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强

摘要:园林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髓,并且反应了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思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创造构筑形式,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段不断丰富着园林景观。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应该对我国传统园林建筑哪些方面进行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园林建筑 继承 创新

园林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建筑,它是指处于景色优美的环境内能够和景观相互融合,并且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并直接与景观审美紧密联系的建筑环境。园林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自古以来人们所从事的种种文化活动中形成的不同于自然景色的人文景观,成为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 园林建筑特点

1.1 园林建筑的艺术要求 园林建筑直接影响着园林的整体艺术水平,缺少园林建筑的园林不可能成为名胜,所以园林建筑不能局限于对建筑本身的功能要求上,而要注重园林建筑的艺术性。如我国风景如画的苏杭等地一些有名园林中的亭台楼阁都是以艺术欣赏作为出发点的,并且得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其中应注意的是园林建筑物的布置要与周围环境景观相互呼应,达到景观要求,并通过对景等手法来提高园林整体的艺术感[1]。西湖园林中“花港观鱼”就将翠雨亭和刘庄对景,让游人的注意力自然集中到建筑物上。

1.2 收放自如的空间处理 园林建筑的主要作用是服从造景需要,所以,园林内的建筑物都不需要太过暴漏,否则会“喧宾夺主”。园林建筑的含蓄手链能够保持园林景观的特色,也就是在对建筑物进行布局时注重疏通,并且造型、布局都要开朗,同时通过造景手法来达到理想的园林建筑艺术效果。如西湖中的曲院风荷是以“院”和“荷”为主景,而将建筑物深入到湖中,从而借助湖景来提高曲院风荷的观赏意境[2]。

1.3 注意适应当地气候特点 园林建筑的高低、方位以及色彩等都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所以园林建筑的装修要细致,色彩要经过调和,对不同类型的建筑都要保持各自的空间,但是整个园林景观要浑然一体。如江南园林建筑中需要适应夏冬的季节要求,根据环境设计建筑呈现出四季如春的特点。

2 园林建筑的继承及创新

2.1 园林建筑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创新 园林建筑中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园林命名、题词、楹联、匾额等,在继承发扬的同时应注重在内容上进行创新。在游览园林时,游人可以看到各种雅致的题名和题词,或者一幅富有诗意的楹联,既增加了园林的诗情画意,又深化了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2.2 花木配置手法的继承及创新 花木是园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花木配置和建筑物的大小、高低要保持和谐统一,并且能够和周围景观相互呼应,形成具有明显层次和错落有致的景观。花木配置并不只是起到衬托建筑物的作用,其本身也要高矮有序、颜色搭配,形成花木独有的艺术感[3]。乔木、灌木和花草之间的配置,以及园林建筑的大小高矮都需要因地制宜,并且处理好园林艺术布局和美观适用之间的关系。在配置过程中应注意不宜过多,但又要显得富有生机,并且整个树形和树冠都要作为厅堂的前后背景。花坛的位置要精心定位,不能显得单调呆板,要起到其具有的点缀作用。大型园林中的花草植被在布置时应注意图案要比较新颖,以颂扬国家兴旺和时代特征为主,达到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效果。遵循“构图无格,借景有因,切合四时”的美学原则,在体现山光水色和花木庭院等景色时,注意季节的变化,能够使景物的时态和情致生成一幅疏密有致的风景画。

2.3 地域文化的继承及创新 地域文化指的是不同地域中独具特色,并且传承至今仍然发挥着作用的文化传统,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也会有与众不同的特色。

具有“地域性”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现代建筑中应用时,应注重对其继承性和创新性。我国观点建筑中有很多以木质结构来代替隔断的例子,如刘园的曲廊中,廊道的折线形状和墙体的直线形状形成细长的天井[4]。采光的功能性和景点的美观性能够做到合二为一也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传统园林建筑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至今为现代建筑服务,如在很多现代建筑中常见的玻璃幕墙建筑,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的来源是框架式建筑结构,以柱承重和墙体外移等结构形式,将建筑物整体结构进行分割,在材料的选取范围内进行适当拓宽。现代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所体现建筑空间的充分利用,和传统建筑也有一些贯通空间,玻璃房顶和无顶的中庭和院子,都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如在地下一层的前方设置一堵高墙,让游人实现停留在上方瀑布般的水流上,水中的植物和顶上洒下的日光给人视觉的享受。

3 结束语

在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从建筑形式上所体现出来的各种继承和创新的根本原因是因循守旧,一味的仿古和盲目抄袭西方园林形式必将影响我国园林建筑的发展道路,园林建筑设计师只有准确把握了古今园林建筑的本质,注重园林中传统文化、花木配置手法以及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将中国园林建筑设计的优秀传统进行丰富,并且塑造着中国园林建筑的特征和性格,使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感与文化记忆继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岩.中国园林建筑设计传统理法与继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杜娟.中国传统建筑语言在现代园林建筑中应用探析[D].南京林业大学.

[3]王月涛.基于主体意识层次的纪念性建筑创作方法建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4]傅关衡.仿古园林建筑中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创新[J].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