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芳

摘 要: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其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高效、责任、透明政府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近年来,贵州省各级财政部门一直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在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方面做出诸多尝试,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系列问题。本文简要阐述了贵州省预算绩效管理取得的成效,分析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53-2

1 贵州省预算绩效管理取得的成效

1.1 健全机构设置

自2010年以来,贵州省各级财政部门相继组建以绩效管理为主要职责的责任部门,省、市(州)、县(市、区、特区)三级预算绩效管理机构基本建成,有力促进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贵州省9个市(州)、70个县(市、区、特区)成立了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开展本地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2015年,全省183个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其中:省本级110个预算部门和9个市(州)财政部门全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县(市、区、特区)64个,占县级财政部门的72.73%。

1.2 初步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为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贵州省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先后出台了《贵州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暂行)》、《贵州省财政厅关于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贵州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等制度措施。同时,为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在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加入绩效管理的章节和内容,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各地各部门科学分配、高效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观念和责任意识,初步建立了“5有”环节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截至2015年,全省共出台省级规章制度20个,其中顶层制度6个,以政府名义颁布的制度2个。省财政厅出台的预算绩效管理办法5个,操作细则9个。

1.3 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近年来,贵州省结合实际研究建立了适用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绩效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和一系列行业特色指标体系,初步形成涵盖各类各项支出,符合目标内容,突出绩效特色,细化、量化的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初步构建体现相关性、重要性、系统性、经济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贵州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参考指标》、“5个100工程”绩效考评指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核指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寨行动计划综合评价指标等。同时,以县级财政支出、部门支出、重大民生项目为切入点,实施重点评价。进一步加强智库建设,建立了119家第三方中介机构库和396人的专家库,涵盖绩效管理、财政税务、会计审计、农林水利、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等行业,并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各类智库,探索引入第三方参与绩效评价工作,不断提高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1.4 加强财政支出绩效

对2015年部门预算中申报的新增项目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评审工作,审核预算部门编报的项目立项依据、项目资金预算明细及资金预算说明、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等资料,确定纳入评审范围的项目及资金额度。评审结果作为安排部门预算资金的依据,为下一步绩效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评审工作的结合,探索绩效目标前期评审,以预算绩效管理为中心,以项目评审为手段,各环节有序衔接,强化财政对预算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发挥预算评审和绩效管理对预算编制的支撑作用。共涉及省级预算部门53个,申报项目104个,申报资金69869万元,评审认定金额29354万元,审减率达58%。

2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效率。预算绩效管理强调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成本,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其内容实际上已超出了公共支出管理本身,涵盖了整个政府管理的范畴。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能极大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其次,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在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中,每年的财政支出要与取得的产出或成效挂钩,上一年的表现会影响下一年的预算安排。地方、部门和单位申请预算时必须依据其职责,设定具体的绩效目标,准确计算达成目标所需的资金,力求避免浪费。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强化政府为公众服务的观念,强化对公共资源使用结果的关注,使政府行为变得更加务实、有效,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

3 贵州省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尚未完全统一,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全面树立。把绩效管理作为额外工作负担、认为是找麻烦的思想依然存在,“重分轻管,重支轻效”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工作中被动应付的成分依然较多,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明显不足。

二是试点工作不太规范。评价项目选择、金额选择上还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选择的试点项目金额过少,与部门核心职能关联度较小,重点不突出。一些绩效评价工作中,评价指标不够合理,评价标准不够科学,数据核实不够严谨,对实际绩效的判断不够客观,对深层次问题的剖析不够深入,将绩效评价等同于一般的工作总结或验收,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三是法规体系和制度建设需进一步完善。由于贵州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其方式方法还有待实践的检验。需逐步完善各个层面的相关制度设计,建立各类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才能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规可循、有据可依,有效保障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是基础工作较为薄弱。贵州省预算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尚未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绩效评价质量有待提高。绩效管理所必需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仍不健全,专家库、中介库、指导库等智库仍不完善,相应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是当前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难点。此外,财政绩效管理干部经验交流和业务培训不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4 对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

4.1 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及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建议出台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法律文件,并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加入预算绩效管理内容。另外,根据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情况不断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2 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很高的要求。建议加大业务指导和培训力度,提升基层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有效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质量。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调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加强各省在知识和经验上的交流,强化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4.3 建立绩效管理基础信息库和绩效评价反馈系统

绩效管理工作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通过对绩效结果应用的分析,不断总结,找出偏差,为实施绩效管理提供先验证据。同时,建立起一套绩效评价反馈系统,可以记录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服务对象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相互比对,加强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正起到积极作用。

4.4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建议设立预算绩效管理专项资金,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地方给予激励性奖励,以提高各地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参 考 文 献

[1] 赵学群.我国财政政法支出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大

学,2010.

[2] 王哲.绩效预算改革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3] 谢旭人.中国财政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4] 杨圣怡.新绩效预算:中国预算改革的远期目标[J].经济研究导刊,2012(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