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春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建筑央企中,财务管理制度需要针对建筑行业特点、央企行业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制定。

本文在全面论述建造合同准则下的建筑央企财务管理特征的基础上,从央企本身、建筑央企特征和建造合同准则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当前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专业水平、预算制度、风险防控、加强审计监督四个方面提出了应采取的思路举措,最后从实现财务共享、建立信息平台、引入区块链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可能需要实施的创新制度。

一、建造合同准则下的建筑央企财务管理特征分析

(一)跨地域特征

和其他行业企业不同,建筑类企业由于需要在各地开拓工地,因此,除了总部固定在一处,其各处工地和管理中心分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并且随着项目的发展具体地域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地理分布上的跨地域性,造成了财务管理中不能单独分析的情况,必须充分考虑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制度规定,制定适应各地的财务管理具体措施。要在预算制定中,充分考虑各国汇率变化、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差异、各地原材料价格差异等。

(二)多元化特征

建筑企业业务多元化包括向其他细分行业发展、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跨界整合发展三大类。随着房建、市政、公路、港航、铁路、水利、水电、生态环保、新能源等各细分行业逐步市场化,以房建为主业的建筑企业可向基础设施领域拓展,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建筑企业可向房建领域拓展,建筑企业均可培育发展生态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业务。因此,财务管理必须紧密结合各行业不同特点,针对各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综合研判,做到精准施策。

(三)多变型特征

建筑行业受国家市场总体走势、自然气候条件、社会人口发展动态、建造过程顺利与否影响较大,其财务管理呈现多变性特征。进行财务管理时,特别是在预算制定、预算调整、决算分析、重大投资、转型发展等过程中,必须充分预想将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及时吸纳进入财务管理全程,做到未雨绸缪、有的放矢。

二、建造合同准则下的建筑央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各类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而建造合同准则下的建筑央企由于自身的特性,都会存在一些独有的或者相对集中的问题。

(一)央企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央企多为一些规模较大、品牌影响力较强、员工数量众多、在全国多地广泛分布的巨无霸型企业,多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与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相比,央企存在着体制较为僵化、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不够灵敏、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不够灵活等问题。央企财务管理中容易出现对市场应变能力不强、企业经营成本增长过快、经营风险加大、财务管理不正规等问题。此外,相对于民企和中外合资企业,央企对于党组织建设、员工教育管理、各项活动开展等方面较为重视,会组织各项本职工作以外的活动,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时间精力造成一定影响,给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学会统筹兼顾,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则,区分好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真正实现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又重点突出。

(二)建筑央企特点导致的财务管理问题

我国建筑企业多是从民企发展而来,存在着地域分布广泛、工人流动性大、管理不够精细科学等问题,加之受市场变化影响大,受政策改变影响大,因此财务管理存在着许多其他行业不具备的难题。建筑企业的多地域分布使其存在信息整合困难、标准不够统一、专业人员难以集中等问题,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少困难,需要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打破地方壁垒,实现标准统一,加强沟通交流等。此外,建筑企业项目具体执行人往往实践性较强,而理论知识较为缺乏,对施工日志的撰写、财务报表的登记、存在问题的准确描述和表达方面较为欠缺,使公司财务管理者往往难以第一时间准确掌握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带来困难。

(三)建造合同准则导致的财务管理问题

建造合同中规定的到达交工日期后的处罚金、质量不合格导致的返工花费、违约产生的违约金和滞纳金等,都会对财务管理带来许多不确定性的困难。建造合同准则使在其他行业中相对固定的财务预算具有多变性,央企建筑企业必须经常根据大的建造项目完成质量情况,动态调整自身财务数据,特别是对于预算项目的增加、减少和调整。因此,财务管理必须具有充分的灵活性,给予具体工作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他们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加以应对,避免重复请示多次开会导致时机的延误。

三、建造合同准则下的建筑央企财务管理总体举措

针对建造合同准则下的建筑央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全盘综合分析,提出一系列切实管用的总体举措。下面从预算体制、风险防控机制和审计监督三个方面重点加以论述。

(一)构筑健全的预算体制

在全面分析建筑央企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在上一年年末或者当年年初选择合适时机开启预算编制工作。要集中开展部署动员工作,明确制定预算的原则,学习相关规定,讲清应避免发生的问题。要注意畅通言路,积极吸纳每一名负责人乃至普通员工好的意见建议,积极吸收群众的建言献策,充分将群众的智慧及对公司发展的思考融入预算编制工作中去。建立全过程的预算管理体系,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一体化控制。建立预算管理评价体系,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1]。

要针对建造合同和建筑行业特点进行预算统计,在预算中不能统得太死,而是赋予一定弹性空间,一旦某大项工程产生变化,可以随时调整预算情况。要综合分析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有海外项目的要准确研判不同国家货币汇率变化情况,分层制定统一汇总相关工作。要加强市场调研,对各项建材、能源、运输、劳动力等价格做到一清二楚,并能基本预测价格走势。要吃透政策,明晰各项政策对市场价格正在和将要产生的影响。要综合各部门、各分公司、各建筑项目组的意见,进行集体研讨,集中学习相关规定和制度。要由专人负责部门、分公司、项目组的预算编制工作,由各自负责人把关定向、签字,经审批后上报总公司财务部门,总公司财务部门进行汇总统计和前期预审工作,对于出现的明显问题,及时和各单位进行沟通,经反复修改合格后由相关负责领导审阅后,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

完善董事会的工作机制,确保发挥集体研究的作用,避免出现一把手事事一言堂的情况,最大限度控制决策风险。加强以监事会为中心的监控体系的建设。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激励机制。培育建筑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做任何决策前先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

将质量管理体系思想纳入财务管理全程,提升PDCA循环中各项工作落实质量。对于每个环节,落实专人负责制度,建立清晰可用的应急处置措施。对于发生坏账的,要第一时间综合分析产生原因,将行政、人力、财务、法务、保卫等部门联合起来,综合制定处理坏账的解决机制。要建立专用资金,处理紧急项目中的坏账问题,发生坏账问题时能够减少审批流程,第一时间快速解决。

针对坏账问题,先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是属于哪类问题引起的坏账,对于不可抗力导致的,要避免将过多精力用于调查和追责中,而要迅速采取行动减少损失,对于因人为失误或者故意造成的,要在处理问题的同时,启动对相关人员的追责问责工作。然后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不同因素在坏账形成中所占的比例,综合制定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防止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要在处理完问题之后迅速建档立册,组织相关人员彻底分析原因,吸纳对于改进工作有益的意见建议。要通过拉单列表,举一反三,并适时组织回头看和专项检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吃一堑长一智。要建立财务风险反向评价约束机制,对于未能及时发现风险的,或者发现风险未及时上报,或者应对处置不力的,按照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对于造成严重损失的,对于晋级、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实行一票否决,切实压实责任提升危机感使命感。

(三)加强内部财务审计监督

切实发挥监事会职能作用,选准配强监事会人员组成,提高人员专业素养。要坚持定期审计与随时审计相结合的制度,发挥突击检查在发现问题中的重大作用。要对重大施工合同签订现场、重大资金交付现场、企业收入开支较大的其他区域进行专人入驻,现场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切实予以解决。要密切内外监督审计的联系,形成两项监督的合力,确保无缝衔接。要拓展监督审计范围,不仅审计可能存在的贪污腐败、挪用公款、变通开支、巧立名目报销等严重违反财务规定的行为,还要审计不作为不担当、盲目扩张、急躁冒进、不充分市场调研等工作严重失误造成的公司财产损失[2]。

要拓展审计监督途径。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网上平台等,不断吸收普通员工意见建议,对于他们提供的线索,做到迅速查清予以回应,并对举报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3]。建立常态化审计制度,实行审计员轮换制度,避免任职过久出现明显的人情往来和业务潜规则。要第一时间提出整改意见和工作建议,明确区分问题性质原因,对因为工作中大胆创新造成的失误,应保持最大限度地谅解原则,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加强综合定性能力。

四、建造合同准则下的建筑央企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在论述总体举措的基础上,必须对财务管理进行个性化研究,提出建造合同准则下的建筑央企财务管理创新方法。

(一)实现财务共享

建筑企业多数分布广泛,有的甚至在国外有多处工地和管理中心。可以借鉴国外着名建筑公司的经验做法,引入实施财务共享制度。通过不同建筑企业汇总相关信息,使得建筑央企可以吸纳对比其他公司的数据,及时发现自己公司存在的明显偏差,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启动调查检测程序,及时修改和调整发现纰漏的地方。要贯穿预算制定、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计算全程,从而实施全方位的财务共享制度。

财务共享模式的有效运行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和员工素质作为技术支撑。需要建立信息系统支撑、管理模式变革、财务组织变革、统一财务制度、优化人力配置五位一体运转体系,不断从多个维度构筑起财务共享的四梁八柱,提升财务管理模块化运行水平[4]。要依托互联网科技,实现数据层数据对于所有客户端能够实时共享,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动、互帮互学,真正实现效率的提高和工作量的减少。

(二)建立信息平台

建立财务管理专题网站,开发研究财务管理专门使用的手机App和电脑程序。充分运用“互联网+财政”方法,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设计使用专门的数据库进行财政投入支出的记录,将平台与数据库进行加密连接,平台可以随时在电脑中看到数据库中的改变,也可以反过来,当数据库中内容改变时,平台显示内容随之改变。财务管理信息平台采用多窗体多模块集合开发而成,提供完善的人机交流途径,提供不同的用户权限,使用完善的加密方法,采用防火墙等防范工具,防止发生重要数据失密泄密问题[5]。

通过财务管理专用信息平台,细化应收账款管理。第一,通过设定和查询最高限额数据,及时进行数据的搜索、预警和提示服务,防止因对重要数据的遗忘做出错误的决策。第二,利用智能算法对坏账产生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对产生坏账的数据进行深入训练,当某项数据达到或者接近该数据时,第一时间跳出警示窗口,引起使用者的高度重视。第三,加强处理中或处理后坏账的数据核对和分析。通过该平台的使用,对所有已经和等待处理的坏账数据进行拉单列表,便于用户及时进行核对,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三)引入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中,可以起到迅速联系不同地域分公司或工地现场、提升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实现全过程的可追溯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将区块链与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结合融合,充分吸纳各前沿技术的特长和优势,并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将区块链发挥的作用进行充分地延伸和扩充,不断达到用较少的时间空间成本,完成较大工作量,逐渐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

在区块链系统中,建立时间戳机制,确保数据不被篡改,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建立共识机制,实现去中心化点对点交易,不断降低财务运作成本[6]。建立智慧合约机制,不断降低信任成本,加快实施跨境结算。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在预测市场及非资产交易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效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利用计算机网络中滑动窗口技术,对于已经实现更改的部分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监管、审计、组织、人事等部门的及时跟进,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确保每个更改都能得到及时回应。

结语

基于建造合同准则下的建筑央企财务管理,有着自身的特点,需要加以针对性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举措。本文在全面论述建造合同准则下的建筑央企财务管理特征的基础上,从央企本身、建筑央企特征导致和建造合同导致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当前财务管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专业水平、预算制度、风险防控、加强审计监督四个方面提出了应采取的思路举措,最后从实现财务共享、建立信息平台、引入区块链技术三个方面提出可能需要的创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