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佩杰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安阳 455000)

原发性肝癌(PHCC)是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我国是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肝癌首选治疗方法仍是手术切除,但由于其特殊的病理特点,患者早期常无症状,经发现时多已至中晚期,能手术切除者仅占10%~15%[1]。介入治疗是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对我院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治疗后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道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之间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9~72岁,平均53.7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AFP 测定、B 超、CT和肝动脉造影诊断为原发性肝癌:Ⅰ期11例,Ⅱ期23例,Ⅲ期2例;弥漫型8例,巨块型24例,结节型4例;AFP 阳性31例;HB-sAg 阳性34例。

1.2 方法

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术前腹部CT 及相关化验检查评估肝功能情况,采用Seldinger 技术,取股动脉为穿刺动脉,局部浸润麻醉,用4F-RH 导管或YASHIRO 导管于腹腔动脉高压注射造影,明确肿瘤部位、大小、数目、血供情况、是否有肝动脉-门静脉瘘以及门静脉瘤栓情况。后超选导管进入靶动脉,造影证实导管位于肿瘤血管内,推注5-Fu 1.0g、CBP 200 mg、HCPT 30 mg。药物稀释总量为150 ml。栓塞剂为超液化碘油+CBP 100 mg 栓塞,最后3~4 条明胶海棉条栓塞主干。有肝动脉-门静脉瘘的病例先用弹簧圈或明胶海绵条栓塞瘘口或超选超过瘘口后栓塞,然后再栓塞主干。门脉癌栓的病例在腹腔动脉灌注药物,后超选择栓塞。初诊病例间隔40d 治疗1次。术前复查CT、肝功能、凝血系列、血常规和AFP.。

1.4 观察指标

按WHO 制定的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临床症状(即食欲增加、体重增加、上腹部疼痛消失者)缓解明显,腹部CT显示瘤体缩小,AFP 不同程度的下降;部分缓解(PR):临床症状缓解明显,腹部CT 显示瘤体大小无明显变化、无增大,AFP 稍下降;无变化(SD):临床症状无缓解,瘤体大小无明显变化或稍增大,AFP 无改善、进展,无远处转移;进展(PD):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腹部CT 显示瘤体增大,AFP 无改善,或发现远处转移。CR+PR 为有效。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36例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后,完全缓解17例(47.2%)、部分缓解8例(22.2%)、无变化9例(25.0%)、进展 2例(5.6%),总有效 25例(69.4%)。 不同时期与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后观察,见表1、2。

表1 治疗后疗效观察(例)

表2 治疗后不同类型疗效观察(例)

2.2 不良反应

术后发生穿刺点出血、淤血及血肿8例、灌注化疗、栓塞后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肝区疼痛13例、肝功能损害3例。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生存期短。由于早、中期原发性肝癌大都没有明显症状,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大多数已是晚期,手术几率不足20%。因此,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介入治疗可使肿瘤细胞坏死,肿瘤缩小或消失,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生存期得到延长;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其为国内外目前普遍使用的有效方法,其特点为对癌症病灶选择性给药。局部药物浓度高,可分次给药,是提高肝癌患者化疗疗效或延长生存期的重要手段[2-3]。

肝癌患者多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TACE 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肝功能损害,部分可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多次TACE 治疗后,可导致肝萎缩和严重肝功能失代偿,进而加重了病情;此外,肿瘤的大小、血供以及患者肝功能状况等均是影响TACE 疗效的因素。肝癌病灶在5 cm 以内时,肝段或亚段的栓塞越来越倾向于微导管的应用,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化疗栓塞的精确性,增强疗效,避免不必要的肝功能损伤及防止误栓。肝癌血供以肝动脉为主,肿瘤的外周有门静脉参与供血,单纯动脉栓塞不足以杀死全部癌细胞,须结合门静脉治疗才能提高疗效。在肝癌的栓塞治疗中,碘油一直是临床首选的载体性栓塞剂。应用碘油化疗乳剂行肝癌的栓塞治疗,已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本研究显示,36例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后,完全缓解17例 (47.2%)、部分缓解8例(22.2%)、无变化 9例(25.0%)、进展 2例(5.6%),总有效 25例(69.4%)。

门脉主干闭塞常伴有丰富的侧支循环,行肝动脉栓塞,特别是超选时段性的栓塞,不会发生肝坏死或肝功能衰竭,应积极地适时治疗,癌栓为主干直径的50%~80%者,应酌情减少栓塞剂量,尤其是明胶海绵用量,如癌栓大于门脉主干直径的80%,且CT 检查肝门区无明显侧支循环者不宜行栓塞化疗[4]。肝癌TACE 术后的一般并发症如肝区疼痛、发热、可逆性肝功能损害等为栓塞后综合征表现,系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后导致肿瘤缺血坏死,所致的疼痛和发热是TACE 术后肿瘤坏死吸收的表现,可逆性肝功能损害是由于化疗栓塞引起的肝细胞变性坏死所致,主要表现为ALT和AST 升高。其中,术后发生穿刺点出血、淤血及血肿8例,灌注化疗、栓塞后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肝区疼痛13例,肝功能损害3例。经护肝、降酶治疗2周后可以恢复至术前水平[5-6]。

介入治疗是原发性肝癌的微创治疗。由于其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可重复进行,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取代手术治疗,可见介入治疗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前景较好。

[1]Wu Mc,chen H.Hepatectomg for Primarg Liver in 1102 Cases[J].Asia J Sarg,2004,17(1):14.

[2]中国抗瘤协会.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2-53.

[3]Paye F.Preoperative chemoemboliz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 comparative study[J].Arch Surg,2008,133(7):767-772.

[4]贾雨辰.COX 模型对肝癌预后因素的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1996,5(1):7-11.

[5]董永华,郭振华.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预后因素的Cox 回归模型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6,30(12):833-836.

[6]崔士英,靳立波.肝癌介入治疗疗效影响因素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