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惠彬

摘要:文章基于“十二五”期间海北州防沙治沙工作情况,探讨期间遗留的问题,提出“十三五”防沙治沙规划,进一步明确防沙治沙工作的思路和重点,用以指导海北州防沙治沙工作。

关键词:沙化土地 防沙治沙 “十三五”规划

1 海北州沙化土地基本情况

海北州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海湖东北岸的海晏、刚察县境内,根据《青海省防沙治沙规划(2010-2020年)》规划区沙化土地现状统计表统计,海晏、刚察县沙化土地面积87038.8公顷,其中流动沙丘32310.2公顷、半固定沙地5618.9公顷、固定沙地10379.4公顷。

2 “十二五”期间的防沙治沙工作情况

全州现已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9843.4公顷,其中:工程固沙3591公顷,封沙育草14466公顷,工程固沙造林538公顷,人工促进自然修复484公顷,“三北”造林工程764.4公顷。设置围栏60.9公里,界碑32个,警示牌3块,以及道路4公里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2.1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林业项目从2009年开始实施,历时4年。截止目前,海晏县实际完成沙漠化土地治理项目7440公顷,其中:封沙育草6000公顷,工程固沙种草1110公顷,沙地灌木造林330公顷。

刚察县完成沙漠化土地治理项目10893公顷,其中:封沙育草8466公顷、工程固沙2397公顷、沙地造灌木林30公顷。

2.2 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项目

2013年4月海晏县被列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海晏县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地点主要位于青海湖东北岸的克土沙区,建设总面积1400公顷,建设主要内容是工程固沙造林,“十二五”期间,每年承担防沙治沙示范区项目建设任务178公顷,每年计划投资100万元。2013年按下达计划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2.3 海晏县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项目

2013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我州海晏县被列入全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试点,在海晏县环青海湖周边区域实施《海晏县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项目》,落实资金2071万元。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主要包括设置围栏60.9公里,界碑32个,警示牌3块,固沙压沙185公顷,人工自然修复844公顷,以及道路、管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期限为2年(2013-2014年)。2013年完成建设任务:固沙压沙84公顷,人工促进自然修复484公顷,设置围栏60.9公里,界碑32个,警示牌3块,以及道路4公里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037万元。

2.4 “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

2011-2012年累计完成“三北”造林工程674.4公顷,累计总投资433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营造沙棘灌木造林。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沙化危害依然突出,局部扩展依然存在。过去由于对环湖地区的乱垦滥开、超载放牧,致使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河流干涸,湖面水位下降等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尽管近几年生态治理步伐不断加大,但是环湖地区生态治理投资和难度大,见效慢,加之农牧民群众生态治理意识不高,沙化现象仍然在与农牧民争夺生存发展的空间,严重制约着沙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影响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二是沙区气候条件差,社会治沙造林没有积极性。由于海北海拔高,气候严寒,治沙造林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导致了群众和社会对治沙造林没有积极性。经过30年的治理,易治理地区已经实施相应的治理工程,下一步需要治理的是流动沙丘,治理条件更差,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配套物理或化学固沙措施后才能治沙造林,造林成本和难度都很大,造林成本在每亩1000元以上。但目前国家对造林的投资很低,三北和治沙投资只有成本的十分之一,远远不能满足造林需要,地方无财力大量投资,导致治沙造林建设质量低,进展缓慢,与社会经济发展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不相适应。同时缺补植经费,受自然条件的限制,造林难度大,一次造林一般都达不到质量要求,需要1-2次,甚至3次以上的补植补种才能成功,但由于缺少补植补播费用,使造林成效难以巩固。

三是人为隐患仍然较多,治理成果依然脆弱。青海湖流域和湟水流域的人口快速增长,牲畜数量大幅度增加,草场面积明显不足,沙区禁牧难度很大。由于草地长期处于超载放牧状况,畜草矛盾突出,加剧了土地沙漠化的进程。同时,治理区植被刚开始恢复,林分结构单纯,稳定性差,如果得不到有效巩固,土地沙化极易反弹,就会前功尽弃。

4 “十三五”防沙治沙规划

4.1 “十三五”防沙治沙发展思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海北州创建林业生态文明示范州的决定精神,突出在防沙治沙、湿地保护、生态旅游、生态资源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五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确保我州创建林业生态文明示范州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全面谋划好今后的工作。

4.2 “十三五”防沙治沙建设目标

在《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及《青海省防沙治沙规划(2010-2020年)》中把我州防沙治沙列为重要建设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划,明确了治理目标和任务,为治沙项目的争取和实施提供了依据,我州将全力做好防沙治沙工作。今后的治沙工作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对大面积不宜治理的沙化土地实行封禁保护,落实封禁措施,将使沙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建立和巩固以林草植被恢复为主体的荒漠生态安全体系,保护现有植被,合理调配生态用水,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固定流动半流动沙丘,加强荒漠化综合治理。

4.3 “十三五”防沙治沙政策和资金需求

①加大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对青海湖流域项目的投资力度,增加单位投资标准。

②制定禁牧封育制度措施。依据青海湖流域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重要生态意义,加大对其周边的治理力度,强化管理,建立相应的法规性文件,对相对靠近项目区周边的牧户进行整体搬迁。根据实际对项目区实行严格的禁牧措施,以“封造结合”的原则,促进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切实改变。

③完善青海湖周边生态监测站网体系建设。补充完善草地、森林、湿地、沙化生态系统综合定位监测点建设;完善水土保持定位站、水文水资源长观站、气象长观站、环境质量长观站、生物多样性等监测能力,建设配备相关监测仪器设备。

④加强生态环境综合分析评估系统建设。建设青海湖周边遥感监测信息处理平台、数据库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生态环境评价与综合评估系统、信息共享和信息管理;建设中心实验室和生态监测档案馆,并积极开展生态监测技术人员培训。

⑤完成年度地面监测与社会经济补充调查。按照《作业设计》规定的监测时间、频次及指标开展各专项地面监测,包括:草地、湿地、森林、沙化土地、水文水资源、水土保持、气象要素及气象灾害、环境质量监测(含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监测(含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对已实施的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社会经济补充调查。

⑥遥感监测。主要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准备、影像数据处理、遥感影像解译、野外核查、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库、解译结果检验与补充调查、解译结果分析、编制监测报告。

⑦开展年度各专项生态监测结果分析评价,编制年度监测报告,建立专项数据库和图件库。

5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结合我州实际,按照生态区位,重点将青海湖周边区域确定为我州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范围,加大青海湖东北岸防沙治沙治理及湟水流域周边水源地的综合治理,完善造林绿化、湿地保护、防沙治沙等专项规划,形成科学系统的林业生态空间规划体系。按照国家林业局的安排部署,研究出划定全州林地和森林、湿地、沙区植被和物种四条保护红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一要制定最严格的生态红线管理办法。制定生态红线区划技术规范和管制原则与措施,将林地、沙区植被生态空间保护和治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政府责任制考核,坚决打击破坏红线行为。

二要适度保障国家基础设施及公共建设使用生态用地,制定出台征占用生态用地项目禁限目录。通过生态自我修复,加大对沙化土地、退化湿地治理等,有效补充生态用地数量,确保全州生态用地资源适度增长。

6 荒漠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囊括土地、水、山林、矿产等定价制度,但是在很多领域自然资源价格无法反映价值,因此亟待通过深化资源品价格改革,来实现市场在生态文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当前阶段,自然资源用途或功能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森林、草地、水体、湿地、滩涂等生态空间不缩小,甚至扩大生态空间面积。我州荒漠自然资源就是划定荒漠生态红线,保障荒漠面积不扩大,确定荒漠产权。

7 进一步推进防沙治沙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在今后的防沙治沙工作中,我们将始终以生态效益优先,坚持保护、建设与合理利用并举的治理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及时调整防沙治沙思路。根据我州实际,总结多年防沙治沙的经验,在实施各项防沙治沙工程时,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提高防沙治沙工程水平和质量。

一是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实行制度化管理。真正把各项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主要领导的肩上,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使各级领导干部参与防沙治沙。由“义务式”“时段性”向“责任式”、“常年性”转变,真正做到群众受益,国家满意,推动防沙治沙建设的新进程。

二是加大项目投资力度。在国家加大治沙专项资金总量投入的基础上,确定重点治理区域,集中资金,提高投资标准,应用各种先进技术,干一块成一块。避免任务平均分配,资金撒胡椒面,造林简单粗放,治沙进程缓慢,成效低的诸多弊病。

三是不断优化和创新技术模式。系统总结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措施做法和建设模式,针对不同沙化区域,深入探索新措施、新模式,突出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沙模式,在造林的新技术上下功夫,确定合理的初植密度和混交比例,人工治理与自然恢复结合,进一步推动防沙治沙工作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继平.我国土地沙化现状与形势分析[J].林业经济,2013(06).

[2]孟君朝.浅析河北省防沙治沙工作的成效[J].价值工程,2013(21).

[3]张雨姝,刘娜.影响土地资源恶化的因素及防治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