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叶姣,姚琴琴

摘要: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发明的基础,但在当前学生的问题意识却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通过阐述问题意识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问题意识 质疑 策略

对于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来说,都是在一系列的问号中产生的。见过苹果落地的人很多,但是唯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见过蒸汽顶壶盖现象的人很多,但是唯有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在我们中国有个词叫“学问”,所谓学问就是要学同时要问。对于数学来说,问题是其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快改革教学的步伐,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摆在我们面前。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通常情况下,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认识活动中,对于难以解决或存在疑惑的问题及理论,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以及对其进行积极探索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个体不断地进行思考,同时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宋代学者陆九渊说过“为学忌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发明的基础,培养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①发展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定有复杂性的问题,能答中有问,问中带诱,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上,而是鼓励他们去探索“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经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进一步使学生学会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②问题能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合作,进一步相互倾听别人的想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我的思维倾向,相互交流,更好的对自己的理解与思维过程进行审视监控,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讨论中深化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思维的深刻性、全面性。

③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较强的思维性,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熟悉、了解,并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然后通过教师的启发与诱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总结,进而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受到了重视。记得我在上学那会儿,老师一走进教室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我们学习……”而如今知识的引用已不再那幺的牵强。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同时确保问题的新颖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不断的思考。例如:在讲授《年、月、日》的过程中,一位教师借助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导入教学内容。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林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问小头爸爸:“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次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听后小头爸爸哈哈大笑,并且笑着说:“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每年不一定都有你的生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幺吗?老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创设了相应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的头脑中便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幺大头儿子12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问题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伴随着产生的猜想结果,也会出现继续探究的欲望。

另一体现在联系生活实际。四年级上学期,我们学校大会堂里举行了数学建模,我们有幸被安排去看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漂亮老师上的课.他用“四(1)班学生组织秋游,请同学帮忙”,首先老师让学生结合秋游的实际情况,自己拟定相应的秋游计划,然后思考在秋游活动中涉及到的数学方面的问题。由于学生对活动比较关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积极寻找生活中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

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后,让学生进行提问也是教学工程中比较常用的方法.由于动手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而且能够手与脑并用,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这时教师只要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就会冒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三角行的内角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的办法寻找规律。学生得出的数各不相同,但都在180度左右,产生问题:会不会就是180度呢?然后验证。又如在上个学期的技能大赛说课这一环中,我说课的内容是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认识。在面积单位的认识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用小方格摆一摆的活动,学生发现同一大小的图形,不同的学生所用的小方格个数并不相同。产生疑问,然后寻找答案:小方格的大小不同,即单位不同。在不断的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新的知识。

这些都足以说明这一方法已渗透到了每位教师和准教师的无意识当中。从而也可看出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的重视。

然而,尽管如此,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存在很多问题,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学生在提问题方面有待进一步,同时缺乏相应的创新精神。几年前,教育家曾开展过“数学问题提出与解决”的跨文化研究,研究对象是中美两国学高年级学生,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低于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落后于美国学生。那幺造成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有什幺呢?

①传统的师道尊严,听话的奴性压抑,使得学生不敢提问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同时也是一种权威,对于教师,学生们都充满了崇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认可教师的一切,随着时间的延续,学生逐渐丧失提问的能力。例如,一段长方体铁皮水管,底面是正方形,将它的前后左右四面展开,展开图恰好是个周长为24分米的正方形,这个水管的容积是多少?在讲解这道数学习题的解题过程时,由于教师将“展开图恰好是个周长为24分米的正方形”看成了“底面周长为24分米的正方形”, 进而在讲授的过程中,依然按照带有错误的条件进行讲解,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没有任何反映,讲完课程内容后,教师发现自己弄错了题目条件,而全班所有学生没有一个指出“老师你错了”,这个错误其实大多数学生都发现了,但是为什幺不敢提出来呢?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因为教师总是对的,如果指出老师的错误,学生担心被挨骂,所以就不会指出老师的错误,这样就会慢慢打击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②教师引导学生不当也是造成学生不会提问的原因

通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这一方面教师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却不知如何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存在一种误解,将提问作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进而取代了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往往缺乏启发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给学生带来启发。据调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侧重记忆约占73.4%,推理约占21%,创造性批判问题比较少;其教学以教师教为主导,约占61%;学生自主趋向约占4.3%,回答问题的方式比较单一。教师所提的问题,往往是事先策划好的,在教师设计的范围内,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回答,即使学生偶尔跳出这一范围,教师也会把他拉回来,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实际上留给学生多少思考、探究的余地是比较有限的。这样的教学方法,又怎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针对以上的原因分析,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教师要营造民主氛围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教学观念首先要进行转变,本文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一方面需要具备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另一方面需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对每一个学生给予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有一份童真和童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融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通过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和谐统一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或提问,同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例如:当学生提问时,对于学生发现、提出的提问,教师需要给予高度的赞扬,或者说:“这一点我怎幺没想到呢?”或者当着全体学生的面说:“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对于这个问题,哪位同学还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在这种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同学们自然会争先恐后的发表各自的意见。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进行适当的评价。

②教师要更新教师观念

进行教学我们不能仅仅注重眼前的分数,我们应把眼光放远,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与全面发展。我们要以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教学目标的灵魂,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树立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首先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学问题。例如,有一道应用题:每箱椰子汁24瓶,要是300人每人一瓶,共需多少箱?

从知识结构上来说,这是一道简单的除法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不直接写出算式:300÷24=?,而是用300?24?进行代替。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通过加法的方式对24进行连加,使其不断逼近300,进一步求得解;有的学生通过减法的方式进行求解,从300连续减去24,进一步求得解;有些学生试图通过乘法的方式进行求解,也就是通过寻找某个数与24相乘进一步求解;还有学生提出以下方法:100里大约有4个24,依次类推300里大约有12个24,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总之,学生的提问,有一步计算的,有两步计算的,甚至有三步计算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提问的情境,同时对传统的教学目标进行创新,对于任何问题,都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并提出各自的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以下两点也值得注意:

①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质量,教师还要注意利用适当的评价,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获得充分、合理的发展,同时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进一步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善于提问,有的认为这些提问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热情,不能对学生的提问置之不理或做简单应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对于敢于提问的学生予以表扬。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学生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质疑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其次,让学生自己进行相应的评价,通常情况下,在评价的过程中,根据前面同学不同的说法作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评价。最后,建立和完善学生提问记录册,同时在学生小组中组织开展各种评价,组长需要专门记录每个学生自己提问的问题与次数,进一步对组员的提问情况进行分析,并且将分析结果与学期的评价进行相挂钩。

②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等理念在教师当中普遍盛行,希望通过这种教学理念,不断简化复杂的数学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将学习过程支解成一个个机械的学习环节,并没有将学习视为一个系统加以对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这种观念,课堂教学一方面需要切断“尾巴”——不能通过课外弥补课内的损失,另一方面要留有“尾巴”——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由课内进一步延伸到课外,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对更多未知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同时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需要,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起点一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来说显得极为重要,同时这也是一个系统过程。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我们从每一个四十分钟做起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为学生的创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付全新.论影响学生创造力的核心要素及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6(05).

[2]余玉琉.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五环节”[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01).

[3]刘莉.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知报,2011(03).

[4]江正华.培养数学问题意识 推进教学创新[J].科学大众,2007(11).

[5]李静.刍议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