二、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科技园建设过程中, 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体制直接决定着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成效, 如何实现合作方共赢局面是促进大学科技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无论采取上述三种模式的哪一种,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都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通过调研我国现有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其依托高校都设有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任通常由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兼任,成员由学校科技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学科建设管理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构成。 在学校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下成立大学科技园平台公司(二级子公司),负责对大学科技园的运营和管理。 大学科技园平台运营公司的负责人通常由学校科技管理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人员兼职构成。 这种体制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 制约着大学科技园的发展, 其一是在现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普遍缺编的情况下, 大学科技园公司人员既要干好自己学校的本职工作, 又要完成大学科技园公司的一些经营性事务,导致人员岗位职责不明、工作效率低下。 其二是大学科技园公司是独立法人机构,但却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机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这导致了其严重偏离公司理应企业化运营管理的基本要求, 导致了大学科技园公司效率低下而且很难实现其自身的经济效益。 其三是大学科技园公司的管理者由高校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兼任, 导致了公司的管理决策完全由学校行政化执行, 严重限制了大学科技园公司的市场化发展要求。

三、大学科技园组建及其管理与运行机制

(一)校地共建大学科技园

2021 年3 月,天津市出台《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天津市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市科技局市教委关于印发天津市大学科技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 的通知》,要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发挥高校和所在区“双主体”作用, 使大学科技园成为高校成果转化“首站”、区域创新创业“核心孵化园”和新兴产业“策源地”,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2021年7 月5 日,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津南区人民政府签署协议, 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津南研究院的建设基础上合作共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 充分整合了校区优势, 政学产研相结合, 全面聚焦智慧职业教育、智能制造及装备、智能交通、智慧健康、人工智能等高技术领域, 充分将科教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密切结合、将科技成果转化、 师生创新创业、 创新资源集聚与人才培养“四位一体”协同发展,推进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在津南区集聚。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服务津南区经济发展因地制宜,针对津南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医疗器械、 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服务, 根据产业链布局创新链, 围绕创新链开展科技创新型企业孵化与“双创”人才培养工作, 全面服务津南区经济社会发展。

(二)大学科技园管理与运行机制

根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建设与运营管理需要, 学校与津南区人民政府多次沟通协商,以“校区双主体、高校为主导、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为原则,津南区人民政府提供建设大学科技园所需的载体空间、运营资金、扶持政策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提供建设大学科技园所需的人力、 科技成果、创新资源等。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形式组建成立了混合所有制大学科技园平台运营公司,该公司作为大学科技园的运营主体,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实施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学校成立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并制定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划, 提出并落实有关促进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政策, 协调津南区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入驻园区办公企业之间的关系, 负责对该公司考核等各项管理工作。在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和该公司关系层面上, 清晰规划了大学科技园管委会与该公司的职责。 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属于最高决策部门,负责商讨及决策大学科技园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 该公司职责在于大学科技园功能载体建设、创新项目孵化、创业人才培养等事宜, 为园区正常运作提供保障。

该公司以现代企业运行制度为基础, 全面厘清了高校、地方政府、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有效规避了地方政府对企业决策作出的直接干预。 该公司下设综合管理办公室、物业管理服务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公共服务平台运营中心、企业孵化部、成果转化与推广部等职能部门, 承担大学科技园的软硬件建设,负责科技服务、创业投资、内外联络、物业管理等相关工作。 为了更好地支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工作,津南区政府出台了促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 明确了空间载体装修改造及房租补贴、 人员工资及水、电、物业费用补贴等各项支持措施。

(三)大学科技园顶层设计与能力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在大学科技园建设中非常重要,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津南区人民政府双方积极主动成立了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校区工作专班, 协调推进大学科技园的服务能力与建设工作, 推动落实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各项任务要求, 贯彻落实天津市领导关于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各项指示要求, 研究解决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专班组长主持大学科技园专班工作, 统筹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相关工作, 专班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具体工作, 专班组长和副组长分别由学校和区政府相关主管领导担任。同时,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科技园进行管理、 强化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建设、 全面提升运营管理能力, 建立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运营机制, 建立健全了科技园管理运营团队, 人员聘任完全采用市场化聘用机制和奖励激励机制, 运营团队实行全员化社会聘任,在绩效评价、薪酬分配等方面实施了分类管理。 同时建立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津南区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大学科技园的校级、 区级双方领导定期沟通机制,做到及时跟踪进度、及时掌握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推动大学科技园又好又快发展。

(四)大学科技园建设成效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全面围绕国家对于大学科技园“五大功能”发展定位展开建设, 取得了显着成效。 整合了学校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统一纳入大学科技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 创办孵化企业35 家,其中学校师生与校友创办企业19 家,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 转化孵化学校科研成果30 项,5 家以上在孵企业拥有自主发明专利;截至2021年底实现产值1000 万元、利税200 万元; 组建了一支由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专业教师、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组成的创业导师队伍,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及时提供培训、咨询、指导与跟踪服务;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对接、联合研发等服务, 推动了园区新技术与津南区产业的深度融合, 促进了津南区的产业转型升级。 2021 年12 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园被天津市科技局、 天津市教委联合认定为首批天津市大学科技园。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主导战略背景下,大学科技园是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育、 创新集群发展的主阵地。本文针对高校、地方政府、 科技园平台公司三者间合作模式以及管理运行机制等问题展开研究。 实践中,以市场为出发点、以结果为导向, 组建了符合高校与地方政府实际发展需求的大学科技园平台公司, 提出了有效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助力了大学科技园服务能力的提升, 回归了大学科技园发展本质、 践行社会责任及使命, 实现了高校、 地方政府、 科技园平台公司三者的可持续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