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玲 白莉莉 李 芸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应激性溃疡出血;预防对策;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b)-085-01

脑出血(ICH)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高达35%~52%,病残率高达50%~85%。其中,应激性溃疡出血(SUB)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4%~76%[1],严重应激性溃疡出血可降低有效循环血量而加重了脑损害和其他脏器的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笔者对45例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本病的预防对策和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并筛选我院近三年收治的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7~90岁,平均(59.34±12.74)岁,≥50岁的患者32例,<50岁的患者13例。所选病例中有高血压病史的33例。药物治疗采用雷尼替丁40 mg,静脉输注,每天1次,总疗程为1周。另增加一系列护理干预:①严格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②胃管护理;③头部降温。45例患者中有效37例,总有效率为82.22%,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8例。

2药物预防对策

内脏血管扩张药或微循环改善药可采用前列腺素、硝酸甘油、多巴胺、莨菪碱类药物等,可改善胃黏膜微循环、升高黏膜内pH从而降低本病的发生。此外,甘氨酸、丝氨酸等一些天然氨基酸亦可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预防应激性和化学性胃黏膜损伤。硫糖铝预防本病的效果同H2受体阻断药相当,且无明显的副作用,可减轻急性胃黏膜糜烂。近期许多文献报道因硫糖铝不影响胃酸分泌,医源性肺炎的发生率较低[2,3],因而较雷尼替丁更适合用于本病的预防。

3护理措施

3.1基础护理

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室安静,保持上呼吸道通畅和吸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并给予氧气吸入,头部抬高30°,取侧卧位或仰卧,头偏向一侧,便于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自行流出。适时翻身,轻拍背部,以利呕吐物和分泌的排出,预防窒息和吸入性肺炎[4]。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意识、瞳孔、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和肢体活动情况等,并做好详细记录。监测血压,使血压维持在18.6~20/10.6~12 kPa,并注意观察四肢、二便及药物治疗效果。意识不清患者,3~5 d后病情稳定即给予鼻饲适量的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有呕吐患者嘱其禁食,静脉补充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正确记录24 h出入量。

3.2胃管的护理

昏迷患者早期留置胃管可以通过鼻饲供给营养和热量,也可通过胃管抽取胃液监测出血和通过灌入盐水和药物预防和治疗消化道出血。我们通常选用16#胃管,下管过程中动作轻柔,由助手抬高头部,以增加咽后壁弧度,过咽部后放下头部。可先用胶布绕胃管1周,第2周再粘于鼻翼两侧。每次为患者喂饮食前先抽吸胃液,查看有无出血,并测量胃液的pH值,以便抑制胃液的pH值,防止自身消化和保护胃黏膜。若患者胃液偏酸,可给予0.2 g甲氰咪胍、氢氧化铝凝胶等灌入防治出血,如应用云南白药,则应充分混匀,防止堵管。若患者胃内有出血,则应给予暂禁食水,通过胃管向胃内灌入10~14℃冰盐水500~1 000 ml反复洗胃,直至洗出液无血性或咖啡样物为止,再灌入凝血酶、氢氧化铝凝胶等保护胃黏膜,以达到局部止血作用。

3.3头部降温

头部降温对治疗应激性溃疡出血有较好的作用,其方法是将冰袋置于患者头部或将头部置于冰帽中,两耳孔用涂凡士林的棉球塞住,防止冰水浸入耳内,颈部受压处垫海绵垫,继而在冰帽内放入不太大的冰块,将头部包埋,颜面外露,以利降温,每1~2小时测体温1次,使温度保持在36~37℃,避免局部冻伤。

4体会

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寻找有效的药物预防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在用药物预防的同时,不仅要考虑药物的有效性,而且要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和费用。在救治护理过程中,我们体会到首先是用氧及时,氧流量中等偏大,用氧是脑代谢的必需物质之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会使脑血管麻痹扩张,如脑水肿加重,应激性溃疡必然加重,而深昏迷的患者则咳嗽反射消失,痰液积滞,故在护理时,要经常使用吸痰器,保持气道通畅,还应加大给氧量。由于应激性溃疡是脑部疾病所致,故低温疗法也是一个主要的护理手段,用低温疗法可降低脑组织耗氧量的代谢率,防止或减轻脑损害,从而应激性溃疡也起到了止血的作用。所以加强护理,及时观察可使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得到控制,从而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应激性溃疡预防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专家研讨会议纪要[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4):939-940.

[2]贾林,李瑜元.应激性溃疡及其防治策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5):358-359.

[3]齐树斌.应激性溃疡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4):53-54.

[4]张常娥,欧阳静萍.应激性溃疡的研究进展[J].咸宁医学院学报,2002,16(2):150-152.

(收稿日期:2008-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