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德灵,欧维琳

(桂林医学院,广西桂林 541001)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医学教育的精英理念及质量保证

邓德灵,欧维琳

(桂林医学院,广西桂林 541001)

医学教育具有精英教育的特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规模的扩张对医学教育的质量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只有明确医学教育办学的基本标准,适当控制招生规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在学制上逐渐向国际接轨,逐渐形成以大学为基础的医学教育体制、创新培养模式,才能保证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

高等医学教育;精英理念;教育质量

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对照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三阶段理论,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的过渡时期,数量上的扩张有可能带来质量上的变化。在高等医学教育规模急剧扩大,临床教学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如何保证高等医学教育质量,是高等医学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精英化和大众化教育

美国社会学者马丁·特罗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把高等教育划分为“精英”、“大众”、“普及”三个发展阶段。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所谓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即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1]。大学成为培养治国精英的机构。教育的内容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受教育者必须通过对其智力、品行等各方面的考察、考试等选拔方式才能获得受教育资格。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和受教育面逐渐扩大。按照马丁·特罗的提法,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不设入学选拔考试或入学选拔考试不通过率极低,大众受教育的机会增多。美国、新西兰、日本、法国、瑞典等一些国家20世纪70年代后高等教育的发展均属于此阶段。

2 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现状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毛入学率从1978年的1.4%提高到2004年的19.0%[2],在校大学生近2 000万人,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一些高校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的进程中却把握不住,产生了教育质量滑坡的现象[3]。究其原因在于:①招生规模过大。我国有的高等医学院校一年招收医学类专业2 000~3 000人[4],难以保证优质生源,与当年协和医学院坚持小规模招生,高层次办学的理念,每年只招30人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5]。②医学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发达国家医学人才的培养成本大约为每年5万~10万美元,而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成本仅为每年1.5万~1.8万元人民币。在大规模扩招后,一些医学院校生均培养成本甚至还不到每年3 000元,办学条件极差。很多实验课因为缺少经费而被取消,或增加学生小组人数,师生比大于1∶9,甚至超过1∶16。③医学人才质量难以保证。招生规模过大,教育资源不足,无法做到精心培养。近几年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都在50%左右,部分医学院校的通过率低;近几年医疗纠纷的大幅度增加与人才质量不高不无关系。

3 大众教育背景下的高等医学教育精英特征

3.1 医学教育具有精英教育的特征

医学是一门知识更新速度快、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学科,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它所面对的是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与健康更加重视,对医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国内外已有的成功办学经验看,高等医学教育具有招生数量少、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性强、办学成本昂贵、教学条件要求严格、培养周期长、对学习对象有着较特殊的要求、淘汰率高、社会期望值高等特点。这些都使得医学教育具有精英教育的特征,也就是说,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比,高等医学教育要相对精英化。

3.2 世界各国医学教育的特点

世界发达国家历经几百年的探索,将医学办成了长学制教育,具有理学学士学位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医学院校学习,这是国际先进医学教育的一个规律和标志。高投入、长学制、小规模、高招生标准、招收全国最优生源是世界各国医学教育的共同特色。

美国的医学教育为本科后教育,即在大学本科毕业后方能进入医学院校学习;其医学教育实行精英教育,各院校严格控制招生人数,如芝加哥大学医学院20年来,每年只招104人[6];美国医学院校的生师比(1.4~1.6)∶1,每家实习医院仅接受19名实习医生[7];医学院通常要求学生在一般大学学习4年基础课程,获得学士后方可申请进入医学院,再学习4年医学,方可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

在日本自1980年开始,每所每年招生人数在90~120人,实际招生人数除了北海道大学和京都大学医学部还招收120名学生之外,其余医学院校每年招收医学生人数均低于100人。师生比70~80年代为1∶(3.1~3.7),90年代后为1∶(2.6~2.9)[8]。日本的医学院校一般学制6年,从1996年起创立从学士中招生的美国型医学院,提倡“4年+4年”的医学教育体制。此外,日本自80年代起实施毕业后2年临床研修制度,对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的年轻医师,要求在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或由厚生省指定的教学医院进行2年的临床继续教育,从1996年起,把2年临床研修制度,改称为“2年临床必修”制度[9]。从学费看来,私立大学医学生的学费高达每年1 500万~2 000万日元,而其他专业(法律除外)则仅为100万~200万日元,仅为医学专业学费的十分之一。

3.3 我国医学教育精英理念的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医疗卫生保健首先要解决基本卫生保障,因此,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医学教育不可能一步跨入精英教育轨道。21世纪以来,我国医学教育高速发展,医学人才结构和人才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药卫生质量需求迅速提高,社会更加关注医生的层次、素质和水平,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更加注重结构和质量。目前我国的本科医学教育已经普及,招生量与学生分配量和地区均数与一些较发达国家相近似,已经看到了普及医学精英教育的曙光。医学教育中的精英教育也由试点运行逐渐向全面精英教育方向转化。2004年我国开始在部分高校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目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解放军三所军医大学等一些高校招收临床专业八年制医学生[10]。医学教育的研究生教育逐渐增多,医学教育观念逐渐向精英教育转变。

4 注重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医学教育规模急剧扩大,临床教学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如何确保高等医学教育质量,是高等医学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做到:

4.1 树立医学教育精英化的理念

明确高等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的理念,并从教育理念到办学实践全方位加以体现。坚持医学精英教育的定位,始终将医学人才的质量培养放在首位,注重内涵发展,控制规模扩张,在规模、效益、结构、质量等要素的关系上,坚持质量第一。

4.2 明确医学教育办学的基本标准

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提出了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基础医学、临床经验、知识、技能、职业道德、行为和伦理价值等方面共有7个领域的60项反映教学结果的指标[11]。我国医学教育应该全面树立质量意识,参照国际标准建立科学的、符合国情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估体系,标准中的指标应当明确量化,便于操作。各学校应该并把医学教育的质量标准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4.3 适当控制招生规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根据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的思路,借鉴医学教育国际标准,重新确定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办学成本、教学投入、师生比、临床教学条件等办学的基本要素。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要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和医学人才培养标准确定招生人数、专业设置以及相应的办学经费。增加政府对医学院校的投入,学校也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在教学用房、教学仪器设备、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等关键的办学环节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4.4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医学教育作为精英教育,不仅要体现在招生、培养经费等方面,还要充分体现在培养模式上。推动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利用新的方法和技术革新来进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自我学习的能力。

4.5 在学制上逐渐向国际接轨

西方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均实行长学制,如美国为8年(大学或学院4年,医学院4年),英国为7~8年(医预科2年,医学院5~6年),日本为6年(普通教育2年,医学专业教育4年)[12]。其办学和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于文理工医紧密结合,修业年限长,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广博雄厚,生物医学基础扎实,临床和社会医学训练充分。这为我国的医学教育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我国实行以五年制为主逐渐转向以八年制为主的医学教育学制改革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4.6 形成以大学为基础的医学教育体制

美国的医学院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同大学联合,逐渐形成以大学为基础的医学教育体制。医前期和临床前期的各学科只有在大学的氛围中才能得到最佳的发育,医学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医学教育更应该以综合大学的基础教育为依托。据世界公认的《弋门报告》1993年对全球大约1 353所大学医学院和独立医科院校的评估结果,综合得分在4.6~5.0的37所世界一流医科院校全都设在综合性大学,国际上一流的综合性大学都有医学院,高水平的医学院也都在综合性大学里[9]。

4.7 实施多层次办学,满足不同需求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均衡,决定了八年制医学教育学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一段时间内,偏远、落后地区依然存在三年制短学制医学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一些地区,五年制医学教育仍然是基本的医学教育学制,为广大基层医院培养应用型临床人才。八年制长学制医学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必须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相适应。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只有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医学精英教育理念,坚持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既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又满足医学教育“精英化”的理念。明确医学教育办学的基本标准,适当控制招生规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在学制上逐渐向国际接轨,逐渐形成以大学为基础的医学教育体制、创新培养模式,才能保证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培养高质量的现代化医学人才。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8-75.

[2]俞朝阳.论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的矛盾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8,7(5):452-454.

[3]王娜.国内医学模拟教育的评估发展趋势[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 (7):59.

[4]卫生部.医学专业招生及在校学生数[S].2005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5: 12-13.

[5]刘德培,刘谦.关于协和办学理念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 (2):1-4.

[6]赵宏亮,许劲松.美国医学精英教育的历史成因及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273-274.

[7]Barzansky B.Educationalprograms in USmedicalschools[J].JAMA,2000, 28(4):1114-1120.

[8]汪青.日本的医学教育[J].复旦教育论坛,2007,5(2):84-88.

[9]苏澎,徐通,许苹.日本医学教学模式对国内临床实习工作的启示与思考[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0,5(2):183-184.

[10]胡畅路,陈俊国.从美国和法国的高等医学教育看中国临床专业八年制医学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21-423,424.

[11]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J].医学教育,2002 (4):23-25.

[12]谈在祥,韩晓平.中美高等医学教育比较及启示[J].医学教育探索, 2008,7(9):999-1000.

Medical elite education concept and education quality with the background ofmass education

DENG Deling,OUWeilin
(Guilin Medical College,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Guilin 541001,China)

High medical education is elite education.As high education of China have stepped in the period ofmass education,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ize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hasmade a great influence to the quality ofmedical education.Only establishing the basic standard of high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controlling enrolment on campuses,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condition,prolonging the education system,reforming the educationalmode,the quality of high medical education can be proved.

Highmedical education;Elite conception;Education quality

G640

C

1673-7210(2011)03(a)-111-03

欧维琳,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就职于桂林医学院临床学院,从事临床医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201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