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集枢纽互通位于安徽合肥-淮南-阜阳高速公路与济南-祁门高速公路安徽利辛至淮南段的交叉点。由于该互通节点受控因素较多,文章结合互通远景转弯交通量、从节约工程造价、确保行车安全、降低社会影响等因素,对该互通的方案布局选型做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互通立交  布局选型

1 概述

济祁高速公路安徽段是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三纵四横七连”公路主骨架中“纵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高网济广高速(G35)和京台高速(G3)间在安徽境内的另一条平行高速通道,串联了安徽省的砀山县、涡阳县、利辛县、蒙城县、凤台县、寿县、舒城县、桐城县、桐城县、枞阳县、石台县、祁门县。该互通位于济祁高速安徽段的利辛~淮南段与合肥-淮南-阜阳高速公路的交叉处,位于淮南市毛集境内。该互通的设立,可通过济祁高速与南(京)~洛(阳)高速(G36)、泗(洪)许(昌)高速、连霍高速(G30)、合肥-淮南-阜阳高速、沪陕高速(G40)、沪蓉高速(G42)、沪渝高速(G50)、济广高速(G35)和京台高速(G3)等高速之间的联系,最终可构成区域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主干网络。

因此,从完善国家及区域路网结构,全面促进国家及地区协调快速发展,加快皖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综合发展速度,早日融入长三角洲地区,全面提升周边区域经济等方面考虑,起着积极作用。

2 互通区主要技术标准

2.1 主线 公路等级: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宽27m,路面宽22.5m;设计荷载:公路—I级。

2.2 相交道路(合淮阜高速) 公路等级: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宽28m,路面宽23.5m;设计荷载:公路-I级。

3 转弯交通量分析

根据交通量预测,主要交通流为永城←→合肥方向、祁门←→阜阳方向;次交通流为永城←→合肥、祁门←→合肥。

4 互通区控制因素

影响该互通立交布局的主要因素:合淮阜高速淮河大桥(距主线距离约1130m)、焦岗湖服务区(距主线距离约600m)、50万伏高压线、村庄、焦岗湖规划大堤、100兆太阳能光伏电厂等。

5 互通方案布局选型

由于受上述各种因素影响,同时考虑互通区相交道路的平纵指标,主线与合淮阜高速交叉处只能位于合淮阜高速的焦岗湖服务区与淮河特大桥之间,但该区域村庄密集,同时焦岗湖服务区与淮河特大桥间的间距又较小(1700m),因此该互通的布局选型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下面就互通的远景转弯交通量、工程造价、安全性及社会影响等方面,拟定三个互通方案进行比较。

5.1 方案一 采用对称的部分苜蓿叶+定向匝道方案,主线及相关匝道与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互通布设较紧促,匝道布设符合主转弯交通流向,安全性好;但互通与服务区之间无法设置辅助车道或集散车道相连,需改移服务区,社会影响差,工程总体规模巨大。

5.2 方案二 采用变异苜蓿叶方案,主线及相关匝道与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由于合肥→祁门及阜阳→祁门方向匝道分流点距服务区分合流点较近,互通与服务区之间需设置贯穿的集散车道做一体化设计。该方案基本满足主交通流需求,两条高速间的交通转换主要通过集散车道转换,对合淮阜的主线交通干扰小;但互通平面指标相对较低,交通组织较复杂,安全性较差,需对焦岗湖服务区匝道进行改造,拆迁量大,社会影响较差,施工期对服务区及合淮阜高速的运营有干扰,工程造价高。

5.3 方案三 采用双“Y”型方案,互通布设于东南象限,主线及相关匝道与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该方案祁门→阜阳及阜阳→祁门方向匝道分流点距服务区的分合流点距离较长,互通与服务区之间设置辅助车道贯通。该方案互通平面指标较高,对合淮阜的主线交通流及服务区干扰小,安全性较好,拆迁量小,社会影响较小,工程造价低;但互通匝道主交通流存在一定绕行。

5.4 比选结论 方案三虽然主交通流存在绕行、合淮阜主线驶入服务区车辆与纵三汇入车辆存在交织,但互通远景各转弯交通量较小,同时互通区的匝道平面指标较好,对合淮阜的改造里程短,工程规模及拆迁小,社会影响小,施工期对合淮阜高速及焦岗湖服务运营影响小,安全性好,因此综合考虑方案三比较合适。

6 结语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完善和加密,两条高速公路相交时,枢纽型互通立交布设的限制性因素也越来越多,如相交道路平、纵指标问题、拆迁问题,相交道路的大型构造物间距问题、工程规模问题等,都对互通方案布局选型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枢纽互通的布局选型应结合转弯交通量、行车安全性、工程经济性、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综合比选,确保互通方案的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3]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程名(1973-),男,高级工程师,毕业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研究方向:路线总体、互通立交。

摘要:毛集枢纽互通位于安徽合肥-淮南-阜阳高速公路与济南-祁门高速公路安徽利辛至淮南段的交叉点。由于该互通节点受控因素较多,文章结合互通远景转弯交通量、从节约工程造价、确保行车安全、降低社会影响等因素,对该互通的方案布局选型做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互通立交  布局选型

1 概述

济祁高速公路安徽段是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三纵四横七连”公路主骨架中“纵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高网济广高速(G35)和京台高速(G3)间在安徽境内的另一条平行高速通道,串联了安徽省的砀山县、涡阳县、利辛县、蒙城县、凤台县、寿县、舒城县、桐城县、桐城县、枞阳县、石台县、祁门县。该互通位于济祁高速安徽段的利辛~淮南段与合肥-淮南-阜阳高速公路的交叉处,位于淮南市毛集境内。该互通的设立,可通过济祁高速与南(京)~洛(阳)高速(G36)、泗(洪)许(昌)高速、连霍高速(G30)、合肥-淮南-阜阳高速、沪陕高速(G40)、沪蓉高速(G42)、沪渝高速(G50)、济广高速(G35)和京台高速(G3)等高速之间的联系,最终可构成区域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主干网络。

因此,从完善国家及区域路网结构,全面促进国家及地区协调快速发展,加快皖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综合发展速度,早日融入长三角洲地区,全面提升周边区域经济等方面考虑,起着积极作用。

2 互通区主要技术标准

2.1 主线 公路等级: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宽27m,路面宽22.5m;设计荷载:公路—I级。

2.2 相交道路(合淮阜高速) 公路等级: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宽28m,路面宽23.5m;设计荷载:公路-I级。

3 转弯交通量分析

根据交通量预测,主要交通流为永城←→合肥方向、祁门←→阜阳方向;次交通流为永城←→合肥、祁门←→合肥。

4 互通区控制因素

影响该互通立交布局的主要因素:合淮阜高速淮河大桥(距主线距离约1130m)、焦岗湖服务区(距主线距离约600m)、50万伏高压线、村庄、焦岗湖规划大堤、100兆太阳能光伏电厂等。

5 互通方案布局选型

由于受上述各种因素影响,同时考虑互通区相交道路的平纵指标,主线与合淮阜高速交叉处只能位于合淮阜高速的焦岗湖服务区与淮河特大桥之间,但该区域村庄密集,同时焦岗湖服务区与淮河特大桥间的间距又较小(1700m),因此该互通的布局选型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下面就互通的远景转弯交通量、工程造价、安全性及社会影响等方面,拟定三个互通方案进行比较。

5.1 方案一 采用对称的部分苜蓿叶+定向匝道方案,主线及相关匝道与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互通布设较紧促,匝道布设符合主转弯交通流向,安全性好;但互通与服务区之间无法设置辅助车道或集散车道相连,需改移服务区,社会影响差,工程总体规模巨大。

5.2 方案二 采用变异苜蓿叶方案,主线及相关匝道与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由于合肥→祁门及阜阳→祁门方向匝道分流点距服务区分合流点较近,互通与服务区之间需设置贯穿的集散车道做一体化设计。该方案基本满足主交通流需求,两条高速间的交通转换主要通过集散车道转换,对合淮阜的主线交通干扰小;但互通平面指标相对较低,交通组织较复杂,安全性较差,需对焦岗湖服务区匝道进行改造,拆迁量大,社会影响较差,施工期对服务区及合淮阜高速的运营有干扰,工程造价高。

5.3 方案三 采用双“Y”型方案,互通布设于东南象限,主线及相关匝道与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该方案祁门→阜阳及阜阳→祁门方向匝道分流点距服务区的分合流点距离较长,互通与服务区之间设置辅助车道贯通。该方案互通平面指标较高,对合淮阜的主线交通流及服务区干扰小,安全性较好,拆迁量小,社会影响较小,工程造价低;但互通匝道主交通流存在一定绕行。

5.4 比选结论 方案三虽然主交通流存在绕行、合淮阜主线驶入服务区车辆与纵三汇入车辆存在交织,但互通远景各转弯交通量较小,同时互通区的匝道平面指标较好,对合淮阜的改造里程短,工程规模及拆迁小,社会影响小,施工期对合淮阜高速及焦岗湖服务运营影响小,安全性好,因此综合考虑方案三比较合适。

6 结语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完善和加密,两条高速公路相交时,枢纽型互通立交布设的限制性因素也越来越多,如相交道路平、纵指标问题、拆迁问题,相交道路的大型构造物间距问题、工程规模问题等,都对互通方案布局选型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枢纽互通的布局选型应结合转弯交通量、行车安全性、工程经济性、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综合比选,确保互通方案的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3]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程名(1973-),男,高级工程师,毕业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研究方向:路线总体、互通立交。

摘要:毛集枢纽互通位于安徽合肥-淮南-阜阳高速公路与济南-祁门高速公路安徽利辛至淮南段的交叉点。由于该互通节点受控因素较多,文章结合互通远景转弯交通量、从节约工程造价、确保行车安全、降低社会影响等因素,对该互通的方案布局选型做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互通立交  布局选型

1 概述

济祁高速公路安徽段是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三纵四横七连”公路主骨架中“纵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高网济广高速(G35)和京台高速(G3)间在安徽境内的另一条平行高速通道,串联了安徽省的砀山县、涡阳县、利辛县、蒙城县、凤台县、寿县、舒城县、桐城县、桐城县、枞阳县、石台县、祁门县。该互通位于济祁高速安徽段的利辛~淮南段与合肥-淮南-阜阳高速公路的交叉处,位于淮南市毛集境内。该互通的设立,可通过济祁高速与南(京)~洛(阳)高速(G36)、泗(洪)许(昌)高速、连霍高速(G30)、合肥-淮南-阜阳高速、沪陕高速(G40)、沪蓉高速(G42)、沪渝高速(G50)、济广高速(G35)和京台高速(G3)等高速之间的联系,最终可构成区域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主干网络。

因此,从完善国家及区域路网结构,全面促进国家及地区协调快速发展,加快皖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综合发展速度,早日融入长三角洲地区,全面提升周边区域经济等方面考虑,起着积极作用。

2 互通区主要技术标准

2.1 主线 公路等级: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宽27m,路面宽22.5m;设计荷载:公路—I级。

2.2 相交道路(合淮阜高速) 公路等级: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宽28m,路面宽23.5m;设计荷载:公路-I级。

3 转弯交通量分析

根据交通量预测,主要交通流为永城←→合肥方向、祁门←→阜阳方向;次交通流为永城←→合肥、祁门←→合肥。

4 互通区控制因素

影响该互通立交布局的主要因素:合淮阜高速淮河大桥(距主线距离约1130m)、焦岗湖服务区(距主线距离约600m)、50万伏高压线、村庄、焦岗湖规划大堤、100兆太阳能光伏电厂等。

5 互通方案布局选型

由于受上述各种因素影响,同时考虑互通区相交道路的平纵指标,主线与合淮阜高速交叉处只能位于合淮阜高速的焦岗湖服务区与淮河特大桥之间,但该区域村庄密集,同时焦岗湖服务区与淮河特大桥间的间距又较小(1700m),因此该互通的布局选型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下面就互通的远景转弯交通量、工程造价、安全性及社会影响等方面,拟定三个互通方案进行比较。

5.1 方案一 采用对称的部分苜蓿叶+定向匝道方案,主线及相关匝道与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互通布设较紧促,匝道布设符合主转弯交通流向,安全性好;但互通与服务区之间无法设置辅助车道或集散车道相连,需改移服务区,社会影响差,工程总体规模巨大。

5.2 方案二 采用变异苜蓿叶方案,主线及相关匝道与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由于合肥→祁门及阜阳→祁门方向匝道分流点距服务区分合流点较近,互通与服务区之间需设置贯穿的集散车道做一体化设计。该方案基本满足主交通流需求,两条高速间的交通转换主要通过集散车道转换,对合淮阜的主线交通干扰小;但互通平面指标相对较低,交通组织较复杂,安全性较差,需对焦岗湖服务区匝道进行改造,拆迁量大,社会影响较差,施工期对服务区及合淮阜高速的运营有干扰,工程造价高。

5.3 方案三 采用双“Y”型方案,互通布设于东南象限,主线及相关匝道与合淮阜高速交叉方式,采用上跨合淮阜高速。该方案祁门→阜阳及阜阳→祁门方向匝道分流点距服务区的分合流点距离较长,互通与服务区之间设置辅助车道贯通。该方案互通平面指标较高,对合淮阜的主线交通流及服务区干扰小,安全性较好,拆迁量小,社会影响较小,工程造价低;但互通匝道主交通流存在一定绕行。

5.4 比选结论 方案三虽然主交通流存在绕行、合淮阜主线驶入服务区车辆与纵三汇入车辆存在交织,但互通远景各转弯交通量较小,同时互通区的匝道平面指标较好,对合淮阜的改造里程短,工程规模及拆迁小,社会影响小,施工期对合淮阜高速及焦岗湖服务运营影响小,安全性好,因此综合考虑方案三比较合适。

6 结语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完善和加密,两条高速公路相交时,枢纽型互通立交布设的限制性因素也越来越多,如相交道路平、纵指标问题、拆迁问题,相交道路的大型构造物间距问题、工程规模问题等,都对互通方案布局选型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枢纽互通的布局选型应结合转弯交通量、行车安全性、工程经济性、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综合比选,确保互通方案的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3]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程名(1973-),男,高级工程师,毕业于西安公路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研究方向:路线总体、互通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