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光,王 能,童随阳,钱 进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随州 441300

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是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时,出现了冠状动脉内血流从近端至远端显影时间延迟的现象[1],而冠状动脉本身无明显狭窄(狭窄程度<40%),同时排除冠状动脉扩张、痉挛、无复流及成形术后等情况,其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确[2]。研究表明CSF的发生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微血管及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等密切相关,其中与炎症反应的关系认可度较高[3-5]。中性粒细胞(NEUT)被认为是炎症反应中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因子,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清蛋白(ALB)被认为是炎症反应中的一种急性反应蛋白,参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过程,其水平下降会增加血液黏滞度、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7-8]。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与ALB比值(NPAR)能够放大中性粒细胞与ALB在机体的变化,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加综合全面地观察检测指标。近年来研究发现NPAR作为一项新的炎症指标,其值升高与心血管疾病预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9-11]。目前鲜有关于NPAR预测CSF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因胸痛在本院进行CAG检查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60例研究对象中CSF患者80例作为CSF组,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80例作为非冠状动脉慢血流(NCF)组。纳入标准:有胸痛发作;CSF组患者符合CSF的诊断标准,根据GIBSON等[12]提出的标准,在每秒30帧的记录速度下,进行CAG时发现至少1支血管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TIMI)帧数(TFC)≥27时诊断为CSF[因左前降支血管较长,采用校正的TIMI帧数(CTFC),即左前降支的TFC除以1.7]。排除标准:患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存在冠状动脉扩张、夹层;患严重心脏瓣膜病;患先天性心脏病;患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肌病;存在迷走神经反射;心功能分级Ⅲ级、Ⅳ级[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存在自身免疫疾病、肿瘤、血液病、风湿病等因素;CAG发现存在冠状动脉主支及其主要分支血管管腔狭窄程度≥40%。CSF组中男57例,女23例;平均(55.76±7.55)岁;有吸烟史25例,有饮酒史25例;合并高血压31例,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脑梗死6例。NCF组中男27例,女53例;平均(57.93±7.86)岁;有吸烟史6例,有饮酒史18例;合并高血压34例,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脑梗死10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者或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临床资料收集 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吸烟、饮酒),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生化)等。

1.2.2实验室指标检测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抽取静脉血,采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DxH 6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肝功能指标检测,均由本院检验中心完成。根据检测结果计算NPAR,NPAR=NEUT%/ALB。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 CSF组男性比例、有吸烟史比例及BMI、白细胞计数(WBC)、NEUT%、红细胞计数(RBC)、NPAR水平高于NC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有饮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脑梗死史比例,淋巴细胞计数(LY)、血小板计数(PLT)、总胆红素(TBIL)、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n(%)或

组别n年龄(岁)BMI(kg/m2)WBC(×109/L)NEUT%(%)LY(×109/L)RBC(×1012/L)CSF组8055.76±7.5524.38±2.326.24±2.0469.64±8.951.38±0.414.56±0.48NCF组8057.93±7.8622.97±2.454.76±1.0758.91±7.321.34±0.494.35±0.71χ2/t—1.7743.7465.7588.3020.5252.159P0.078<0.001<0.001<0.0010.6000.032

组别nPLT(×109/L)TBIL(μmol/L)ALB(g/L)ALT(U/L)AST(U/L)NPARCSF组80181.78±56.3014.93±8.5442.11±3.3924.08±10.1828.66±16.721.67±0.30NCF组80172.23±46.4314.00±7.5641.49±2.9622.76±9.4226.89±8.891.43±0.21χ2/t1.1710.7261.2180.8460.8386.030P0.2440.4690.2250.3990.403<0.001

2.2影响CSF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发生CSF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MI升高、NPAR升高是CS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CSF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NPAR预测CSF发生的效能 绘制ROC曲线发现,NPAR的最佳截断值为1.511,预测CSF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3[95%CI(0.679~0.818)],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73.7%。见图1。

图1 NPAR预测CSF发生的ROC曲线

3 讨 论

CSF现象由TAMBE等于1972年首次提出。CSF患者的血流速度缓慢,通过对血液循环的影响,致使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相关临床表现,严重者甚至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危急情况[13]。当前CAG仍然是临床诊断CSF的金标准,随着CAG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检出率也不断提高,检出率为1%~7%[14-15],但CAG为有创操作,患者可能出现对比剂过敏及肾脏损伤,且费用较高,因此寻找一种无创、简便、廉价的方式早期筛查出CSF患者非常必要。

NEUT%被认为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重要标志物[16],在急性炎症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同时也是慢性炎症的重要标志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17]。一项关于CSF的Meta分析显示,WBC、NEUT%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均在CSF患者中升高,而LY水平降低,提示炎症在CSF中起重要作用[18]。ALB可以反映全身营养及炎症状况[19]。HE等[20]研究表明,血清ALB水平下降可能与重度慢性炎症有关,其在机体防御反应中发挥抗氧化的作用。在疾病的急性反应期和慢性炎症期,ALB自身合成减少、分解代谢增加、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及外源性丢失增加均会导致ALB水平下降[8]。UMEKI等[21]发现在炎症反应的影响下,低ALB水平会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生。大量研究证实血清ALB水平下降与CSF的发生相关[22-23]。杨倩倩等[22]对286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发现总胆汁酸、ALB、纤维蛋白原/ALB均是CSF发生的影响因素。牛云霞等[23]研究提示低ALB水平是CS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CSF更容易存在于左前降支及有三支血管病变的患者中。NPAR的升高是基于NEUT%的升高和(或)ALB的降低。NPAR这项综合指标可能比单一指标更加有效、可靠,其既能综合反映非特异性炎症的进展,又能反映营养状况[8]。既往有关NPAR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冠心病及其预后。董磊等[9]通过对162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患者进行术后追踪复查发现,NPAR是预测PCI术后支架内再次栓塞的敏感指标,对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此外,有研究发现,入院时NPAR水平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内病死率相关[10]。而CSF的发病机制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有共同之处,都与内皮细胞损伤、氧化应激、炎症状态等相关,故本研究将NPAR的检测应用到CSF中,旨在为CSF早期筛查、风险评估、干预提供新的思路。

本研究对接受CAG检查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NCF组比较,CSF组男性比例、有吸烟史比例及BMI、WBC、NEUT%、RBC、NPAR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MI升高、NPAR升高是CS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可能由于男性生活压力较大,且有吸烟史及饮酒史比例均高于女性,长期大量吸烟、饮酒可能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进程。肥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有研究显示,CSF在男性及肥胖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24-25],与本研究结果相吻合。绘制NPAR预测CSF发生的ROC曲线发现,NPAR的最佳截断值为1.511,预测CSF发生的AUC为0.753,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73.7%,提示NPAR可能是预测CSF发生的敏感指标。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CSF多见于男性肥胖患者,NPAR在CSF患者中明显升高,对CSF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NPAR作为一种新型炎症指标,简便易得,有助于临床工作者早期识别CSF患者,从而更加精准、迅速地制订针对性临床决策,有效预防和减少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