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林,李炯,吴慧,肖琪,何丽,李斓,周洪亮,王琦#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1胸外甲乳外科,2病理科,重庆 401120

乳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世界范围内约有226 万乳腺癌新增病例,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1]。通过对某些生物标志物如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状态及Ki-67 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对乳腺癌进行分型,分型的差异决定了治疗方案的不同。端粒酶卡扎尔体蛋白1(telomerase cajal body protein 1,TCAB1)是新发现的端粒酶核心蛋白组分,研究证实,TCAB1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在宫颈癌、结直肠癌中均异常高表达[2-3],抑制TCAB1 的表达可诱导细胞衰老[4]。PIN2/TERF1 相互作用端粒酶抑制剂1(PIN2/TERF1 interacting telomerase inhibitor 1,PINX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端粒酶关系密切的核仁蛋白,通过抑制端粒酶催化亚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活性抑制端粒酶活性[5]。研究显示,PINX1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中低表达,可作为肿瘤的预后预测因子,且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6-8]。本研究探讨TCAB1 和PINX1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病理切片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由两名病理科医师阅片后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②术前未进行放化疗或其他治疗;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②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45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40 岁7 例,﹥40 岁38 例;无淋巴结转移24 例,有淋巴结转移21 例;组织学分级:Ⅱ级23 例,Ⅲ级22 例;未绝经15 例,绝经30 例;非三阴性乳腺癌39 例,三阴性乳腺癌6例。另选取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同期收治的45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年龄≤40 岁7 例,﹥40 岁38例;未绝经15 例,绝经30 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和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年龄和绝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收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45 例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45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检测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TCAB1 和PINX1 表达情况,TCAB1 和PINX1 抗体均购自美国Abcam公司。操作步骤:①取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制备成3~4 μm 的病理切片;②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水化;③3%过氧化氢处理,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④应用柠檬酸缓冲液对组织抗原进行修复;⑤滴加抗体,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显色,苏木精复染,封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1.3 判定标准

在染色均匀的区域随机选取5 个高倍视野,由两名病理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判定。根据阳性细胞比例及染色强度进行评分。染色强度评分:无色为0 分,浅黄色为1 分,棕黄色为2 分,棕褐色为3 分。阳性细胞比例评分:≤5%为0 分,6%~25%为1 分,26%~50%为2 分,51%~75%为3 分,﹥75%为4 分。染色强度评分与阳性细胞比例评分相乘,≤6 分为低表达,﹥6 分为高表达。

1.4 观察指标

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TCAB1 和PINX1 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CAB1 和PINX1 表达情况;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CAB1 与PINX1 表达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TCAB1 和PINX1 表达情况的比较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TCAB1 和PINX1 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图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CAB1 高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INX1 高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TCAB1 和PINX1 表达情况的比较[n(%)]

图1 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CAB1和PINX1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200)

2.2 不同临床特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CAB1和PINX1表达情况的比较

不同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月经状态、乳腺癌分型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CAB1 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43、0.002、0.180、0.916、0.189、0.045,P﹥0.05)。不同年龄、肿瘤直径、月经状态、乳腺癌分型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INX1 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22、2.163、2.205、0.022,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为Ⅱ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INX1 高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为Ⅲ级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504、8.222,P﹤0.01)。(表2)

2.3 TCAB1 与PINX1 表达的相关性

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CAB1 与PINX1 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8,P=0.028)。

3 讨论

目前临床常根据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HER2 状态及Ki-67 表达情况对乳腺癌进行分型,分型的不同决定了治疗方案的不同。本研究分析端粒酶相关指标TCAB1 和PINX1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端粒酶的激活是细胞恶变的必备条件,它是一种在细胞中负责端粒延长的核糖核蛋白酶,为端粒DNA 延长提供RNA 模板序列[9-10]。端粒酶能够延长已缩短的端粒,导致细胞处于无限增殖状态[11],TCAB1 在人类肿瘤细胞的端粒合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将端粒酶直接运输到端粒上,促进端粒伸长,从而导致细胞增殖,并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12-13]。研究表明,TCAB1 在宫颈癌、结直肠癌中高表达,抑制TCAB1 的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形成和生长[2-3]。但TCAB1 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较少且无明显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TCAB1 高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提示TCAB1可能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致癌基因,但能否作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还需后续随访验证。

PINX1位于染色体8p23 区域,该区域在人类恶性肿瘤中经常缺失。Ho 等[5]研究显示,PINX1 可抑制端粒酶的活性,缩短端粒。但关于PINX1 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仍存在争议。有研究表明,PINX1 表达下调与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14-16]。但是在一些恶性肿瘤如脑胶质瘤、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甲状腺癌中,PINX1 被认为是一种肿瘤促进因子,其高表达与肿瘤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17-19]。关于PINX1在乳腺癌中的研究报道较少,Feng 等[20]研究显示,PINX1 低表达预示基底细胞样乳腺癌恶性程度更高,其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INX1 高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且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INX1 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INX1 低表达更多见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为Ⅲ级的患者,这意味着PINX1 低表达可能与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但还需要扩大样本量及长期随访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通过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发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TCAB1 与PINX1 的表达呈负相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通路诱导二者相互作用。Mahmoudi 等[13]研究显示,TCAB1 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存活,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过表达,而TCAB1 表达下调可以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邓璐等[6]研究表明,PINX1 可以调控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oxy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但目前尚无TCAB1 和PINX1 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报道,还需进一步的基础研究验证。

综上所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TCAB1高表达率较高,PINX1 高表达率较低,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且PINX1 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探究二者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分子机制可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