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文,刘益洪

(1.湖南省凤凰县植物保护检疫局,湖南 湘西 416200; 2.凤凰县绿色食品创建服务中心,湖南 湘西 416200)

辣椒炭疽病在一般情况下蔓延速度相对较快,不仅为害时间长且为害重,一旦发病则为农户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对采收青椒为害相对较轻,但对采收红椒影响则较为严重,出现辣椒炭疽病的当年损失可高达20%~30%,炭疽病流行年份甚至可能导致绝收,对农户种植辣椒的积极性造成严重影响。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新时代,湖南省凤凰县农业种植模式相应由传统粮食作物逐步过渡到经济特色作物,且辣椒种植作为湖南特色产业也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各类辣椒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随之崛起,经由土地流转、土地互换、土地入股等各种新形式不断优化辣椒规模化种植环节,使周边农户种植辣椒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积极筛选防治效果更为理想的药剂也是时代赋予每位农业技术人员的重要任务。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药剂

此试验共涉及五种药剂,即

43%硅唑·咪鲜胺水乳剂(山东贵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70%苯醚·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山东贵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0%溴菌·咪鲜胺可湿性粉剂(陕西康禾立丰生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

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2.1 %丁子·香芹酚水剂(大连云林碳化药业有限公司)

以上药品由湖南省凤凰县匠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1.2 器材

此试验涉及器材种类相对较少,仅需1000ml量筒、托盘天平、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即可。

1.1.3 供试品种

此试验选取的供试辣椒品种为湘辣4号。

1.1.4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于湖南省凤凰县落潮井镇,此地土壤呈弱酸性,pH值为5.85,有机质含量高达25.3g/kg,整体相对丰富,肥力也较为理想。但由于土壤整体呈弱酸性,辣椒炭疽病发生频率也相对较高。所选辣椒品种为湘辣4号,2022年2月22日播种,4月23日移栽定植,130cm开厢,行距为45~65cm,株距30cm,每穴1株,地膜覆盖。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此试验过程中共设计了六项处理环节。

其一为43%硅唑·咪鲜胺水乳剂1500倍液;

其二为70%苯醚·咪鲜胺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

其三为30%溴菌·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其四为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

其五为2.1%丁子·香芹酚水剂600倍液;

其六为喷清水对照。

小区面积为30m2,3次重复,总计18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2022年6月4日,在辣椒结果初期进行第1次施药预防;6月30日,在炭疽病发病初期第2次施药,间隔7d后第3次施药。

1.2.2 病情调查

在病情调查环节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2株辣椒,每小区调查10株。在第2次施药前调查辣椒炭疽病病果,计算病果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在第3次施药前与施药后十天调查病果,再次计算病果率、病情指数与防治效果。病害分组标准依照GB/T17980.22-2000田间辣椒炭疽病分组方法评价标准,对其实施病害分级,利用公式(1)计算病果率,公式(2)计算病情指数,公式(3)计算防治效果。

计算公式: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5项处理对辣椒炭疽病防治效果呈现出正比例变化,当施药次数增加时,防治效也随之提升。第3次施药前,2.1%丁子·香芹酚水剂600倍液、30%溴菌·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苯醚·咪鲜胺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43%硅唑·咪鲜胺水乳剂1500倍液、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粉剂30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72.05%、70.31%、68.47%、66.31%、63.74%,其中2.1%丁子·香芹酚水剂600倍液与30%溴菌·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相对更为理想,比其他药剂效果更佳。在第3次施药后10d,30%溴菌·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1%丁子·香芹酚水剂600倍液、43%硅唑·咪鲜胺水乳剂1500倍液、70%苯醚·咪鲜胺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3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85%、82.03%、80.70%、78.29%、77.79%,由此不难得出五种药剂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30%溴菌·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为理想,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则相对较低。

表1 五种杀菌剂对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43%硅唑·咪鲜胺水乳剂等五种杀菌剂在辣椒结果初期第1次施药预防、辣椒炭疽病发病初期第2次施药防治、7d后第3次,均可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试验浓度对辣椒安全,可在后续种植工作中作为防治辣椒炭疽病的有效药剂轮换使用。

高温多雨环境对病菌孢子萌发较为有利,病菌萌发与侵染往往需要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最适宜的发育温度为27℃,当相对湿度低于70%时则不易发病。除环境因素外,辣椒自身的因素也可能导致炭疽病发育与侵染。如植株根系发育不良是最为普遍的因素之一。当辣椒根系发育不良时,植株生长速度相对较慢,炭疽病极易在此情况下发生。此外辣椒根系入土浅、根量少、对环境条件敏感、冷热、旱涝等各类情况都可能对根系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一旦出现此类不良影响,则可能为炭疽病发病埋下隐患。且不利于辣椒根系生长发育的各类栽培条件也能导致炭疽病发病,如栽植深度过大、地温过低、缺乏及时的中耕、肥料给予不足、过度施用氮素化肥、栽植密度过小、枝叶无法封行使得土壤温度过高等都可能导致辣椒根系衰弱,最终使炭疽病发病情况加重。此外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等区域易发炭疽病,且发病时间早而症状严重,往往成为辣椒炭疽病发病中心[2]。

对辣椒炭疽病防治工作而言,可连续多年实行种子处理与轮作,此类方法能有效抑制炭疽病发病情况,甚至能达到不发病的状态。同时在播种的一系列环节中也需要时刻注重防治炭疽病,以此使发病情况有效减少。首先在选种阶段需要优先选择抗病品种,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可先用清水清净种子,再使用55℃温水浸种10min,再将种子移入冷水,达到催芽播种的目标。播种后则需要实行2~3年轮作制度,避免辣椒连作,同时避免辣椒与茄子、番茄等作物连作,并选择排水性较为理想的区域种植。此后则需要强化栽培管理环节,种植户应当多施用腐熟有机肥,并增施高磷、高钾肥,以此促进辣椒植株健壮生长,使其根系发育达到更为理想的状态。同时也可淋施根补力,做好生根改土工作,以提升辣椒植株免疫力,使其整体抗病能力有效提升。一旦种植过程中发现辣椒病株则需要立即拔除并销毁,果实完成采收后也需要对田间病残体彻底清除,可集中烧毁或深埋,再与深耕等方式相结合,促进炭疽病菌死亡。在种植过程中也需要避免日光灼伤与机械损伤,其定植密度应当以成株期枝叶相接且不拥挤为原则,使果实长成后既能通风透光也能避免日光灼伤,在田间操作过程中也应当尽量注意避免人为碰伤果实[3]。

在辣椒炭疽病防治过程中,重视防治人员队伍建设工作也是提升整体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辣椒炭疽病防治工作涉及领域相对复杂,防治人员难以全面凭借自身探索全面掌握防治策略,因此可对其开展定期培训,使炭疽病防治能力全面提升。培训可分为面对种植户与面对农业技术人员两部分,政府部门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发挥自身组织作用,辅助培训工作明确各专题,并以专题为单位定期开展培训。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需要聘请辣椒炭疽病防治专家现场指导,并鼓励种植户与专业积极交流,使防治炭疽病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效解决。而专家也需要及时纠正种植户存在的防治不当情况,保障炭疽病防治工作顺利进行。此外政府部门也需要为种植户防治炭疽病工作提供使得,例如可考虑成立辣椒炭疽病防治中心,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种植户能够及时更新防治知识,以提升其面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水平[4]。

一般情况下,辣椒炭疽病菌发育温度范围为12~33℃,高温环境更利于此病发生。而湖南地区夏季气温偏高,相对湿度较大,辣椒炭疽病在此环境下发病与侵染速度相对较快。为减少炭疽病对辣椒产业的影响,辣椒种植户与农业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完善药剂防治策略,也需要由不同角度出发探索炭疽病防治措施。如在种植辣椒时需要从无病果留种,以此降低辣椒炭疽病菌初期侵染菌源。当辣椒种子带菌可疑时,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一小时,冲洗干净后再播种。在辣椒后续种植过程中,种植户也需要重视消除病残体环节,在收后播前对土壤实施翻晒,使土壤中残留的炭疽病菌得以杀灭,播种后则需要重视优质有机基肥,对辣椒给予充足的有机基肥,提升其面对炭疽病菌的抵抗能力。此外需要在播种辣椒时尽量选择高畦深沟,此类地形有利于灌溉与排水,能有效降低畦面湿度,当湿度较低时,炭疽病菌不易生长[5]。

辣椒在日常饮食中发挥了重要的调味作用,食用辣椒也是湖南地区的餐饮特色之一。因此对湖南省凤凰县辣椒种植户而言,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地域优势,加大辣椒种植力度,使辣椒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由辣椒种植整体情况来看,炭疽病是影响辣椒产业发展的一大阻碍因素,防治炭疽病也是每位种植人员与农业技术人员需要深入研习的重要课题。在传统防治辣椒炭疽病的过程中一般采取化学防治手段,化学药剂往往品种单一且易使病原菌出现抗药性,影响后续防治效果。因此农业技术人员需要经过各类试验筛选不同药剂,使多种药剂共同发挥防治辣椒炭疽病的作用,可在防治过程中轮换使用,以此降低抗药性产生的概率。在辣椒炭疽病防治过程中也需要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使各类农业防治手段也能参与辣椒炭疽病防治过程,使炭疽病得到有效防治之余也能改善辣椒品质,为湖南省凤凰县辣椒种植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