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红 滨州市中心医院

引言

公立医院平稳运行需要良好的财务风险管控机制做基础。财务风险预警和管控是公立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公立医院在开展各项财务活动时,必须要考虑到财务预期成果与实际经营结果间的偏差,努力控制影响公立医院财务活动的潜在因素,提升财务人员规避财务风险的工作水平,使得影响财务工作的风险因素始终处在可控的范围内,确保公立医院不会因财务风险而蒙受经济损失、错失更大收益或无法偿还债务,从而为公立医院持续经营和完善发展保驾护航。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工作简述

财务风险大多由多种影响因素叠加而成,因此会对公立医院财务运转产生重大影响。公立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处在不断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能够发现目前公立医院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认识到财务风险可能会给医院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分析财务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辅助公立医院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明确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的发展道路。此外,当前公立医院已进入医改深水区和常态化防控阶段,必须正视潜在的财务风险,防微杜渐,建立完善的、坚固的预警控制体系和风险管控体系,吸纳专业人才,打造成熟队伍,促使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具备抵抗风险和良好运营的能力。

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有待完善

国家重视公立医院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要求公立医院规范内部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在法律和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开展业务,确保财务工作合法合规,以此提升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公立医院内部建设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应促进财务人员保质保量高效完成业务任务,提升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持续提升专业化工作水平,促使公立医院运营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公立医院未绷紧财务风险这根绳,不重视财务体系建设,简单地将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等同于财务人员日常工作内容和业务任务,仍未建立起完整的宏观控制体系,导致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流于形式,未在医院内部激起水花。此外,有些公立医院缺少牵头人,内部控制有效性不强。构建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任务由财务部门领头人负责,但财务部门主管领导的许多工作却未得到医院的授权,导致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管理人、建设者、落实人分裂,建设和实操效果并不如意。与此同时,有些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缺乏监督和管理,医院内部未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即便是医院内部对业务互动和流程做出强制性的规定,由于灵活性不够等因素,医院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未起到实际作用,相关的流程和制度形同虚设,并未起到防范作用。

(二)公立医院财务活动收款压力大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加大服务力度,公立医院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十分稳定,公立医院已形成成熟的医疗保险参保和报销制度体系,因此,公立医院的接诊患者大多享受医保报销。但在实际就诊和报销工作中,医保基金结算存在账期,医保患者诊疗费用开支并不能及时全额收回,医院用医院自有资金先行垫付患者的就诊费用,就会导致公立医院的资金运转过程中容易产生资金不足、周转不灵的风险。此外,公立医院作为认可度高、体系成熟的就诊机构,加之医保收款是重要的财务收款来源,公立医院应借助医保支付方式多样化的途径来减轻资金压力。然而,公立医院并未认识到深化医改中推进DRG/DIP付费的重要性,仍处于财务粗放式管理阶段,医保收款压力仍未减轻。

(三)公立医院财务活动融资渠道较少

公立医院的性质决定其外部融资渠道有限。与企业型医院相比,公立医院性质上属于事业单位,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公立医院成熟的医疗报销机制决定其在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需要提高信息的通达性,与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政府医疗服务政策和融资渠道,弥补医院融资渠道有限的问题。此外,由于公立医院融资途径较少,医院还应及时转变融资理念,在争取政府财政补助的同时,积极寻求外部融资渠道,为医院发展筹措资金。然而在现实条件下,公立医院的特殊性质决定其外部融资渠道并不会有很多的选择性,因此,一旦医院需要场地扩建或医疗器械更新,公立医院的融资少和资金支出多会出现矛盾,潜在的财务风险难以防范。

(四)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缺失

医疗改革进入深水区,公立医院背负医疗改革政策压力,自身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有待提升。由于公立医院在内部控制体系、医保收款及融资方面存在问题,在经营过程中,各种问题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然而,公立医院缺失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医院在防范财务风险意识、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预期发展等方面存有短板。然而,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具有完备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各部分之间传递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估,并对分析成果进行报警和处理。只有建立完备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各个环节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维持预警机制正常运转,畅通风险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渠道,财务人员才能够根据已经分析与评估的预警警告进行异常信息研判,避免凭主观判断评估风险。然而,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低,没能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数据集成处理技术等对财务信息进行预处理和全过程监测,导致预警机制不够成熟。公立医院缺失预警机制导致财会人员并不能及时获取预警信息,也就不能做出应急预案处置。

(五)公立医院财务专业人员和专业队伍储备不足

随着时代的进步,公立医院财务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随之发展。然而,公立医院许多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并未得到创新,仍停留在核算、报销和财务处理等基础阶段,并未对单位层面、业务层面的财务风险进行系统地、客观地、全面地识别与分析。此外,目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处理能力停留在判断风险类别并定级,不具备借助财务数据对风险等级进行量化分析和定量统计的能力,财务会计工作缺乏专业人才支撑。同时,公立医院现有的财务工作人员未能对财务活动或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形成足够的认知和了解,不能全面认识到财务活动全过程和全周期中财务风险的严重性,导致其对潜在的重大风险认识不足,处理不到位,给公立医院财务运转造成不良后果。更重要的是,许多公立医院仍未形成完备的财务人员培训体系,仍未建立专业的财务队伍,导致财务人员无法及时了解最新的财务工作知识,无法及时提升财务风险预警和防范能力。例如,公立医院中,许多财务工作人员对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内容、处理手段不够清晰,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对公立医院财务运转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处理,缺乏敏感度和专业性。

三、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的完善对策

(一)以国家规范为指导,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为了提升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公立医院必须以国家规范为指导,全方位关注内部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全院上下配合拧成合力,共同完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因此,根据国家通知和管理办法要求,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需要承担起公立医院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的领头人责任,指挥和部署医院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和完善任务。例如,医院负责人在管理过程中要主抓风险控制体系建设,建立良好的内部协调机制,结合医院发展战略定位全局统筹规划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群策群力,做出科学决策。其次,医院各级领导干部需要根据总指挥要求部署安排本部门工作,将责任压实到人,强化各部门间的沟通,提升全院工作人员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识,掌握基本的风险识别方法,为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打牢基础。同时,公立医院各人员要有风险意识,搜集预警信息,依据财务数据分析风险等级,并及时上报给财务人员。此外,公立医院需要完善监督和评价环节,成立部门对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类别和出现规律进行总结,及时调整和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最后,财务工作人员作为财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必须要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坚守财务资金安全底线,为公立医院医生、患者提供安全保障,促使各部门、各人员形成合力,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筑牢公立医院风险防范屏障。

(二)以医保改革为依托,及时回笼医保款项

公立医院要以医保改革为依托,及时改革现有的医保支付体系,及时回笼医保款项,为公立医院资金运转提供便利。公立医院财务工作人员需要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模式,认识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必要性,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浪潮,提升医保资金回笼率。因此,公立医院要对全院职工展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主题培训,确保医院职工对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在临床诊疗中更好地应用医保付费模式,提升就诊效率。此外,公立医院面临巨大的款项回笼压力,应优化收治结构,推动医院高质量服务。例如,公立医院需进行自我定位,充分挖掘优势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员工风险意识。通过医患沟通、医疗服务、法律见证等措施,引导员工认识到医院存在的医患纠纷等风险,强化员工风险规避意识,促使员工积极推进医疗纠纷和医疗服务预警机制建设,优化医疗服务模式,降低因医患关系带来的财务纠纷。同时,公立医院还应建立完备的培训和反馈机制,规范病案质量提升医保报销效率。病案质量、编码填写、数据提取、信息填报等医疗信息的准确度和契合度有助于提升公立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结算效率。规范化的病案信息和医保结算清单能够由信息化设备直接扫描提取,大大提升财务结算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医院资金回笼的时间,有助于医院资金运转。最后,公立医院应加强与医保、财政和卫生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有效接收和反馈医院财务工作中遇到的资金问题,确保医保款项及时回笼,提升资金周转率。

(三)以风险抵御为目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工作是公立医院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医院运行过程中都会潜藏财务风险。因此,公立医院应以降低财务风险为目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和管控财务风险。例如,公立医院应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制度依据。在风险预警机制下,财会人员在筹资、投资和经营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监测并查看异常财务信息数据,排查、分析和上报财务风险点,并根据预警机制判断预警信息的级别、影响范围和警示事项,从而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各环节工作人员及时进行风险防控。此外,财务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汇总医院常见的财务风险点,追根溯源,及时消除容易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从而发挥财务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作用。同时,公立医院监督管理部门要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处置,严格管控财务风险点,建立信息化财务风险预警数据库,提升财务人员判断异常信息的速度,及时定位预警对象,并根据数据库中的标准、方案和预期结果等内容自动识别、自动归类,将大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应用到财务结算、维护和风险防控的全过程,提升财务工作人员和公立医院的风险预警能力。

(四)以人才吸纳为基础,培养财务专业人才

财务核算、财务风险防控等工作是财务工作人员的基础工作,提升财务风险预警防范意识需要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性。随着医改的推进,公立医院财务实现职能转变,由核算、分析等基本职能向会计核算、风险预警、信息处理等综合职能过渡。公立医院更加重视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建立健全人才管理体系和人才管理制度,强化人才管理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吸纳具备基本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的财务人员进入公立医院财务队伍,提高公立医院财务活动质量、效率和效益,提升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与此同时,公立医院进一步加强财务人才培训,提升财务人员信息技术能力,促进财务人员学习财务信息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等收集、分析、处理医院财务数据,识别和管控财务风险,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升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能力。

(五)以动态监控为手段,强化财务风险监管

公立医院需要落实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及时查漏补缺。因此,公立医院需要以动态监控为基本手段,强化财务风险监管体系。例如,公立医院各部门内部职责权限要明确,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过完备的预警体系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确定各级部门权责,为财务风险监控和授权提供审批服务,确保监管流程得到优化,从而降低监管过程中可能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此外,公立医院应加强廉政教育,通过廉洁文化建设提升医院员工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从源头杜绝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医患财务纠纷现象,确保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发挥成效。

结语

总而言之,公立医院在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财务风险,如何管控财务风险,避免给医院运转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是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和最终目标。公立医院财务人员是预警和管控财务风险的直接参与者,需要转变财务风险管控意识,持续关注医院日常运转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接受风险存在的现实,并通过完善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缓解医院财务活动收款压力、扩充融资渠道、提升专业化财务工作能力和问题处理水平等途径为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控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