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敏芳

摘要:本文以中学化学教学一些师生的错误演绎推理为例探讨教学存在的问题,力证教学应尊重客观事实,避免盲目演绎,探讨新课程中从实际出发的新教学策略。

关键词:错误演绎 教学改革 归纳法

1 问题提出

在课后答疑时,笔者习惯用聊天的方式进行,而学生的问题千奇百怪,多次有学生问到Na2CO3溶液为什幺能存在。而每次在讲到“盐类水解”这一部分时,笔者都会想起这个问题。为什幺学生会演绎出明显不符合事实的结论,不能从CO2易与NaOH反应,推理出CO2就不能从NaOH溶液中逐步释放。但是从深层次追究,我们就要考虑学生质疑Na2CO3溶液存在的客观事实,是否与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2 类似例证

我们或者学生是否也曾经做过类似的演绎推理,得出这样一些结论:

①Fe(NO3)2水解生成HNO3,HNO3有强氧化性,Fe2+具有较强还原性,它们会发生氧化还原,所以Fe(NO3)2溶液不存在。②浓硝酸氧化性强,所以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2,而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③酒精沸点是78.5℃,水的沸点是100℃,所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加热时,78.5℃的蒸汽冷凝得到酒精,100℃的蒸汽冷凝得到水。

④因为CH3COONa+HCl=CH3COOH+NaCl,CaCO3+2HCl=

CaCl2+CO2↑+H2O,而逆反应不能发生,所以酸与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一定是相对强酸制取难电离的弱酸。⑤两种可溶性正盐的离子若能结合生成难溶的新盐则这两种盐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所以如果两种正盐的离子不能结合成难溶物就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⑥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是还原剂的电子自发转移到氧化剂中生成还原性、氧化性相对弱的物质,所以规律是还原剂的还原性一定强于还原产物。

上面每个问题都可以举出很多不相符的事实:①Fe(NO3)2溶液如果没有空气的干扰能够存在。②Cu与浓硝酸反应也会有NO气体生成,还有N2O4等。硝酸的浓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时间变化,因反应局部也会变化。③酒精和水在某温度范围可能一起气化,形成共沸混合物。④H2S+CuSO4=CuS↓+H2SO4,H2O+CO2+Ca(ClO)2=CaCO3↓+2HClO都是弱酸制得相对强酸,只要沉淀足够难溶,就能使酸根离子浓度下降,促使弱酸电离平衡正移。⑤KCl+NaNO3=NaCl+KNO3,就是实验用KCl和NaNO3制备KNO3晶体的方法。其他还有侯氏制碱法中CO2+H2O+NH3+NaCl=NaHCO3+NH4Cl等,生成的都是易溶于水的盐,只要达到饱和并使之结晶分离,转化就能实现。因为反应条件下KNO3、NaHCO3溶解度相对于反应物比较小。但工业上用BaSO4+Na2CO3=BaCO3+Na2SO4来实现BaSO4向BaCO3的转化,就不能用溶解度解释了。⑥根据元素周期律,单质硅的还原性比单质碳强,但是制备硅单质的方法是高温下2C+SiO2=Si+2CO↑,碳单质还原出了硅单质。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除了能量变化还有熵的变化,该反应就是因为生成CO气体而便于发生。

3 总结反思

通过调查走访我们便会发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学化学老师喜欢给学生很多条条框框,想把错综复杂的客观物质变化消化掉,变成规律教给学生,殊不知,客观物质的复杂性,并不能用几条简单的规律来概括。化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物质世界,客观物质种类繁多、千变万化各有特点,看似有共性又不相同,并不能简单地用数理逻辑进行演绎推理,这样做是违背物质第一性,是反科学的。

杨振宁教授说,“演绎法是学考试的人用的办法,归纳法是做学问的办法。”演绎法有利于培养理论思维。但习惯于从理论到理论,往往多数是形式化的东西,在理论中打转转。根据杨振宁教授的分析,我们不难找到问题答案。中学化学教师或者学生之所以演绎了这些不符合事实的结论,只是为了单纯应试,而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 寻求突破

脱离实际的应试教学是有害的,传统教育是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没有生命力的。本世纪初,国家教育部就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大刀阔斧地进行“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建设。以着眼于学生未来为根本,从课程设置到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都进行了具体的重构和设计。

设想一下,如果新的高考不再需要学生具备高深的理论知识,不需要学生了解大量的元素化合物,而代之一些实际问题的研究,则单纯的演绎推理、题海战术都将毫无用武之地。

中学化学教学要突破教师传授“规律加特例”的怪圈,科学思维方法要化蝶重生。教师不能盲目地下结论,要学会给学生创造科学研究的硬件条件,放手让学生多接触实际,在实际问题研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形成跳跃式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演绎和归纳的结合才是科学的思维方法,中国的中学教育将有希望,不再是众矢之的,中国未来领先于世界将有希望。

参考文献:

[1]林海河.折中?修正?还是重构——对杨振宁关于中国教育问题基本主张的反思[EB/OL].http://blog.sina.com.cn/xfjygzs-2010-

04-21.

[2]严铁宁.点击化学教学中的易错[J].科技信息,2012(09).

[3]聂佳如.化学教学中的几项边讲边实验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2013(35).

[4]阳东青,詹绍成,胥芝韵,余德润.化学教学与思想教育的融汇[J].科技广场,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