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杰

[摘要] 目的:研究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特点,总结误诊原因。方法:对进修期间所见的3例宫颈微偏腺癌诊治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宫颈微偏腺癌罕见,易误诊。结论:对可疑病例高度重视,结合临床特点、宫颈TCT检查、影像学检查、深部活检(>5 mm)及宫颈锥切的病理有助于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误诊,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宫颈微偏腺癌;临床特点;诊断;误诊

[中图分类号]R711.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a)-170-02

宫颈微偏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MDA)是一种罕见的高分化宫颈腺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组织学改变轻微,早期不易诊断,常易漏诊及误诊,现将笔者所见3例宫颈微偏腺癌报道如下,以期能够对临床诊断有所帮助。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例1,46岁,因下腹痛伴大量水性白带,间断发热半年于2007年4月10日入院。曾予抗感染治疗,疗效差。体格检查:体温正常,腹软,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妇科查体:阴道内见大量蛋清样液流出,宫颈质硬,后穹隆饱满触痛明显,盆腔冰冻骨盆感,子宫附件触诊不满意。宫颈细胞学检查轻度炎症。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血常规正常。B超印象:①宫腔积液;②左侧输卵管积脓可能性大;③盆腔积液伴炎性改变。入院诊断:盆腔炎。予抗感染治疗7 d后症状无缓解故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大网膜充血粘连于前腹壁,子宫正常大小,被膜状物包绕,与膀胱粘连,双输卵管积脓迂曲增粗,表面有脓苔,粘连在子宫后方,双卵巢正常大小,粘连于同侧输卵管内。子宫直肠窝部分封闭,表面透明水泡状物。宫旁增厚,质硬。行盆腔粘连松解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子宫全切术+大网膜部分切除术。术中因组织粘连、充血、质脆手术困难。术后剖视子宫见内膜不厚,宫颈管见一灰黄色肿物,双输卵管腔内含胶冻样物。病理结果回报:子宫颈微偏腺癌,大小3.5 cm×2.0 cm×2.0 cm。癌组织侵犯宫颈全层,向上侵及宫体、宫底。宫旁软组织和阴道断端、大网膜未见癌。双输卵管炎。脓液培养无厌氧菌生长,普通细菌培养革兰阴性杆菌。7 d后切口拆线愈合好行PMV方案化疗。术后3周放疗。现存活随访20个月。

例2,51岁,因阴道漏尿21年入院。21年前(正常分娩后半年)无诱因阴道漏尿,每日更换卫生巾2~3次,无异味,无阴道流血、尿路感染症状及月经改变,多次行盆腔CT及碘油造影均正常。妇科查体:阴道后穹窿见可见大量透明液流出,宫颈硬,子宫如孕7周大小,活动度好,双附件正常。宫颈TCT:正常。B超印象:①小子宫肌瘤②宫腔积液。予宫腔分段诊刮及宫颈活检病理未见异常。宫腔镜及膀胱镜检查均正常。而阴道液体生化及美蓝试验提示非尿液。故决定行子宫全切术,术中见:宫底见小肌瘤,双附件正常。术后剖视标本见宫颈峡部直径2.5 cm区域表面粗糙,但不糟脆,硬度同子宫体,多泡样,泡内少量清亮黏液。术后患者未再排液。病理回报:子宫平滑肌瘤,宫颈纳囊。患者出院1个月后北医三院病理科会诊为宫颈微偏腺癌。患者拒绝继续治疗,现失去随诊。

例3,34岁,因反复阴道不规则出血半年于2007年12月12日入院。询问病史,半年前因房事后阴道出血在当地做宫颈刮片及阴道镜检查均提示慢性宫颈炎,行宫颈Leep刀治疗,遗憾的是切除的组织未送病理,半年后再次因房事后阴道出血行宫颈锥形切除,病理高度怀疑腺癌,送解放军总医院妇科肿瘤病理会诊中心会诊为宫颈微偏腺癌,浸润宫颈壁深层。妇科查体:阴道前后穹隆未及硬结,宫颈、宫体、双附件未发现异常。依据病理于全麻下施腹腔镜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右附件切除术+左附件髂窝悬吊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子宫双附件正常,腹腔内无腹腔积液及转移灶,术后恢复好。术后病理:宫颈微偏腺癌;阴道断端及右附件未见肿瘤细胞浸润,淋巴结未累及。术后10 d及31 d行TP方案二次化疗。继而放疗,坚持随诊未见异常。目前,患者生存11个月,继续随访治疗中。

1.2 误诊情况

本文前两患者均有阴道大量排液症状但未考虑到该病,例3患者阴道排液虽不典型,但有阴道不规则出血史,早期治疗未送病理导致误诊。

2 结果

宫颈微偏腺癌罕见,临床易误诊。对可疑病例高度重视,结合阴道大量水样白带特点、宫颈TCT检查、影像学检查、深部活检(>5 mm)及宫颈锥切的病理可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误诊,改善患者预后。一经诊断尽早手术,治疗越早预后越好,治疗与同期的宫颈腺癌相同,术后的放疗和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模式,预后主要取决于期别的早晚。目前,3例患者除1例失去联系,其他2例均生存,最长达20个月,尚继续随访中。

3 讨论

3.1 误诊分析

宫颈微偏腺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分化腺癌,又称恶性腺癌,占宫颈腺癌的1%~3%[1],发病平均年龄约40岁。主要表现为阴道大量稀薄蛋清样白带且无明显异味,阴道性交后出血及下腹隐痛。该肿瘤为内生性,早期不易发现,因组织分化好,宫颈涂片和活检往往是阴性,因此临床医生容易误诊。

3.2误诊预防

①临床遇到阴道流血或大量排液的患者及久治不愈的宫颈炎患者,应警惕宫颈微偏腺癌的发生。②临床上如果高度怀疑宫颈微偏腺癌,应反复行宫颈细胞检查,可提高阳性率,经阴道超声、CT、MRI也会有一定辅助诊断作用,必要时重复做宫颈和颈管深层活检(>5 mm),有助于明确诊断[2]。因为宫颈微偏腺癌的细胞异型性不甚明显,在小的活检标本中诊断难度极大,需要多取材、多切片、多比较、多分析,仔细观察组织结构及间质的关系,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3]。③向病理科医生提供详尽的临床资料,使其提高警惕,仔细阅片,必要时反复切片会诊,争取早诊断,降低误诊、漏诊几率。

[参考文献]

[1]Hemandez.临床妇科病理学[M].袁耀萼,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3.

[2]李大可,尹如铁.宫颈微偏腺癌[J].四川肿瘤防治,2004,17(2):122-124.

[3]陈乐真.妇产科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38.

(收稿日期:200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