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结玲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刻不容缓。而如今的大学生进入高校起就存在很多困惑,如对自己所学专业迷茫,对今后就业缺乏信心,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对社会企业缺乏认知等,加上目前不少高职院校与企业相脱节,课程授课多以理论为主,对企业文化的涉足甚窄,也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而企业却找不到需要的人才。

如学生一入校起,就给学生配备相应的导师,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全程指导和跟进,那幺将可有效解决学生在校的迷茫和学生就业等诸多问题。高职院校“1+1+n导师制”实施的用意在于,第一个“1”是指高职院校的年级辅导员;第二个“1”是指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较强的班主任,由他们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状况、专业学习、实习和就业、生活需求等方面,加深与教学的良性互动。“n”是学生从大二开始,除了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之外,学校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双向选择,聘任不同类型的导师如专业导师、心理导师、生活导师、学业导师、创新导师、实习导师、就业导师、榜样导师等,甚至在学生毕业后的学生生涯持续导师等。

二、“1+1+n导师制”在高职院校的现状调查

本文针对广西高职院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其中涉及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物流管理、计算机等专业,回收有效问卷679份,男生219份,女生460份。通过分析整理,得出如下主要信息:

(一)在了解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的背景与目的方面,如表1所示:

表1 了解背景和目的

表1可以看到,仅有9%的学生对导师制是完全了解的,33%的学生不了解这种导师制,认为只是学校的一种制度。还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导师制的目的、作用了解不深入。在平时中,这些学生表现为不喜欢从思想、专业、生活、工作等各方面与老师深入交流。这就需要导师在今后工作中,通过活动、竞赛、生活、社会工作等方面加深与学生的交流,用真心感染学生,用实力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思想、专业、社会生活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二)在所在的学校有没有实行导师制方面,调查显示,53.6%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学校是否实行了导师制,说明了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宣传效果不佳,导师制的理念还不够成熟,实行制度不健全等导致成效不佳。

(三)在所在的学校有没有实行校企合作方面,调查表明,有67.9%的高校实行了校企合作,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还有部分高校对校企合作不够重视,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四)在认为导师对于大学生成才成长方面,调查表明,72%的学生认为在大学阶段的成长需要导师,说明导师制在高职院校当中实行还是很有必要的。学生进入大学以来,在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健康、就业、科研等方面会存在很多迷茫,导师制地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的成才成长得到良性的发展。

(五)在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方面,调查表明,仅仅有36.9%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过技能大赛,12%的学生想参加技能大赛但苦于没有老师指导。导师制的存在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制定学习计划、参加科研成果、参加各类技能比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在选择导师方面,调查表明,学生倾向于选择不同类型的导师,如专业指导、学业指导、创新创业指导、心理指导、生活指导、职业生涯持续指导等每种导师的比例都差别不大。这就说明,学生在大学成长过程还是很渴望有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七)目前导师制存在的问题方面,如表2所示:

表2 目前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表2表明,目前导师制存在诸多问题。36%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导师制的重视不够,41%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导师指导学生的要求比较模糊;38%的学生认为导师太忙,没时间指导学生;29%的学生认为学校管理不到位,没有固定的场所或硬件设施;34%的学生认为导师资源太少,条件不具备等。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深入,高职院校有必要在现有辅导员的基础上,构建“1+1+n导师制”的长效机制。

三、实行“1+1+n导师制”的建议

(一)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应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主动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规划职业生涯。例如,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顺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机构,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构建产教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专兼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

(二)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完整的评价体系是作为导师制成效的最终评判。导师制实施后是否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是否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了学生综合能力,满足了企业对学生的需求等,还需要构建目标、管理、制度和考核等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撑。考核体系包括定性指标如“n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导师的述职报告、学生对导师工作的满意程度等。定量指标如学生考试科目通过率、学生违纪数、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和社会实践的次数、学生实习成绩、学生就业率、“n导师”去企业的次数、“n导师”指导学生完成的教学工作量等。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以及奖惩措施,有利于调动导师工作积极性,让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并从中受益。

(三)建立高质量的导师资源库

导师的质量决定了导师制能否长效开展。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导师队伍的选拔和考核,选拔一批综合素质良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同时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具备责任心强、与时俱进的教师队伍。

此外,出台导师工作细则,定期开展导师培训,形成高质量的导师资源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实现专业、就业、教学与职业无缝对接,满足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人才需求。

(四)实行宽进严出的人才遴选制度

建立学生、班主任、“n导师”间的联动机制,通过“1+1+n导师制”,导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技术水平、实践能力、个性特长,并及时对学生的培养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导师可以招到满意的学生,学生也可以挑选到心仪的导师。

(五)将技能竞赛引入培养计划

技能竞赛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将技能竞赛引入人才培养计划,可以构成人才培养新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又能让学生在竞赛中得到锻炼,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